4.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4 11: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变蓝 非金属性Cl>I
B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 原溶液中有NH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会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打磨的铝丝放入浓硝酸浸泡后插入CuSO4溶液中 铝丝上析出红色固体
A.A B.B C.C D.D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Z>X>Y B.Z的单质具有漂白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ZO3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3.钡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IIA族,下列关于钡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C.同一周期中,钡的氢氧化物碱性最强 D.钡的碳酸盐难溶于水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Ca(OH)2(aq)CaCO3(s)CaO(s)
B.Fe(s)FeCl2(s)Fe(OH)2(s)
C.NaHCO3(s)Na2CO3(s)NaOH(s)
D.Al2O3(s)AlCl3(aq)Al(OH)3 (s)
5.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M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Y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工作的年代测定,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难溶于水
B.M与Q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非金属性:M>Z>Y
D.性质很稳定,通常用作保护气
6.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r(Na+)<r(Mg2+)<r(Al3+)<r(O2-) B.r(S2-)>r(Cl-)>r(Na+)>r(Al3+)
C.r(Na)<r(Mg)<r(Al)<r(S) D.r(Cs)<r(Rb)<r(K)<r(Na)
7.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类除草剂,其结构式如下图。其中X、Y、Z、W、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E的原子序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三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
B.X、Z、W可构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C.含有的溶液一定能使红色石蕊试剂变蓝
D.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高于E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8.不能使悬浊液变澄清的是
A.硫酸溶液 B.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氨水
二、非选择题
9.根据元素周期律回答:
(1)比较原子半径的大小(填“>”或“<”,下同):K Ca,Si N;
(2)比较酸碱性的强弱:HNO3 H3PO4,Mg(OH)2 Al(OH)3;
(3)比较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 H2O,NH3 HF。
(4)①N2 ②MgCl2 ③NH3 ④Na2O2 ⑤Ne,这些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极性键的是 。写出②的形成过程:
10.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是近现代化学理论诞生的标志,全世界几乎所有化学教科书后都附有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A ⅡA ⅢA IVA VA VIA VI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由元素①和④可形成四核18e- 的分子,写出该分子的电子式 。
(2)元素④和⑤组成的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元素②、③、④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低到高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⑥、⑦、⑨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5)写出元素⑥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元素的非金属性:⑧ ⑩(填“>”或“<”),下列事实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A.元素⑧的单质与⑩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为橙黄色
B.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
C.元素⑧和⑩的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D.元素⑧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弱
11.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X元素符号是 。
(2)Z、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写化学式)。
(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①1mol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②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写出该气体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B,1 mol B中含有6 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②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由实验①、②推知B的化学式为 。
12.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可与其他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对应的水化物与反应生成一种盐X;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化合物DA的电子式为 ,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C E(填“>”“<”或“=”)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结论的事实有 (填序号);
①氢化物的酸性比强
②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强
③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④单质与氢气化合C比E容易
(3)B、C、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4)B、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 > ,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氯气可将KI氧化成碘单质,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I2,则非金属性Cl>I,A正确;
B.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错误;
C.铝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氧化铝熔点较高,包裹在铝表面,故熔化的铝不会滴落下来,C错误;
D.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导致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后,内部的铝无法与铜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铜,铝丝表面无红色固体析出,D错误;
故答案选A。
2.D
【分析】Y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X、Y、Z为短周期元素,则Y位于第三周期,设Y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2+8+a=3a,解得a=5,则Y为P,Z为Cl,X为O;
解析:分析可知,X为O,Y为P,Z为Cl;
A.X为O,无最高正化合价,Y为P,最高正价为+5,A错误;
B .Z为Cl,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起漂泊作用的是HClO,B错误;
C.Z为Cl,最高正价为+7,最高价氧化物为Cl2O7,C错误;
D.Y为P,Z为Cl,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P故选:D。
3.C
解析:A.一般来说,元素的最高价态=主族序数,钡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IIA族,则钡在化合物中呈+2价,A正确;
B.钡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IIA族,则Ba与Ca属于同主族元素,Ba的原子序数比Ca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C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水尚且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则钡常温下与水也能剧烈反应放出氢气,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则同一周期中,钡的氢氧化物碱性弱于同周期第IA族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C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钙与钡同主族,则钡的碳酸盐即碳酸钡难溶于水,D正确;
答案选C。
4.B
解析:A.Ca(OH)2(aq)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A不符合;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B符合;
C.NaHCO3(s)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s),Na2CO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 NaOH,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C不符合;
