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周王朝热衷于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但各诸侯国未能掌握铭文刻于青铜器的技术,未能创造出自己的青铜器铭文。平王东迁后,这一状况发生极大改变。这一变化反映出东周时期( )
A.王室衰微导致技术垄断体系瓦解
B.铁器牛耕推广了提升手工业水平
C.分封制崩溃引发了官僚体系变革
D.民族交流交融加强推动技术交流
2.云南的河泊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简牍与封泥,内容包括司法文书、户版名籍等事务,其中所提到的地名或郡县名基本以当时的西南地区为主。此外,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无字简牍。这反映了当时( )
A.西南地区生产技术落后 B.王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C.行政运转体系较为成熟 D.边疆与中原间交流频繁
3.南朝时期,御史中丞出行时享有“专道而行”特权,与尚书令分道互不避让,其余官员皆需停驻让道,甚至可弹劾皇太子以下违法者。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门阀士族对抗皇权膨胀 B.官僚体系制衡机制成熟
C.君主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D.寒人阶层打破政治垄断
4.“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表所引唐诗中,能够作为史料用于直接佐证对应历史问题研究的一项是( )
选项 唐诗 出处 历史问题
A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唐代市民生活与城市管理
B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李白《永王东巡歌》 唐代文人华夷观念的变化
C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白居易《赠友》 唐代租庸调制的执行情况
D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刘沧《及第后宴曲江》 唐代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
A.A B.B C.C D.D
5.有学者对清朝进行研究,认为清朝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完成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一,并调整国家机构;新疆、台湾建省,强化边疆治理。请推测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 )
A.边疆治理 B.官僚制度 C.国家建构 D.版图变迁
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李贽“非名教之所羁络”,顾炎武则认为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同时期的王夫之也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并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他们的思想主张( )
A.肯定了离经叛道的时代价值 B.彰显了经世致用的精神追求
C.未突破传统思想羁绊与束缚 D.向传统道德发起公开的挑战
7.《中法新约》某条款规定:“法国约明现与越南议改条约之内,决不插入妨碍中国威望体面字样,并将以前与越南所立各条约关涉东京者尽行销废。”该条款反映了( )
A.清政府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宗藩体制
B.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主动求和
C.越南借外交斡旋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
D.传统朝贡体系面临近代国际法的冲击
8.据统计,近代中国1896年至1911年间的988种译书中,历史书籍占238种,世界历史占175种,其中以维新变法史、亡国史、革命史等类译作最为集中。这反映了当时( )
A.清廷限制西方科技传播 B.民众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C.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深 D.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主流
9.1923年《前锋》杂志发文质问:“民国八年学生大运动的时候,国民党在什么地方?民国四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要求的运动中有没有国民党?”由此质问可知,当时国民党( )
A.迷失了革命原则 B.防范中国共产党 C.对日本妥协退让 D.反对群众性运动
10.1935年9月,爱国人士成舍我在上海主办《立报》,并在创刊词中特别强调“他们的大众化,是使报馆变成一个私人牟利的机关,而我们的大众化,却要准备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我们要使报馆变成一个不具形式的大众公园和大众学校。”这一主张( )
A.促进了民众思想觉醒 B.蕴含了时代价值追求
C.维护了大众基本利益 D.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
11.据统计,1950年4月至10月,京、津、沪、汉四大城市面粉成交量增加45%,大米增加2.89倍,棉纱增加1.28倍,棉布增加1.33倍。仅上海一地,10月份较5月份食米增加97%,面粉增加99%,棉纱增加2.26倍,煤增加1.64倍,食油17%,棉布则增加了近10倍。这表明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多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初步建立
C.私营工商业获得恢复与发展 D.新生政府具有强大经济调控能力
12.如图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为宣扬自己的功业而镌刻的浮雕——贝希斯敦铭文。铭文用当时帝国境内所通行的波斯文、埃兰文、巴比伦文等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刻成。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 )
