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卷(学生版)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 (2分)
A.比另一个优越 B.优美的 C. 能够承担或承受 D.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
C.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 D.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下列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是金陵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 D.惟长堤一痕。
5.下列诗句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关于论据的选取,下面哪一表述不恰当( )(2分)
A.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B.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C.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D.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实事例等做事实论据。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
8.为了进一步了解“亭台楼阁”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初三年级语文组开展“走近古诗文里的亭台楼阁”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12分)
(1)小文发现,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涉及很多亭台楼阁,准备以此为切入口,搜集相关资料,探寻“亭”的丰富内涵。(3分)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亭]
战国:“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韩非子·内储说》
东汉:“亭,民所安定也。”——《说文解字》
东汉:“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
明:“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冶》
结合上述材料及下图,可以得出亭的功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YW0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九语安徽\\YW0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九语安徽\\YW03.TIF" \* MERGEFORMATINET
(2)请根据语意,为以下资料横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 )(2分)
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许多名山好水、园林胜迹,都离不开亭的点缀,故亭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在高处筑亭,________;在山脚下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在临水处筑亭,________;在山林深处筑亭,________。“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一座空亭,就是天地间的一眼空灵、通透的泉。
【甲】取得亭与倒影相映成趣的效果 【乙】则平添含蓄的情趣 【丙】可供游人统览全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3)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凡亭台皆有楹联题记,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有关“四大名亭”的楹联。请你任选一副判断它属于哪座名亭,并说明理由。(3分)
A.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B.平添枫叶三分艳 难写江天一叶秋
C.酒洌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D.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4)下面是小安参加完活动后写的活动心得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4分)
【甲】“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早已赋予江南《三大名楼》以非凡的品格和神韵。【乙】它们不仅饱含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而且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
①【甲】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9.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文赋予山川明月、江海草木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文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中,觉察温庭筠羁旅艰辛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② 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寂寂江山摇落处,③___________________ ”中,聆听刘长卿经过长沙贾谊故居的叹息;你可以从“野芳发而幽香,④ 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欧阳修于花荣树茂中深藏着的与民同乐的愉悦;你可以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体味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二、阅读理解(21分)
(一)古代诗词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首联中“二十三年”这一时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小冀以“古诗词中的酒”为主题作了集录,以下是部分内容,请帮他完善。(5分)
题目 诗句 理解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用美酒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来反衬内心的苦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酒问月,表现了其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也蕴含了他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古诗词中的“酒”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有的作者用它来表达心意,有的作者用它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4分)
【甲】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①恶之,斥守饶州。欧阳公②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③欧阳公掌书记④,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节选自《宋史》)
【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①宰相:指宋仁宗时期的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④掌书记:官名。⑤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宰相恶之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事不敢忽也 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天 资 刚 劲 见 义 勇 为 虽 机 阱 在 前 触 发 之 不 顾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结合上述三文探究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的原因。(4分)
“谥号”知识小卡片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忠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摘编自《逸周书·谥法解》)
三、写作(4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为什么要登山 —— 因为山在那儿。
登山的时候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生命只有一次,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攀登!
以上是三条关于“登山”的名言,你对“登山”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你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卷(教师版)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 (2分)
A.比另一个优越 B.优美的 C. 能够承担或承受 D.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2分)
【答案】(1)yūn wù 峦 (2)竟秀 竞秀 (3)B (4)比喻、引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
C.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 D.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解析】A.白色/代指酒;B.“然则”连用,虽然如此,那么/……的样子;C.结构助词,的;D.聚拢/返回。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D
【解析】物理老师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不存在其他目的,此处用“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恰当。
4.下列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是金陵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 D.惟长堤一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
例句“是”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
A.“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宾语前置句;
B.“……也”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
C.是状语后置句式,即“更有似相公痴者”,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D.定语后置句,即“惟一痕长堤”;故选B。
5.下列诗句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关于论据的选取,下面哪一表述不恰当( )(2分)
A.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B.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C.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D.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实事例等做事实论据。
【答案】A
【详解】A.有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服力,而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牵强。使用材料应保证材料和观点一致。故选A。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2分)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