D.Al2O3(s)与盐酸反应生成 AlCl3(aq),AlCl3(aq)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 (s),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D不符合;
故选B。
5.B
【分析】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M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X为Be,Y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工作的年代测定,则Y为C,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Z为N,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则Q为Na。
解析:A.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铍难溶于水,故A正确;
B.M与Q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M>Z>Y,故C正确;
D.(N2)含有氮氮三键,键能大,性质很稳定,通常用作保护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B
解析:A.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r(Al3+)<r(Mg2+)<r(Na+)<r(O2-),A错误;
B.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r(S2-)>r(Cl-),r(Na+)>r(Al3+),电子层数不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微粒半径大小关系为:r(S2-)>r(Cl-)>r(Na+)>r(Al3+),B正确;
C.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半径减小,所以:r(S)<r(Al)<r(Mg)<r(Na),C错误;
D.同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半径增大:r(Cs)>r(Rb)>r(K)>r(Na),D错误;
答案为B。
7.B
【分析】X、Y、Z、W、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E的原子序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三倍,则E为P,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为O,根据结构式分析X有一个价键,Y有四个价键,Z有三个价键,则X、Y、Z分别为H、C、N。
解析: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Y,故A错误;
B.X、Z、W可构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比如硝酸铵,故B正确;
C.含有的溶液可能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红色石蕊试剂变蓝,故C错误;
D.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高于E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如亚硝酸酸性小于磷酸酸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D
解析:A.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溶液变澄清,故不选A;
B.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溶液变澄清,故不选B;
C.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变澄清,故不选C;
D.和氨水不反应,氨水不能使悬浊液变澄清,故选D;
选D。
二、非选择题
9.(1) > >
(2) > >
(3) < <
(4) ① ② ④ ③
解析:(1)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为K>Ca,Si>N。
(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的强弱:HNO3>H3PO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的强弱:Mg(OH)2>Al(OH)3。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O,NH3<HF。
(4)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①N2;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②MgCl2;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④Na2O2;只含有极性键的是③NH3;②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
10.(1)
(2)
(3)
(4)
(5)
(6) > A 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⑩分别为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由和形成的四核的分子为,该分子的电子式为;
(2)构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该化合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为;
(4),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5)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故元素的非金属性:;
A.溶液变为橙黄色说明与反应置换出了,说明氧化性,故非金属性,A项正确;
B.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⑩的强,能说明此结论,B项错误;
C.元素简单氢化物越稳定,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故比分解温度高,可以说明非金属性,C项正确;
D.元素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D项错误;
故选A C,故为:>,A C。
11.(1)H
(2)
(3)
(4)
(5)
解析: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Z、W位于同主族,设Z的原子序数为x,则W的原子序数为x+8,Y、Z左右相邻,Y的原子序数为x 1,由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解得x=8,即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M元素与X同主族,与W同周期,则M为Na。
(1)分析可知X为H元素,
故答案为H;
(2)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越稳定H2O>H2S;
故答案为H2O,H2S;
(3)由H、N、O、S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该酸为HNO3,Cu越稀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由H、N、O、S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则A为铵盐;1mol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即氨气为2mol,即1molA含有2mol铵根离子;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B,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B为二氧化硫,可推知A为(NH4)2SO3,B为SO2;SO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由H、N、O、S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B,1mol B中含有6mol结晶水。向B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B中含有Fe2+和,另取少量B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B中含有;结合B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水个数可知B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12.(1)离子键和共价键
(2)> ②③④
(3)
(4) 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
解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可与其它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则D是Na元素,A是H元素;对应的水化物与BA3反应生成一种盐X,则B是N元素,C是O元素,X是NH4NO3,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倍,则E是S元素,则综合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S,以此分析。
(1)由分析可知X是NH4NO3,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铵根中氮和氢之间是共价键,硝酸根中氮和氧之间是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合物DA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为N2H4,其结构式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O > S;
①氢化物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的强弱,故①错误;
②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说明非金属性O>S,故②正确;
③H2S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氧气氧化H2S得到S单质,氧气的氧化性大于S,可证明非金属性O>S,故③正确;
④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化合,因此单质与氢气化合O比S容易,可证明非金属性
0 > S,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3)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D为Na,其对应的离子为:N3-,O2-,Na+,核外电子相同的时候,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答案为:;D为Na,E为S,其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4)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同周期越靠右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为>;原因为: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