A.波斯帝国的中心地位 B.区域文明的早期交流 C.西亚地区的艺术繁荣 D.两河流域的经济实力
13.中世纪早期,法兰克王国将巴黎的宫廷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培训中心”,各地贵族的子女纷纷前来学习王室需要的政治和文化知识。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对萨克森贵族恩威并施。这( )
A.有利于推动巴黎的城市自治 B.推动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侧面反映了西欧的政治分裂 D.确保了西欧社会的和谐稳定
14.“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1643年—1715年),“国王之手”在法国盛行,即国王通过亲自用手触摸为病患“治疗”,被“治疗”者不仅感到治愈,还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君权神权开始融合 B.有利于民族认同观念的凝聚
C.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成果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5.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指出:“那并不是国际把工人推向罢工,相反,却是罢工把工人推向国际的队伍”。这深刻揭示了第一国际( )
A.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产物 B.以建立工人政权为目标
C.是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 D.以经济斗争为主要手段
16.独立后的非洲,初等教育的入学率由1965年的41%上升到1980年代中期的69%;中等教育的入学率由2%提高到14%,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有很大的提升。这反映了非洲( )
A.教育体系摆脱殖民色彩并趋于完善 B.各国经济发展为教育提升提供保障
C.教育领域的发展契合民族振兴需求 D.人口素质提升促使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知识群体致力于“学术中国化”研究。在史学研究中,他们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清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解释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性;在哲学研究中,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传统文化,批判国民党的御用哲学家,产生不少大众化、通俗化的哲学作品;在文学艺术研究中,围绕文艺民族性、文艺现实主义和主观主义三大领域展开论争,建立了中国化的文艺理论体系。而在延安,毛泽东于1938年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
——摘编自于文善、牛和平《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知识群体“学术中国化”研究特点与启示》,《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研究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国时期出版期刊2万多种,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期刊。以下为其中部分期刊。
刊名 发行时间 发行地点 主导者/创办者 备注
东方杂志 1904-1948 上海、长沙、香港、重庆 商务印书馆 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
科学 1915-1950 上海 留学青年 创刊最早、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科学期刊,为我国第一本左起横排的书刊
家庭 1922-1922 上海 世界书局 世界书局善于为迎合大众而出版通俗刊物
向导 1922-1927 上海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机关报
时事月报 1929-1944 南京 国民政府 所刊文章大多数学术性较强,规格较高,并不空洞
边事研究 1934 南京 边事研究会 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即组建成立边事研究会
——摘编自王胡伟《民国时期上海都市家庭文化的建构——以家庭期刊为中心的探讨》等
任选一种杂志,请你为该刊物设计栏目(至少设计3个栏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设计理由。要求:写出栏目名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综合题
19.为考证秦初所置郡中是否含“洞庭郡”“苍梧郡”,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史料。阅读史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型 文献记载 文献说明 文献来源
传世文献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书中没有列出三十六郡的名称;全书不见洞庭、苍梧郡名 西汉司马迁《史记》
(2)“三十六郡者,三川……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列举了司马迁所谓三十六郡的具体名称,其中并无“洞庭郡”与“苍梧郡” 约公元5世纪,南朝裴骃《史记集解》
出土文献 (3)秦始皇“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郡守)谓县啬夫……” 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大量秦简,多为官署档案,其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苍梧郡”等郡名,但不见黔中郡、长沙郡名。 摘编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秦简》
(4)秦始皇“三十四年……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
