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的科技与文化
时
期
夏商周
统编版|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课程标准: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第8课
1
2
3
了解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成就。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
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代表——《诗经》和“楚辞”。
天文、历法和医学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天文、历法和医学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发生日食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云——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天文、历法和医学
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历法
时期 成果
夏朝 相传有了历法
商朝 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立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年。
战国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思考: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有利于划分农耕周期,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夏商周时期
战国名医扁鹊
战国《黄帝内经》
已经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远古传说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能用针刺,能用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
《天回医简》
“敝昔”即扁鹊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任务】梳理归纳夏商周时期医学的发展历程。
相关史事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18卷162篇,由《素问》和《灵枢》组成。这本书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详。书中基本本内容约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进行阐释,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刻有文字的龟腹甲和牛骨
甲骨文
发现时间:
发 现 人:
出土地点:
记载内容:
1899年
王懿荣
河南、山东、陕西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王懿荣像
占卜今年农业收成好坏
占卜是否要用一头牛来祭祀
甲骨文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最多)
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最进步)
猪
水
休
雨
羊
甲骨文对汉字的影响: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青铜器
青铜铸造制作工艺
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②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各种器具。
特点: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
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作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青铜器特点
四羊方尊
在殷墟和郑州商朝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都有比较细致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
——《中国古代史》
四羊方尊,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是我国现存商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kuí纹。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任务】概括说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朝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迄今所知最精美的青铜器“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青铜器特点
司母戊鼎
【任务】概括说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tāo tiè)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内壁铸文“后母戊”。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采用“泥范铸造法”。这个鼎反映了奴隶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和劳动人民高超的创造力。
——余琦《中华青铜之最-司母戊鼎》
1.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青铜器特点
【任务】概括说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2.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青铜器特点
材料1:国之太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2: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篇。
——《周礼》
【任务】概括说出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4.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3.侧重祭祀和军事功能。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青铜器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多元一体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何尊是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1)背景: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的地位:
《诗经》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3)内容:
(4)史料价值:
2.“楚辞”
(1)创作背景:
(2)《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3.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