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雪 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沁园春·雪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沁(qìn)园春 原弛蜡象 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 略输文彩 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竞折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曲文学历史悠久,元明清是戏曲作家的时代,独领风骚六七百年。
B.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演者们红装素裹,身着青绿色的舞衣,长袖翻飞,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D.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一代天骄。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节奏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沁园春·雪》的词牌名是“雪”。
B.“折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即弯腰行礼,古时有屈身事人之意,现引申为倾倒、崇拜。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交际礼仪还有“作揖”“跪拜”等。
C.在古代诗词中,“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6.下列各句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夸张、互文)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夸张)
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
D.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
第二部分 综合素质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原chí(     )蜡象 ②一代天jiāo(     )
8.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红妆素裹(     ) ②稍逊风骚(     )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 莽莽:      
(2)须晴日 须:      
(3)分外妖娆 妖娆: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      
(5)略输文采 输:      
(6)一代天骄 天骄:      
(7)只识弯弓射大雕 弯弓:      
(8)俱往矣 俱:      
10. 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          ,          ,          。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
          ”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字,下片是“惜”。
B.“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动为静,极富想象。
C.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D.词中对历史人物作了批评:武功有余,文治不足。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在《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方法,群山如银蛇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自象奔驰。用这种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把大雪纷飞中的群山和高原刻画得活灵活现。
自然界的景物,表面上看绝大多数是静态的,如实地进行描摹,往往会显得呆板、单调,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以满足特定的表达需要。如果能将静态的景物当作动态的来描写,那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往往就是另一番景象。请你也用化静为动的方法,写一个景物片段。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 D
2. C
3. A
4. D
5. A
6. C
7.
第二部分 综合素质
7. (1)驰(2)骄
8. (1)zhuāng(2)xùn
9. (1)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2)等到(3)娇艳美好(4)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5)这里是“差、失”的意思(6)天之骄子(7)拉弓(8)都
10.(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11.(1)B
(2)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讴歌了当代的英雄(无产阶级),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心。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里,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空,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露出一副潇洒的样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