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
秦 汉
春秋
战国
东周
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
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
——《战国策书录》
《战国策》书影
译文:战国时期的大国有七个,凭借实力竞争强者地位,胜利一方主宰天下,因此战争无休无止。
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战国七雄
背景
对比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春秋时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变化:
(2)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
(3)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夺取(田氏代齐)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当时是,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战国七雄
姜齐
田氏代齐
(1)诸侯国数量进一步减少
战国七雄
读地图,指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魏
齐
燕
赵
秦
楚
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口
诀
哪些诸侯国修建了长城?说明了什么?
修建长城的诸侯国有:
齐、楚、燕、赵、魏。
说明:当时战争频繁,修筑长城起到军事防御作用。
战国的主要战役及特点
(1)战争特点:
①战争规模大
②参战兵力多
③持续时间长
④交战区域广
(2)主要战役:
战役 双方 典故
桂陵之战 齐魏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 赵秦 纸上谈兵
战国的社会情况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朝 胡曾《流沙》
(1)试着分析诗句描述的是怎样的景象;连年的战争,人民最渴望?各诸侯国呢?
景象:诗句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残酷兼并战争的景象。
人民渴望:结束战争,国家早日统一,社会稳定。
诸侯国:实现富强、兼并他国,统一各国。
先定个小目标:兼并弱国,一统天下!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实行变法改革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楚国
吴起变法
魏国
李悝变法
秦国
商鞅变法
实行变法改革
内容: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
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背景 目的 时间 支持国君
性质 自上而下封建性质改革
经济: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使用,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
(代表地主阶级)
以求富国强兵,
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
入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人物扫描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历史解释】
材料一 商鞅上任后,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约10米长的木杆,并贴出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者,赏十金。人们都不相信,于是商鞍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这时有一个胆大的人扛起木杆,一直扛到了北门,果然如数获得了赏金。
(1)材料一中商鞅此举有何用意?
取信于民,确保变法顺利实施
(读练本P20)
【重农兴邦·史料实证】
材料二
(2)材料二与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有关?该措施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商鞅变法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政治 1. 确立_____ ,由__________派官吏治理
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 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 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统一________
军事 ___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国君直接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县制
鼓励耕织
度量衡
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经济发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作用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问题:梳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三方面改革措施起到了作用?
【富国强兵·时空观念】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秦军战绩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商鞅变法
下图为秦国军队的战绩(部分)
商鞅变法
第10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第18年:车裂商君……灭商君之家
第100年:秦灭周,迁九鼎于咸阳
第135年:六王毕,四海一
变法之后
影响:
(1)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变;
(2)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启示:
(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商鞅方升
这是商鞅变法颁行的标准量器
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经过变法,秦实现了富国强兵,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成功了吗?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1)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
(2)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1)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青铜冰鉴
猪形酒具盒
3.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材料: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江堰
时间:
修建者:
地点:
功能:
影响:
公元前256年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山(因地制宜)
综合性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水运等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自主学习: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37,完成“都江堰”档案卡片。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华阳国志·蜀志》
本课小结
铁制农具
和牛耕的推广
(生产力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
兴修水利
新兴地主阶级
势力增强
战国七雄
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
长平之战后
六国无力抗秦
商鞅变法
使秦国
国富兵强
秦国修建都江堰
秦国统一天下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远交近攻
巩固秦国对新占土地的控制
1.改革常常便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地位高的贵族 ②勤于耕织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经商而富之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
试
牛
刀
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秦孝公去世,旧贵族失去政治支持
C.推行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