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梯形
课题 梯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印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再通过比、说、画、量清晰地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特征和本质属性,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学习重点 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学习难点 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刻度尺或三角尺 学具准备:三角尺、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新知。 (5分钟)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这种(梯形)图形吗 3.这类四边形的形状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来研究梯形。(板书课题) 1.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2.找生活中的梯形。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 )。 (2)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答案:(1)直 垂足 (2)分别平行 2.标出下面图形的各部分名称。 (1) (2) 3.选一选。 (1)下面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是( )。 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2)两个同样的等腰梯形能接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线(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不确定 答案:(1)C (2)A (3)A 4.在下面画出不同的梯形,并画出它们的高。 答:如图。(答案不唯一) 5.如果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答: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二 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20分钟) 1.认识梯形。 (1)梯形有什么特征?拿出工具检验一下。 (2)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比较不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学习画高。 (1)课件出示梯形图,介绍名称。 (2)学生先小组说,再请2~3名学生回答。 (3)指导学生试着画高,教师巡视指导。 (4)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3.认识等腰梯形。 (1)(出示等腰梯形)观察这个梯形的两腰有什么特点?(相等)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吗?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4.认识直角梯形。 (1)(出示直角梯形)观察这个梯形,它有什么特点?(有一个角是直角)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5.探究四边形间的关系。 (1)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说一说理由。(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理清关系。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1)通过测量和检查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学生理解概念。 (3)同桌间互相指认梯形各部分名称。 2.(1)在介绍中深入了解梯形。 (2)学生在学具上标出梯形的底、腰和高。 (3)用画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方法尝试画出梯形的高。 (4)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梯形的特征尝试画梯形并作高。 3.认识等腰梯形。 (1)学生认识并验证等腰梯形的特征。 (2)理解概念。 4.认识直角梯形。 (1)学生认识并验证直角梯形的特征。 (2)理解概念。 5.探究四边形间的关系。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意见。 (2)学生摆一摆。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集合图。
三 巩固练习。 (13分钟) 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 2.用9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7厘米的小棒两根可以摆成一个(B)。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再选代表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六、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让学生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特征,并认识了两种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在练习中,通过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巩固了梯形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平面图形的价值。
教师点评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