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和大事年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时空观念)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与作用,比较二者并对其进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材料1:鸦片战争后……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 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
②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3: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前10年间,正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很多省份又发生持续早灾,地处西南的广西几乎年年成灾,广西境内水、旱、蝗灾不断,人民濒于绝境。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苦不堪言。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洪秀全的相关情况
主张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仇视孔子,毁弃孔学
希望
失望
痛恨
创立组织,传教宣传
梦想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口号:具有宗教神秘色彩
④个人原因:洪秀全屡次科考不中,创立“拜上帝会”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2)宣传:洪秀全与冯云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广西桂平紫荆山
洪秀全
2.早期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拜上帝会的教义契合了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和建立平等、平均、太平的理想社会的诉求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3.金田起义
1851年
①开始:金田起义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金田起义(1851)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建号:
起义军:
1851年1月
广西桂平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4.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九千岁
万岁
八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我替天父代言
永安建制
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特点:①等级森严,具有浓厚的封建性。②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为后来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
4.定都天京: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永安北上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全州
全州之战
攻占南京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1853.3)
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同清王朝对峙。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1年
1851年
1853年
标志着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措施
①对内: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②对外——北伐、西征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洪秀全领导太平军进入南京
天王府大殿
太平天国王宫—天王府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如何评价这部纲领?
①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②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难以实行;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难以实现。
革命性(进步性)
空想
(局限性)
(4)特点:革命性、空想性。
2.政治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纲领性文件)
未实施
革命性:反映农民愿望,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调动农民参加斗争。
空想性:脱离社会实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施行。
二、定都天京
3.北伐、西征:
①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③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②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三、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问题思考】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洪秀全僻处深宫,诸王罕识其面。杨秀清自恃功高,朝见洪秀王立 而不跪…… 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要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帽子变“高”了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房子变“大”了
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
天王府妃嫔与女官共2300人,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共有88个后妃。
老婆变“多”了
三、天京陷落
(1)时间:1856年
(2)性质: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
(3)原因: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4)过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5)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洪秀全
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转折:天京事变
韦昌辉
石达开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农民阶级局限性
2.挽救:重整国政
后期挽救措施:
(1)重建领导核心:
改变不利局面
目的
政治
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军事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天王 洪秀全
干王 洪仁玕
忠王 李秀成
英王 陈玉成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未实施
军事指挥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新方案:
洪仁玕
1859年《资政新篇》
三、天京陷落
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3.纲领文件:《资政新篇》
实质
内容
评价
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1)进步性: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2)局限性:①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
②受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三、天京陷落
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实质: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文献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合作探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1.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3.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1.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3.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三、天京陷落
三、天京陷落
曾国藩
李鸿章
湘军火枪队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奉命操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失败后又升任大学士,他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鼻祖。
4、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后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
安庆陷落: 1860年,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
李秀成东征失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三、天京陷落
5.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1861年9月15日安庆陷落
1861年底,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近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曾国藩-湘军
华尔-洋枪队
李鸿章-淮军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7月19日天京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天京陷落
启示: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空想性、落后性、分散性)
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天王府天王宝座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三、天京陷落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7.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三、天京陷落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①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4.评价
2.过程
1.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政府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开始——金田起义
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全盛——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高潮——北伐、西征
转折——天京事变
重整国政——洪仁玕《资政新篇》
失败——天京陷落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随堂训练
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组织太平军北伐
C.定都天京 D.摧毁江北大营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 )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是( )
A.都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A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