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课题 角的度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关于角的度量的知识在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思想。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方面的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角的表象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2.在掌握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大小的角。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学习难点 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会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4分钟) 1.回顾以前见过的角。课件出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角。 2.你能说出上面所画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3.引入课题。 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真观察 2.学生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角有( )条边,( )个顶点。 答案:2 1 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把量角器介绍给其他的小伙伴。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介绍,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 4.在量角器上找到30°、45°、60°、90°、120°。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行动,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5.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答案:60°90°120° 6.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大小。 提示: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6分钟) 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书本第40页两个角的大小。 (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 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 3.量角器的认识。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 (2)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2)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学生尝试量角。 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1)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大(或小)多少。 (2)学生讨论、交流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局限性。 2.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交流对1度角的认识,知道1度角的大小和写法。 3.(1)观察量角器。 (2)同桌间说说观察后的发现。小组内汇报对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认识。 4.(1)学生思考,大胆猜测量角的方法并交流。 (2)学生边听介绍,边用量角器尝试度量自己画的角,记录角的度数,同桌交换测量,相互验证。
三 巩固练习。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角的度量 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的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