【解析】A.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8.为了进一步了解“亭台楼阁”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初三年级语文组开展“走近古诗文里的亭台楼阁”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12分)
(1)小文发现,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涉及很多亭台楼阁,准备以此为切入口,搜集相关资料,探寻“亭”的丰富内涵。(3分)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亭]
战国:“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韩非子·内储说》
东汉:“亭,民所安定也。”——《说文解字》
东汉:“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
明:“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冶》
结合上述材料及下图,可以得出亭的功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YW0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九语安徽\\YW0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九语安徽\\YW03.TIF" \* MERGEFORMATINET
(2)请根据语意,为以下资料横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 )(2分)
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许多名山好水、园林胜迹,都离不开亭的点缀,故亭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在高处筑亭,________;在山脚下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在临水处筑亭,________;在山林深处筑亭,________。“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一座空亭,就是天地间的一眼空灵、通透的泉。
【甲】取得亭与倒影相映成趣的效果 【乙】则平添含蓄的情趣 【丙】可供游人统览全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3)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凡亭台皆有楹联题记,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有关“四大名亭”的楹联。请你任选一副判断它属于哪座名亭,并说明理由。(3分)
A.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B.平添枫叶三分艳 难写江天一叶秋
C.酒洌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D.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4)下面是小安参加完活动后写的活动心得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4分)
【甲】“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早已赋予江南《三大名楼》以非凡的品格和神韵。【乙】它们不仅饱含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而且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
①【甲】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案】
(1)集会、游玩;相当于“瞭望台”、军事岗亭,有防御功能;供旅客停留、休息。
(2)B
(3)示例一:A项是北京陶然亭的楹联。因为陶然亭位于都城北京,由“帝城”一词,可见其相对应的楹联为A。
示例二:B项是湖南长沙爱晚亭的楹联。该亭因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得名,由“枫叶”一词,可见其相对应的楹联为B。
示例三:C项是安徽滁州醉翁亭的楹联。该亭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出名,文中有“泉香而酒洌”一句,可见其相对应的楹联为C。
示例四:D项是浙江杭州湖心亭的楹联。浙江杭州湖心亭,位于西湖的中心,周围有山有水,可见其相对应的楹联为D。
(4)①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它们不仅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而且也饱含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
9.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文赋予山川明月、江海草木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文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中,觉察温庭筠羁旅艰辛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② 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寂寂江山摇落处,③___________________ ”中,聆听刘长卿经过长沙贾谊故居的叹息;你可以从“野芳发而幽香,④ 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欧阳修于花荣树茂中深藏着的与民同乐的愉悦;你可以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体味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答案】
①枳花明驿墙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怜君何事到天涯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⑥雪拥蓝关马不前(每空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二、阅读理解(21分)
(一)古代诗词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首联中“二十三年”这一时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小冀以“古诗词中的酒”为主题作了集录,以下是部分内容,请帮他完善。(5分)
题目 诗句 理解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用美酒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来反衬内心的苦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酒问月,表现了其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也蕴含了他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古诗词中的“酒”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有的作者用它来表达心意,有的作者用它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4分)
【甲】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①恶之,斥守饶州。欧阳公②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③欧阳公掌书记④,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节选自《宋史》)
【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①宰相:指宋仁宗时期的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④掌书记:官名。⑤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宰相恶之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事不敢忽也 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天 资 刚 劲 见 义 勇 为 虽 机 阱 在 前 触 发 之 不 顾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结合上述三文探究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的原因。(4分)
“谥号”知识小卡片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忠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摘编自《逸周书·谥法解》)
【答案】
10.诗人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之地的时间很长(2分)
11.(1)刘禹锡用酒振奋精神,表现出乐观的态度(2分) (2)思考与向往(1分) (3)示例: 抒发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无奈(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答出一点即可,2 分)
12.(1)讨厌 (2)不注意,不重视 (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每空1分)
13.天资刚劲/ 见义勇为/ 虽机阱在前/ 触发之不顾(每处1分)
14. (1)偏远的小城,尚且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2分)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分)
15.①范仲淹被起用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征召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同其退不同其进”,辞不就职,且在被贬滁州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德美才秀,可谓之“文”;②欧阳修即使面对坑害人的圈套,也会奋不顾身,多次被贬,仍志向不改,欧阳修坚强不暴,可谓之“文”;③范仲淹遭宰相讨厌被贬,欧阳修书责谏官,他危身利国,可谓之“忠”;④欧阳修被贬夷陵时看过往讼案,发现冤假错案较多,发出感叹,并且自此以后处理政事格外细心,他廉方公正,可谓之“忠”。(4 分,“文”和“忠”各答出一处即可)
【参考译文】
【甲】当时范仲淹执掌开封府,每次进见,总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贬斥他镇守饶州。欧阳修面见谏官高若讷,高若讷诋毁嘲弄范仲淹,认为(范仲淹)应当被罢免。欧阳修写信谴责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第二年,(欧阳修)迁任乾德县令,又被任命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年,范仲淹被起用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征召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说:“我为您直言,难道是为了私利吗?一同被贬斥不必一同升迁也是可以的。”(欧阳修)推辞不去。
【乙】欧阳修当初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一触即发,他也会奋不顾身。被贬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遣的,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查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他)仰天长叹说:“偏远的小城,尚且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他)遇到案件就不敢不重视了。
三、写作(4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为什么要登山 —— 因为山在那儿。
登山的时候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生命只有一次,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攀登!
以上是三条关于“登山”的名言,你对“登山”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你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