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11: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情 境 导 入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小游戏:
看图片或提示,猜出神话传说
情 境 导 入
猜猜看
盘古开天
情 境 导 入
A这是一个和太阳有关的神话传说。
C传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色的勇士,也有记载说他是夏朝的一任君主。
B该传说反映了主人公同自然抗争、造福人民的伟大情怀。
D该传说中,主人公通过射落天上的九个太阳,让世间的秩序重新恢复正常,其本人也赢得了人民的称赞。

羿


情 境 导 入
猜猜看
女娲补天
情 境 导 入
A这个传说出自《山海经》。
B传说的主人公是炎帝的直系亲属。
C该传说记载了一位女性为复仇而不屈不挠、努力迎战风浪的故事。
D该传说中,主人公化为一只鸟衔木投石试图填平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精神。
精卫填海
情 境 导 入
猜猜看
夸父逐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 课 探 究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三、远古的传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人口
土地
疆域
军队
土地、人口
早期城市
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生产者、管理者)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社会规范、暴力)
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余杭,距今5 300—4 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有较高等级的建筑,反映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考古挖掘出精美玉器、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良渚古城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陶寺遗址,山西省襄汾县,距今约4 300—4 000年。考古发现城址、王墓、宫殿、官营手工业区等。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朱书符号陶壶
彩绘龙纹陶盘
观象台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交融,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远古的传说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
阪泉之战
VS
炎黄部落联盟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涿鹿之战
VS

交战双方:
结 果:
影 响:
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
蚩尤败
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炎黄部落逐渐演化为后来的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
华夏族
人文初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华夏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形成。
炎黄部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人文初祖
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除此之外,还自称什么?
龙的传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但传说中含有部分历史事实。传说黄帝时期已经能挖掘水井、养蚕织布等,这些是有考古资料证实的。
2、传说中包含了神话色彩,更多的细节需要考古发现去证实。
思考: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关系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禅让制
同甘共苦,治水有功
实质:民主推选首领的办法。
含义:将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史记》载:舜在历山耕种, 历山的人都主动避让土地的界线; 在雷泽捕鱼, 雷泽的人都互相推让居住的地方,他在哪里劳作, 哪里就会兴起礼让的风尚。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大禹治水
尧在位时,天降大雨,黄河发生严重水患。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
鲧用了9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治水的重任来到了鲧的儿子——禹的身上。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大禹治水
看来老爹的方法不行!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于是……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引导人们按地势高低开路挖渠,疏导洪水入海。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被尊称为“大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人们应树立环保意识
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史实
以身作则、奉献和
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疏导的方法
方法得当,懂得创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千佛山舜祠
德州禹城禹王亭
 尧帝访贤
四、历史回声响中华
历史回音壁
课 堂 小 结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歌谣小结
早期国家与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
炎黄涿鹿败蚩尤,人文初祖自此有。
黄河流域尧舜禹,首领禅让不用愁。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