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HCl的形成过程: H+[····]-
B.NH3的结构模型:
C.Na2S的电子式:Na+[····]2-Na+
D.CO2的结构式:O C O
2.活着的生物体内值基本不变,死亡后14C会衰变为其他种类的原子而减少(14C衰变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为5 730年),12C基本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4C与12C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
B.14C与12C含有的中子数分别为14和12
C.1.4 g 14C中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2
D.测定死亡生物体残骸中14C的含量可判断生物死亡年代
3.研究化学键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Cl2和CaCl2 B.H2O2和Na2O2
C.CH4和Ar D.NaI和Na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不能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
B.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C.碱性:NaOH>KOH
D.冰中存在氢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
C.分子式为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而导致沸点不同
D.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间作用力弱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Ⅰ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③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b的单质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B.a、b、d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d>a>b
C.元素c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
8.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H2O2能与SO2反应生成H2SO4,H2O2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O2的结构式为H—O—O—H
B.H2O2为共价化合物
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 2H++S
D.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Z的最高价氧化物有可能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B.W有可能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
C.Y的最高正价可能为+7价
D.若X为O,则离子半径顺序:r(W2-)>r(Y-)>r(X2-)>r(Z3-)
10.现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其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单质及化合物的部分性质与用途
甲 第三周期某金属元素 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乙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丙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 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
丁 第ⅥA族元素 某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则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A.乙、甲、丁、丙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甲、乙、丙、丁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86 143 99 66
主要化合价 +1 +3 +7、-1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性:XB.Y的单质能与强酸溶液反应,与强碱溶液不反应
C.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Z->X+>Y3+>W2-
D.Z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可制备漂白液
12.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Y与T同主族。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13.X、Y、Z、W、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R的最简单氢化物M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R>Z>Y
B.Z、W、R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互相反应
C.X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X、Y、R能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4.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元素W是整个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X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两种单质,其中一种单质可用于杀菌消毒,另一种单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Y与X在不同周期。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Z2+
A.保存Z的单质时,无须防潮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C.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强酸
D.X可以形成两种简单氢化物,其中X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5.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分别与X、Y、Z形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Y和Z组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丙
D.Y分别与W、Z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8分)(1)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已知有1O、2S、3O、3S、32S16O2,这些分子中共含有 种核素。画出18O2-的结构示意图: 。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填序号)。
①碘升华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HCl气体溶于水 ④酒精溶于水
⑤冰融化 ⑥氢氧化钠固体熔化 ⑦NH4Cl受热分解 ⑧(NH4)2SO4溶于水
(3)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砹(At)的气态氢化物不稳定 ②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③铍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④氢氧化铝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强
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 ,D的作用是 。
(2)实验室中现有Na2S溶液、浓盐酸、稀硫酸、MnO2,请选择合适试剂设计实验探究氯和硫的非金属性强弱(必要时可以加热,图中省略)。
①仪器A中所装试剂为 。
②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结论,可知HCl的稳定性比H2S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
(3)若要探究S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Na2CO3固体、澄清石灰水,则A、B中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 。
18.(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相关信息。
元素 相关信息
W 在自然界中有三种核素,其中一种核素没有中子
T T为第三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是一种强碱
X 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
Y Y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Z T、X、Z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B是家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
M 元素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Y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X、M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写化学式)。
(4)T和W形成的化合物TW可在野外用作供氢剂,请写出TW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将X、Y、W形成的化合物加入TXW的水溶液中,此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向Z2的水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 。
