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11: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的第2课,上承古代亚非欧文明的积淀,下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进程,具有关键的承转作用。教材从帝国崛起、鼎盛到衰落的脉络展开,注重历史逻辑的连贯性。崛起部分突出伊斯兰教的凝聚力与穆罕默德的领导作用,解析阿拉伯半岛统一与帝国扩张的内在关联;鼎盛时期聚焦疆域拓展、政教合一制度及经济贸易网络,展现其作为跨洲帝国的特点;文化贡献是重点,强调阿拉伯人在翻译古希腊典籍、发展自然科学、创造文学经典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对东西方文明传播的桥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较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对 “帝国”“文明交流”等概念的理解更深入,但对阿拉伯帝国的认知仍多停留在碎片化信息。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制度深层影响的探究意愿增强,却易混淆阿拉伯帝国扩张与伊斯兰教传播 的关系,对“文明桥梁”的具体表现缺乏具象认知。教学中可结合其抽象思维提升的特点,引入更多原始史料,设计对比任务,引导其从政治、宗教、文化多维度分析帝国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解释与辩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相关人物等,了解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主要活动。(时空观念) 2.了解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认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通过阿拉伯数字等成就的传播,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四、教学重点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扩张;阿拉伯文化的贡献与文明桥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政治的关系、文明桥梁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史料实证、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麦加清真寺、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封面。这些图片与哪个古代帝国有关?你对这个帝国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阿拉伯帝国,探索它的崛起、扩张与文化成就。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阿拉伯自然地理环境 【引导】展示地图,请学生观察并说说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如何?人文环境如何? 【回答】①三洲五海之地,地处交通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②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③半岛上农产品很少,人民主要以游牧业、经商为主。 结合地图培养时空观念,理解地理环境对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后续理解宗教兴起铺垫。
(二)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伊斯兰教又是如何创立发展起来的呢? 【回答】①商路受阻,商业不畅。②自然环境恶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③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培养史料分析能力,理解宗教产生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三)伊斯兰教的创立 【提问】出示穆罕默德人物材料,说一说,谁创立的伊斯兰教?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曾亲眼目睹阿拉伯人痛苦的穆罕默德决定尝试利用宗教将分散的阿拉伯结合在一起。他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 【引导】出示表格,自主学习,填充表格,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 【引导】出示时间轴和图文材料,请学生合作探究,介绍伊斯兰教的发展。 【拓展】出示课件,简介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萨冷;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 【回答】610年,在穆罕默德41岁时,宣称自己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作为安拉的“使者”,进行传教,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 【回答】创始人:穆罕默德;地点:阿拉伯半岛(麦加);时间:7世纪初;经典著作:《古兰经》;教义: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真主安拉;教徒:穆斯林含义: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 【回答】:622 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630 年占领麦加,632 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通过表格梳理核心史实,借助时间轴构建时空框架;拓展内容增强文化认知,理解宗教对社会的凝聚力。
环节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帝国的统治”和“帝国的扩张”。 【回答】①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帮助学生掌握帝国扩张的基本史实,理解其作为跨洲帝国的政治特征。
怛罗斯之战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为大家介绍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怛罗斯之战。 【回答】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从长安带领三万精锐出发,远赴西域作战。唐军的步兵阵法在怛罗斯城下与阿拉伯的骑兵阵法交战,每天都能杀敌数千得胜而归……此战以后,阿拉伯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 通过具体战役案例,理解帝国扩张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关联。
(三)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拓展】出示课件,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出现过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回答】伊斯兰教促进阿拉伯帝国统一与发展;阿拉伯帝国推动传播伊斯兰教。二者相互传播。 【回答】亚力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培养辩证思维,理解宗教与政治、扩张的互动;通过对比拓展视野,强化时空观念。
(四)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引导】引导学生回答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情形。 【回答】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カ。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完整梳理帝国兴衰脉络,理解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
环节三:阿拉伯文化
(一)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引导】合作探究,思考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回答】内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①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理解文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②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外因: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 化繁荣是内部重视与外部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阿拉伯文化繁荣的表现 【引导】依次出示课件,分组交流,小组代表介绍阿拉伯文化繁荣的表现。 【讲授】简要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和阿拉伯“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 【讲授】伊本·西那百万字医学百科全书《医典》,全面而系统。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主要讲述的是疾病、疾病进展与治疗效果。 【讲授】除了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答】①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医学方面:《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③文学方面: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④建筑方面:麦加清真寺、印度泰姬陵、开罗清真寺…… 通过分组合作激发参与度,结合具体成就理解“文明桥梁”的内涵,认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 课堂小结 阿拉伯帝国是中古时期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其兴衰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7 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为纽带统一阿拉伯半岛,为帝国崛起奠定基础。8 世纪中期,帝国疆域达鼎盛,东起印度河,西临大西洋,北接黑海,南至阿拉伯海。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统治,伊斯兰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治国工具。经济上,东西方贸易频繁,巴格达等城市成为商贸与文化中心。文化上,阿拉伯人吸收融合希腊、波斯、印度等文明成果,在数学、医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斐然,还担当了文明传播的桥梁,将中国四大发明、印度数字等传向西方。1258 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但其留下的宗教、文化遗产,至今仍影响着世界。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系统梳理本课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梳理了帝国兴衰脉络与文化贡献,但对文明交流互动的深度解析不足。如仅罗列文化成果,未结合具体案例展现阿拉伯人 “文明桥梁” 的作用。学生对政教合一制度的理解较模糊。后续需增加《天方夜谭》选段、史料等,通过小组讨论深化认知;对比其他帝国统治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政教合一的特殊性,提升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