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面的表格数据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很难销售(中国市场没有完全打开)
英国人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次他们又找了什么理由挑起战争呢?
原
因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导火线【借口】:
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经过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
内容
1、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归纳侵略者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哪些国家,签订了哪些条约?又丧失哪些主权?
1859年6月
1860年8月
进京换约,炮轰大沽炮台,战事再起
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换约受阻,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逃跑,奕 留守
1860年10月
战争进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维克多 雨果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里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不计其数。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包括先秦的青铜礼器,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火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大英博物馆
兽面人身的十二生肖中,铜猪头、牛头、猴头和虎头、马头已经回归祖国;已知铜鼠头、兔头由法国人收藏;铜龙头、蛇头、羊头、鸡头、狗头五件铜兽头仍下落不明。
海晏堂前喷水池和十二生肖喷水时钟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当年,为了存放法国军队抢自圆明园的文物,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主持修建了中国馆。
相关史事
总理衙门的设置
1861年,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个新疆省的面积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 积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地区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
赔款
通商 口岸
其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问题探究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2100万银元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
协定关税等
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150万)
增加
共增开汉口、南京、
天津等11处
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公使进驻北京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①西方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并无直接联系,为何得此称呼?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
侵略者
签订条约
通商口岸
领土主权
影响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
英法美俄四国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五口通商
十一口通商(内陆)
割香港岛
割九龙半岛南;俄国割北方150万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继续
扩大
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战后反思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师夷长技”真的可以救中国吗?
课堂小结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马神甫事件 D.亚罗号事件
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B
课堂练习
3.(美)德涅特《美国东南亚外交史》中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实。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 出来调停。”这里的“果园的主人”是指( )
A.英国人 B.俄国人 C.法国人 D.清政府
4.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者取得的权益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沾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湖列岛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D
C
B
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6.“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如图就是他们罪行的铁证,这伙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