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时训练十六、十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时训练十六、十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4 08:17:17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十六、十七 工业革命与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A 据材料“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可知,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故选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排除C、D两项。
2.D 根据材料“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可知,此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基础,“三角贸易”为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项正确;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排除A项;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B项;英国“光荣革命”后,代议制初步确立,政局相对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排除C项。
3.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A项正确;瓦特改进“复动式蒸汽机”推进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排除B项;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是工业革命对于生产组织的影响,不是其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贝尔与他同事发明电话机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4.A 材料中的“一系列技术变革”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前后,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的发明创造、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①②正确;③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是新科技革命的成果,③④错误。故选A项。
5.A 1788年之后英国生铁产量呈上升趋势,说明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而1788—1852年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故选A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B项错误;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D项据题干示意图无法得出,故排除。
6.D 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汽车”“飞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D项正确;电力技术开发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飞机使用的动力不是电,排除A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排除B项;化学工业的兴起,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
7.B 据题干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电力工业、飞机制造业等,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多个国家同时发生,但没有在世界各国同时发生,排除A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从图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美国和德国,而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排除D项。
8.B 由材料“1901年”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又提到“众多公司堆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垄断组织,故选B项;蒸汽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特权贸易公司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排除A、C两项;洛克菲勒建立的是美国石油公司,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排除D项。
9.C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性识字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人的素质及文化要求的提高,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部分地区识字人数占比率,地位全面提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政治权力扩大主要表现在普选权,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通过女性识字人数占比率提高不能直接得出女性经济实力增强的结论,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可知,《艰难时世》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带来新的生态和社会问题,A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发生于1799—1815年,是在19世纪初期,而且拿破仑战争没有对英国形成冲击和破坏,排除B项;材料描绘机器大生产和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的现象,与疾病无关,排除C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D项因果倒置,排除。
11.D 根据材料“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不共和,毋宁死”“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可知,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了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说明工人阶级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B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得到实践验证,排除C项。
1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以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但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结果都以失败结束,C项正确。
13.C “宪章运动”属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的工人组织,其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故选C项。
14.C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①正确;“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的,②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③正确;“正义者同盟”是工人阶级的团体,马克思和恩格斯改组“正义者同盟”,有助于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项。
15.D 《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故选D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并没有提到剩余价值学说,排除A项;《法兰西内战》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但并没有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阐述,排除B项;《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但没有阐述剩余价值学说,排除C项。
16.C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巴黎公社建立,故②③正确。①发生于19世纪30年代,④是在1914—1918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C项。
17.C 依据材料“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巴黎公社建立,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第一国际成立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排除D项。
18.D 根据材料“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可知,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置于直接殖民统治之下,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这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属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结合材料“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可知并非“早期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9.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自治使得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市民阶层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这影响到了欧洲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可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生产的革命”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近代工厂开端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重大变化,根据材料二“工业中的百万富翁……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前者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而后者则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微的工资待遇而开始组织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答案:(1)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分)
影响: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市民阶层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2)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2分)
“工业生产的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1分)
近代工厂开端的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1分)
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形成并壮大,成为社会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而工业无产阶级则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微的工资待遇而开始组织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2分)课时训练十六、十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表面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却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他意在说明(  )
A.多重因素促成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有一定偶然性
C.技术进步发挥决定作用
D.民主制度是主要的原因
2.(2024·台州期中)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以下不属于英国出现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条件的是(  )
A.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海外殖民扩张积累财富
C.“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
D.“三角贸易”提供充足劳动力
3.(2024·杭州S9联盟期中)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其长期的和平与繁荣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与创新。在1750年至1850年间,随着农业效率的提高,英国人口增长了三倍。机械工程的进步使动力机械的发明成为可能,这些动力机械最初被应用于纺织业,随后又被广泛用于采矿、钢铁生产和铁路建设。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瓦特改进“复动式蒸汽机”
C.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D.贝尔与他同事发明电话机
4.18世纪下半叶,一场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最终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一系列技术变革”包括(  )
①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的发明创造 ②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③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④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下面是1740—1852年英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6.(2023·浙江学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汽车的发明缩短了通行时间,而飞机的发明更是为人类的出行插上了翅膀。汽车、飞机这些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主要有赖于(  )
A.电力技术的开发 B.蒸汽机的改进
C.化学工业的兴起 D.内燃机的应用
7.下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示意图。由此可知,这次工业革命(  )
A.在世界各国同时发生 B.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美国和法国成果更多
8.(2021·浙江学考)右图为发表于1901年的漫画《联合体之王》。漫画描绘了当时著名财阀洛克菲勒——身着美元披风,脚踏石油企业,头上的王冠则由他名下众多公司堆叠而成。洛克菲勒名下的“联合体”是(  )
A.蒸汽工厂 B.垄断组织
C.特权贸易公司 D.国际经济组织
9.下表是关于19世纪中后期英格兰部分地区女性识字人数占比的统计(单位:%),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份 诺福克 苏福克
1839—1845 50 48
1870 76 78
1895 91 91
A.地位全面提升 B.政治权力扩大
C.文化素养提高 D.经济实力增强
10.(2024·杭州S9联盟期中)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狄更斯描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拿破仑战争的破坏
C.疾病病原体传播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1.(2024·诸暨学考模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提出的口号是“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不共和,毋宁死”,英国工人也发起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这些表明(  )
A.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D.工人阶级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
12.“他们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制度,但反对通过暴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他们同情工人阶级的处境,但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
A.但丁 B.卢梭
C.圣西门 D.恩格斯
13.(2021·浙江学考)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萌发
B.剩余价值论的创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14.某西方史学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阐述此学说的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2022·浙江学考)有历史学家这样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这是一场灭顶之灾……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上百万的赔款还需偿还,侵略军占据着1/4的领土,首都因为内战而血流成河,其他欧洲国家对此不闻不问。”这一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普法战争 ③巴黎公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下表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空白处应为(  )
社会主义 运动的理 论及实践 《共产党 宣言》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18.(2024·温州期中)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表现: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影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孕育着更大的冲突……”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
B.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C.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10分)
19.(2024·台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城市自治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生产的革命”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生产的革命”开始的标志和近代工厂开端的标志。分析这次“工业生产的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