(7)Z的单质(Z2)和Z的氧化物(ZO2)都可以用作饮用水消毒剂,相同物质的量的ZO2消毒效率是Z2的 倍。
19.(12分)Ⅰ.食品添加剂中可能存在的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x为非金属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
(1)x、e、d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2)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f的最高价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g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填“强”或“弱”)。
(3)d、e、f、g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x和d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 (填化学式)。
Ⅱ.(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E可形成一种麻醉剂,其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E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在该分子中,Z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写出YZ2分子的结构式: 。
20.(1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了前四周期10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C与I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2)G与J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2的化合物P,P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P分子的结构式为 ,空间构型为 ;元素K与G同主族且位于G的下一周期,P的沸点比元素K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原因是 。
(3)已知木炭可在G的单质中完全燃烧形成化合物Q,用电子式表示Q的形成过程: 。
(4)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J、F、G、K可以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5∶1∶4∶1的化合物M,M的化学式为 ;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6)下列各图是依据各种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性质对比关系而绘制出来的,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全解全析
1.A HCl是共价化合物,HCl的形成过程为 H····。
2.B 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A正确;14C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12C质量数为12,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B错误;1.4 g 14C中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mol-1=6.02×1022,C正确;根据14C衰变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为5 730年,通过测定死亡生物体残骸中14C的含量,可判断生物死亡年代,D正确。
3.D Cl2只含有共价键,CaCl2只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A错误;H2O2只含共价键,Na2O2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B错误;CH4只含有共价键,Ar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C错误;NaI和Na2O均只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正确。
4.D 浓硫酸可与H2S反应,A错误;F没有正价,B错误;金属性:Na5.C CaCl2中无共价键,A错误;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H2O比H2S稳定,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B错误;分子式为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因其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而导致其沸点不同,C正确;H2O2易分解是因H2O2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较小,易断键,分子间作用力不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D错误。
6.B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①错误;Ⅰ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与F形成的HF为共价化合物,②错误;化合物中若含有离子键,则该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③正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Na2O2中都含有离子键、共价键,④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③④,B项正确。
7.A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CO2属于酸性氧化物,Mg与CO2能反应生成MgO和C,A错误;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a、b、d元素的离子半径:d>a>b,B正确;元素c的氧化物为Al2O3,其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正确;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2SO4,能相互反应,D正确。
8.D 由H2O2分子的结构图可知,H2O2的结构式为H—O—O—H,A项正确;H2O2为共价化合物,B项正确;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 H2SO4,H2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 2H++S,C项正确;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形成,但没有离子键形成,D项错误。
9.A 若Y为N,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Z为Al,Al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HNO3与Al2O3可以发生化学反应,A正确;W元素可能为Si、P、S,这三种元素都在第三周期,Si元素在第ⅣA族,P元素在第ⅤA族,S元素在第ⅥA族,W的周期数不可能等于其族序数,B错误;Y元素可能为N、O、F,N的最高价为+5价,O没有最高正价,F无正价,Y的最高正价不可能为+7价,C错误;若X为O,则Y为F,Z为P,W为S,离子半径:r(P3-)>r(S2-)>r(O2-)>r(F-),D错误。
10.A 由题表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Al、Si、C、O,原子序数分别为13、14、6、8,按原子序数从大到小排列应为乙>甲>丁>丙,A正确。
11.D Z的主要化合价为+7、-1,则Z处于ⅦA族,Z为氯元素;W的主要化合价为-2,且原子半径小于Cl,则W为氧元素;Y的主要化合价为+3,应处于ⅢA族,且其原子半径大于Cl,则Y为铝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Al的大,且X的主要化合价为+1,则X为钠元素。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所以金属性X>Y,A错误。Al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B错误。一般,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Z->W2->X+>Y3+,C错误。Cl2与NaOH反应产生NaCl、NaClO和H2O,D正确。
12.D 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则Z是Na、Y是O;Y与T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小于T,所以T是S;R的原子序数小于O,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是C;X的原子半径、原子序数都小于C,所以X是H。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Na+13.A Y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Y是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且其原子序数大于N,则Z是Na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是Al元素;R的最简单氢化物M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R是S元素;X的原子半径小于N的原子半径,且原子序数:XN3->Na+,A错误;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Al(OH)3、H2SO4中的任意两者能互相反应,B正确;H与N形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正确;H、N、S元素能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H4)2S等,D正确。
