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开篇,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前承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后启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起源的关键。教材以“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历程—君主立宪制确立”为逻辑主线,层层递进。先是通过《大宪章》和议会起源,铺垫权力斗争的历史传统;再按时间顺序呈现1640至1688年革命进程,突出“光荣革命”的转折意义;最后聚焦《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解析制度创新。内容设计上既收录《大宪章》《权利法案》等原始史料,培养实证能力;又通过革命曲线图揭示其曲折性,渗透唯物史观;还关联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体现历史延续性。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时序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制度”等概念有初步认知,但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殊性理解不足。他们对光荣革命为何光荣等问题易产生困惑。学生对现实政治现象兴趣浓厚,可作为认知切入点。但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历史联系、革命曲折性的深层原因缺乏深入思考。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史料解读和图表分析,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角度认识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知道英国 1640年革命,了解《权利法案》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大宪章》和英国议会的起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英国“光荣革命”是历史传统下的延续与发展。通过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初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学习1640年革命、“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有关《权利法案》的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提升分析概括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四、教学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五、教学难点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光荣革命”的实质;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差异。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史料实证、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与首相里希 苏纳克,在英国,76 岁的国王与 44 岁的首相,谁掌握实际权力?这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我们将通过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探寻君主立宪制的起源,解答这一问题。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从现实政治现象切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
(一)英国议会的由来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简要介绍英国议会的由来。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提问】出示材料,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大宪章》确立了什么基本原则?焦点问题是什么?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讲述英国议会制度的基本确立,自从有议会开始,想要加强王权的英国国王与限制王权的议会之间就一直存在矛盾…… 知道英国议会的由来。 【回答】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焦点是:限制王权。 通过梳理《大宪章》与议会起源的历史,帮助学生理解英国权力斗争的历史传统,为分析革命背景奠定基础,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二)挑战传统的国王 【引导】出示图片和相关史事,依据课本和相关史事,概括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后来的查理一世是如何挑战传统的? 【提问】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要求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得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得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结果如何? 【回答】君权神授,王在法上,任意征税。 【回答】查理一世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于1629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从此,英国进入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 通过对比斯图亚特王朝与议会的冲突,揭示革命前王权与议会的尖锐矛盾,理解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解释新贵族。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渗透唯物史观
环节二:革命的发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革命开始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开始的直接原因(导火索)和开始标志。 【回答】①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②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通过分析革命爆发的具体事件帮助学生
过程 【引导】出示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学生结合教材尝试介绍革命发生的过程。 【引导】思考:处死查理一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回答】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回答】处死查理一世,不仅仅是查理一世生命的结束,其意义在于否定了君权神授,它标志着近千年英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明确革命开始的标志,建立历史时序感。
克伦威尔独裁 【引导】出示历史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尝试介绍克伦威尔独裁的相关史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讲授】图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内容,请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王朝复辟。 【回答】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通过梳理革命进程中的关键事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革命历程框架,深入理解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光荣革命 【引导】出示图片,讲述“不流血的政变”,请学生合作探究:“光荣革命”中“光荣”在哪里? 【讲授】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了。 【回答】①形式:和平手段(没有流血 ); ②结果: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光荣革命达到了革命的结果,避免了革命带来的破坏。 通过探究光荣革命的特点与实质,帮助学生理解其作为革命转折点的意义,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引导】出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小组讨论:从这个曲线图可以分析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回答】漫长性、曲折性、不彻底性、反复性。 【回答】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长期反复曲折的斗争;早期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所以革命不够彻底。 通过曲线图直观呈现革命历程,引导学生归纳革命特点,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环节三:《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的颁布 【提问】《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目的是什么? 【讲授】出示材料,《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回答】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 通过明确《权利法案》的基本信息,为分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阅读材料,思考《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引导】据图示,概括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提问】你知道当今除英国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吗 【回答】限制立法权、限制财政权、限制军事权、言论自由权。 【回答】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回答】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瑞典、丹麦、日本、泰国、柬埔寨等。 析其内容与意义奠定基础,培养史料梳理能力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回答】①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②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材料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理解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宏观历史视野
(三) 课堂小结 本课梳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整脉络。从《大宪章》传统到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引发的议会与王权冲突,革命历经1640年议会召开、内战、共和建立、克伦威尔独裁、王朝复辟,最终以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政权更迭。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君主立宪制形成。革命虽曲折反复,却推翻封建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也开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彰显制度变革的复杂性与进步性。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系统梳理本课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九、 随堂练习 5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史料实证和时间轴梳理,帮助学生清晰把握革命历程;结合现实问题导入,提升学习兴趣。需要改进之处如下:对革命曲折性的深层原因可进一步挖掘;增加中外制度对比环节;引入克伦威尔独裁的具体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