辨析以上史料,估算秦置“洞庭郡”和“苍梧郡”的时间,并对上述史料的矛盾之处提出至少一种合理解释。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体育娱乐项目与管理
地域 内容
上都及周边 摔跤、骑射、马球、打石阿(一种投射运动)、鹿棋(模拟狗鹿争斗的棋类游戏)等。
大都及周边 竞技艺:如围棋、象棋、双陆棋等;竞技巧:有捶丸(以杖击球入穴的运动)、马球、踢气毬、打秋千等; 智力游戏:如顶针续麻、拆白道字(文人拆字游戏); 助兴游戏:如行酒令、猜枚、藏钩、投壶等等; 杂艺活动:斗鸡、斗雀、斗草等。
江南一带 朝廷禁江南民持弓矢、挟弹弓、习角抵、竞渡(龙舟)等。
注: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据马杰华《元代体育治理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我国古时列射御于六艺,战国时角觝蹴鞠之风盛,习于战斗,亦犹希腊、罗马时也。自秦汉以降,专制愈烈,重文轻武,深入人心,国民习为文弱,至今以病夫名于世界,则较欧洲中世之衰,殆有甚焉。今日学堂日兴,奈何肩教育之任者,犹沿社会之旧习,而视体育为无足轻重之事,其亦不思之甚矣。”
——1909年《教育杂志》所载《论学堂轻视体育之非》
材料三 1908年,据直隶武清县(位于北京周边)的调查,本县14所小学堂中有12所开设了体操课。调查者观摩了两所小学堂的体操课,其中一所“体操有纪律而少精神”,另一所“观其体操一小时,纪律整齐,精神活泼”。1909年,据浙江松阳县的调查,本县13所学堂中有9所开设体操课,3所无体操课,另1所因乏教员,先设后停。
——摘编自董艳国《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1901-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体育运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并指出作者倡导体育教育的目的。
(3)材料二作者认为当时教育工作者轻视体育,材料三的调查结果能否支持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C
6.C
7.D
8.B
9.A
10.B
11.D
12.B
13.C
14.B
15.A
16.C
17.特点:研究领域广泛;重视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既关注民族文化遗产,又紧密联系抗战时代需求);突出政治功能,为抗战和政治斗争服务;强调与传统文化结合,秉持继承性与批判性统一。(任两点得)
意义: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文化抗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有利于建立本土的学术体系;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意两点)
18.示例1:为《向导》(1922-1927)设计栏目及理由
栏目一:中国革命之声
设计理由:
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成立后,急需通过刊物宣传革命理论,明确革命对象与任务。
现实需求:《向导》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需统一全党思想,如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方针后,可通过此栏目阐释统一战线政策,推动国共合作舆论基础的形成。
刊物性质:中共中央机关报
栏目二:世界革命动态
设计理由:
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需通过国际视角强化阶级斗争理论传播。例如,刊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关于中国革命需联合国民党的文章,解释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实践借鉴:20世纪20年代,世界反帝殖民浪潮兴起,中国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可通过此栏目汲取经验。
栏目三:工农之声
设计理由:
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需紧密联系工农群众。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后,可通过此栏目宣传工人阶级力量,如刊登罢工领导者苏兆征的访谈,激励全国工人运动。
政策宣传:配合中共四大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通过工农案例说明农民是革命同盟军。如1926年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在此栏目连载,批判“农民运动过火论”,引导舆论支持土地革命。
19.时间:苍梧郡:不晚于公元前222年;洞庭郡:不晚于公元前220年。
矛盾之处:传世文献如《史记》《史记集解》未提及“洞庭郡”“苍梧郡”,而出土文献《里耶秦简》却频繁出现这两个郡名。
合理解释:①裴骃距秦时代久远,其记载可能有误,混淆了洞庭与黔中、苍梧与长沙的郡名。②里耶秦简为出土文献,且为秦代官署档案,证实秦初确实设立了洞庭、苍梧两郡,但《史记》全书不见两郡之名,司马迁可能并不确切知道三十六郡构成或三十六郡的数量有误。③里耶秦简埋藏上千年,竹简散乱,文字脱落,文意理解困难,且为孤证,传世文献仍具有可信度。④秦初疆域不断扩大,也可能因增设郡县、频繁变动政区名称及范围,导致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记载不一致等。(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以上仅供参考)
20.(1)特点:(任答两点即可)①地域差异明显。②多元文化交融。③娱乐性与竞技性并存。④受政治影响较大。影响因素:(任答两点即可)①民族交融。②地域环境差异。③社会阶层差异。④朝廷政策影响。
(2)原因(任答两点即可)①专制统治加强。②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③儒家思想影响。作者倡导体育教育的目的:强健国民体魄、培养尚武精神、推动教育改革。
(3)不能完全支持。理由:①部分学堂已开设体操课:直隶武清县14所小学堂中有12所开设体操课,浙江松阳县13所学堂中有9所开设,说明体育教育已得到一定重视。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堂“纪律整齐,精神活泼”,有的“有纪律而少精神”,说明体育教育虽在推行,但效果不一,而非完全被轻视。③个别学堂因客观原因未开设:如浙江松阳县1所学堂因缺乏教员而停课,属于现实困难,而非主观轻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