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统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统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08:37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人教统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加强经济管控
三、尊崇儒术
四、北击匈奴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史事,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02
03
01
知道汉武帝削弱地方势力、推动经济发展、尊崇儒术、北击匈奴等史实。(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理解汉武帝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作出的贡献。(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一、削弱地方势力
1、汉初郡国并行制度的危害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势力膨胀。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危及国家统一
③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①实施“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建议者
内容
结果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从此一蹶不振。
主父偃像
一、削弱地方势力
2、具体措施
主父偃
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郡管辖。汉武帝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酎(zhòu)金夺爵:酎金是春节祭祖时诸侯要献的贡金。武帝时以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削(xuē)夺106位列侯爵位和封地,基本解决离心诸侯。
“推恩令”的妙处: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一、削弱地方势力
2、具体措施
②迁豪强,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
1、西汉经济的发展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加强经济管控
2、汉武帝加强经济管控的措施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②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齐铁官印
1、背景
三、尊崇儒术
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
②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三、尊崇儒术
2、概况
建议者:
目的:
措施:
影响: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强化中央集权。
董仲舒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③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儒家正统思想:
①大一统、忠君守礼。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③倡导“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继承了儒家孔孟的思想,提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统一人们的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等思想主张中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因素,这适应封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有利于加强皇权和国家统一,因此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
三、尊崇儒术
四、北击匈奴
1、背景
① 秦末汉初,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Mòdú)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②西汉建国之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
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四、北击匈奴
2、过程
①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②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率军穿越大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决战,取得胜利。霍去病也挥师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③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④经过数次战争,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卫青
霍去病
人物扫描
四、北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经济方面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方面,打击匈奴,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在位的 50 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西四郡的位置自东向西依次为武威郡(凉州)、张掖郡(甘州)、酒泉郡、敦煌郡(沙州)。其设立的意义在于反击匈奴、巩固边疆,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经济开发与军事防御,以及推动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对汉朝的边疆治理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具有深远影响。
相关史事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皇帝制定封号。于是,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以各种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
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王朝的统治。
课后活动
1、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2. 《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A
A
【巩固练习】
4、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西汉初年用道家思想维系统治,但到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 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发挥 B.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学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儒家学说的流行 B.法家学说的衰落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C
巩固练习
5.针对国家治理,在《举贤良对策》中,董仲舒强调:“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据此可知,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
A.推崇孝廉 B.以法治国 C.德法并用 D.休养生息
C
6.《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下列史实最有可能在这本书中查阅到的是( )
A.北京人知道使用火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曹操统一北方 D.司马炎建立西晋
B
巩固练习
7.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B.打击了豪强地主
C.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D.解除了封国威胁
A
8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C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