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神的一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5《神的一滴》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的】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从中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精当的语言描绘内心体验。
【教学难点】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珍惜保护原生态环境的世界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材设计】
亨利·戴维·梭罗(1817—1962)在瓦尔登湖仅生活了二十六个月,但后人已经把他和瓦尔登湖紧密连结在一起。
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因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梭罗笔下的自然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的牧歌。与梭罗质朴的自然观相呼应,在散文写作技巧上,梭罗也运用最自在的语言,他保持了文章的嫩绿和新鲜,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不够成熟。
梭罗在文章中对人的寂寞和大自然的寂寞作了富有新意的解读:梭罗是把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看成了瓦尔登湖的一员。
《瓦尔登湖》的不朽并不在于一种写作技巧,而在于作者对自然的迷恋、参与和投入,在于他和他描写的对象实现了最淳朴、最亲密的心灵接触。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什么才是快乐?梭罗认为寂寞才是快乐。
向宁静靠近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最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伴儿,因为寂寞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心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了,人才会去思考自己;而只有思考了,他才可能认识自己。
你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吗?能就让我们共同来感悟梭罗笔下的《寂寞》(板书)。去感受与大自然融合的惬意,用心去思考……
【背景介绍】
1.
译者徐迟:“《瓦尔登湖》是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2.
写作背景:1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物质享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二十八岁的亨利·梭罗,这位先验主义思想家在1945年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身体力行他的“简单生活”哲学。
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中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探索人生。
3.
文章简介:1854年《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登湖》出版。《寂寞》是《瓦尔登湖》的一个片断,文章的写作特征更多体现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灵特征。
【研读课文】
一读:(目标)初读课文落实字词并谈感受!(同桌交流)
(部分字词):涟漪(lián
yī)摇曳(yè)臭鼬(yòu)蓊郁(
wěng)湖沼(zhǎo)
瞭望(liào)
忧悒(yì)
鳘鱼(mǐn)
酢浆草(cù)
惬意
(qiè)
青春永驻
追溯
莴苣(wō)行觞
地窖(jiào)息息相通
提示: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
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理由!
补充: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
二读:(目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整理结构。
讨论概括:①写我感受到的夜晚的宁静和不宁静。――回归自然的喜悦
②强调我居住的地方的寂寞境界―――――――――寂寞的周围环境
③在大自然中,时时处处能找到最甜蜜温柔伴侣
心灵不感到寂寞
④长时间在暴风雨中是我的最愉快的时光
⑤强调我不比自然中的动物寂寞孤独
⑥写我与两位老人自然而惬意的交往
⑦强调大自然给人类提供恩惠
⑧强调大自然使我们健康宁静满足。―――――再次呼吁:回归自然
三读:(目标)学会体味文句、品析文意、发现问题。
①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特别注意描绘内心体验的语句),
仔细赏读这些语句。
举例:1.我的地平线全给森林包围起来,专供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个儿享受,极目远望只能望见那在湖的一端经过的铁路和在湖的另一端沿着山林的公路边上的篱笆。大体说来,我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在这里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可以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
(解说):作者用诗一样质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以及自然带给自己的感受,在作者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完美,森林、草原、日月、星星,这些常见的景物仿佛都活过来,具有了神奇的吸引力。
2.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温和的雨丝飘洒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无边际的友爱,这个支持我的气氛一下子把我想象中的有邻居方便一点的思潮压下去了,从此之后,我就没有再想到邻居这回事。
(解说):作者把雨声——这大自然的音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作自然的恩赐和关爱,这自然的音乐如此美妙动听,寂寞早已不知去向,作者用心体悟自然的一切音色,作者或许把自己融为自然的一部分,在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下,有的只是熟悉、甜蜜、关爱、兴奋。
3.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它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快乐!对我们人类这样的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秋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解说):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情是很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厚的,甚至说是相通的,当作者带着一颗虔诚敏感的心灵去感悟体察自然时,自然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自然是有生命的,更有着人类特有的情感。自然与人的关系是如此密切而微妙:人是自然之子,人来于大地,归于大地。
4.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解说)这个排比句增强了语势,而且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普通的一员,消除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优越感,这是对大自然的爱,也是对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追求,更势对自然的尊重。
②品文章内容,概括语句析作者思想感情(板书)
牛蛙鸣叫
夜莺歌唱
杨树摇曳
宁静——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
晚风吹拂
微波荡漾
生灵安适
邻居在一英里外
看不到房子
地平线被森林包围起来
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
寂寞---跟生活在大草原一样
没有一个人经过我的房子
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
春天,人们垂钓只能钩到黑暗而已
享受着友爱
受着甜蜜、恩惠
相伴着同类
倾听着故事和寓言
融合着土地
(周围环境)
(自己心灵)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板书)
③发现问题:
例:1.作者写牛蛙夜莺赤杨和白杨等生物,一种平缓亲密之情融于其中,究竟原因是什么?
答:作者把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看成了瓦尔登湖的一员,看成了动植物的亲密伴侣。
2.在强调我居住的地方的寂寞境界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寂寞?
答:从我周围的空间大邻居的遥远和渔人偶尔来钓鱼三个方面。
3.“在这里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进一步说明我的“寂寞”,我拥有自己的小世界,是作者内心愿望的一种流露。
4.为什么作者说“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答:作者把自己何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用一种短视的,着眼于眼前利益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中的一切。自然中任何事情都有其好的一面,这一点,作者充分认识到了。
5.
那次进入森林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答:表明了两种心态的交锋,是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自然为伴还是回到人群中去?这正是寂寞孤独对作者的挑战,最终作者选择了自然。它既是作者更深地了解了自然,也让读者更加了解了作者。
6.
文中“许多思想”指什么?“两颗心灵”指什么?
答:“许多思想”指有关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念。“两颗心灵”指物质的追求何对精神的探索,详细地说,是用对物质的无休止的占有来消除寂寞,还是人与自然融合来感悟生活。
7.
如何理解作者的“寂寞”?
答:这里的“寂寞”源于作者对人与自然平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作者并不是寂寞,因为他有很多伴侣。而更多的时候,作者把寂寞看成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与自然沟通的方式。
8.
作者崇拜希勃,表明什么?
答:表明了作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探索,对人与自然融合的完美体验,进而对大自然热切的赞美。
四读:(目标)再次静静的感受人与自然的融合。(小结)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讨论表达你的思考!(略)
〖总结〗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并不寂寞,而大自然是寂寞的。这是梭罗基于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文中,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手法借鉴】
⑴描写景物细致入微
⑵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⑶浓郁的抒情气氛
【活动设计】
梭罗是把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看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瓦尔登湖的一员。开篇作者与湖边的生物共同享受着一个愉快的傍晚。在生动描述之后,作者评述道,这样的生活是寂寞的,“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他笔锋一转,诉说这样的生活能够拥有“甜蜜的温柔”,能找到“最天真何鼓舞人的伴侣”。和梭罗比邻而居的有很多事物,他娓娓叙说,试图让读者领会到,自己确实“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相反,瓦尔登湖却是孤独的。作者承受着大自然给他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并由衷礼赞它们。文章第一至六段主要是叙述语言,静静的将作者的“寂寞”描述出来,第七八两段则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对大自然热切的礼赞。由于有充分的铺垫,这种礼赞给人的感觉水到渠成。
请模仿此结构试举例表达你与自然的融合,你的思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