14.D 根据对元素W的描述可知W为H;X的一种单质能用于杀菌消毒,另一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即X为O;结合Y与O不在同周期,且题给物质中Y形成5个共价键,可推知Y为P;Z的原子序数不大于20,且可形成Z2+,可推知Z为Ca。钙为活泼金属,能和水反应,须防潮,A错误;非金属性:P15.A 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分别与X、Y、Z形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由X的单质+乙Y的单质+甲,可知X的单质为F2、乙为H2O、Y的单质为O2、甲为HF,则W为H、X为F、Y为O;再由丙+氧气丁+水,可知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则Z为N或C。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甲,C项错误;O与H可形成H2O、H2O2,O与C可形成CO、CO2,O与N可形成NO、NO2、N2O5等多种氧化物,D项错误。
16.答案 (每空2分)
(1)6 (2)②③⑦ (3)②④
解析 (1)1O、O、3S、32S16O2分子中共含有6种核素HHHSOO。18O2-的结构示意图为。(2)①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共价键被破坏;③HCl气体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共价键被破坏;④酒精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被破坏;⑤冰融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被破坏;⑥氢氧化钠固体熔化,离子键被破坏;⑦NH4Cl受热分解,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⑧(NH4)2SO4溶于水,离子键被破坏;因此,共价键被破坏的是②③⑦。(3)砹(At)的非金属性较弱,气态氢化物不稳定,①正确;非金属性:Se1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分液漏斗(1分) 防止倒吸(1分)
(2)①浓盐酸(1分) ②Na2S+Cl2 2NaCl+S↓ ③强(1分)
(3)2H++C 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仪器A为分液漏斗,D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B中,起防止倒吸的作用。(2)①通过氯气与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来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氯气,所以B中加入的是二氧化锰,A中试剂是浓盐酸。②装置C中盛放硫化钠溶液,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硫(淡黄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Na2S+Cl2 2NaCl+S↓。③C中生成单质硫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从而证明非金属性:Cl>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HCl的稳定性比H2S的稳定性强。(3)可以通过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证明酸性:H2SO4>H2CO3,即非金属性:S>C,A中盛放稀硫酸,B中所装试剂为Na2CO3固体,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 H2O+CO2↑,C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Ca(OH)2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C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第三周期第ⅥA族(1分)
(2)(1分)
(3)H2S
(4)NaH+H2O NaOH+H2↑
(5)Al(OH)3+OH- [Al(OH)4]-
(6)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7)2.5
解析 根据题表信息,可确定W为H、T为Na、X为O、Y为Al、Z为Cl、M为S。(1)M为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2)Y为Al,Al3+核外有10个电子,Al3+结构示意图为。(3)X、M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2O、H2S,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更高,沸点:H2O>H2S。(4)TW为NaH,NaH中H为-1价,具有强还原性,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其化学方程式为H2O+NaH NaOH+H2↑。(5)X、Y、W形成的化合物为Al(OH)3,TXW的水溶液为NaOH溶液,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H)4]-。(6)Cl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7)1 mol Cl2消毒过程中转移电子1 mol×2=2 mol,而1 mol ClO2消毒过程中转移电子1 mol×5=5 mol,故相同物质的量的ClO2的消毒效率为Cl2的2.5倍。
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Ⅰ.(1)Na+[····H]- (2)第三周期ⅥA族 Al2O3+2OH-+3H2O 2[Al(OH)4]- 强(1分) (3)S2->O2->Na+>Al3+ (4)H2O2(1分) Ⅱ.(5)-2(1分) OCO(1分)
解析 Ⅰ.x为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为+1,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d最低负价为-2,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d为O;g最高正价为+6,则g为S;e、f原子序数介于O(d)和S(g)之间,e最高正价为+1,则e为Na,f最高正价为+3,则f为Al;h原子序数大于S(g),最低负价为-1,则h为Cl;综上所述,x、d、e、f、g、h分别为H、O、Na、Al、S、Cl。(1)x、d、e分别为H、O、Na,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OH,其电子式为Na+[····H]-。(2)g为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ⅥA族;f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3H2O 2[Al(OH)4]-;h为Cl,g为S,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h(Cl)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g(S)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3)d、e、f、g分别为O、Na、Al、S,一般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Na+>Al3+。(4)x和d分别为H、O,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H2O2。
Ⅱ.(5)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则X为H;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即第二周期,结合题图可知Y为C、Z为O、W为F;E原子比W(F)原子多8个电子,则E为Cl。由题图可知,该分子中Z(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YZ2为CO2,其结构式为OCO。
2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第四周期第ⅦA族 [····]-Mg2+[····]-
(2) V形 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硫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3)··+××C××+·· ····××C××····
(4)OH-+Al(OH)3 [Al(OH)4]-(2分)
(5)NH4HSO4 离子键、共价键
(6)AC(2分)
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
符号 A B C D E F G H I J
元素 Na K Mg Al Si N O Cl Br H
(1)Si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I为B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ⅦA族;离子化合物MgBr2的电子式为[····]-Mg2+[····]-。(2)P是H2O,其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V形;元素K与G(O)同主族且位于G的下一周期,则K为S元素,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H2O的沸点比H2S的高。(3)C和O2完全反应生成CO2,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为··+××C××+·· ····××C××····。(4)Al(OH)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其离子方程式为OH-+Al(OH)3 [Al(OH)4]-。(5)H、N、O、S按原子个数比5∶1∶4∶1形成的化合物M为NH4HSO4,M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6)A、B、C、D、E分别为Na、K、Mg、Al、Si,原子半径:K>Na>Mg>Al>Si,与图中相符,A正确;A、B分别为Na、K,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从图中看出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大,B错误;E为Si元素,H为Cl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和7,与图像相符,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