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想一想自己想参加什么兴趣小组,会给这个兴趣小组起什么名字?2.了解袁枚3.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给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起名字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4.词语解释(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4)欲:想要。(5)捕:捉。(6)鸣:叫。(7)立:站立。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7.读出韵味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2.听老师介绍《所见》3.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4.按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5.背诵古诗
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所见》五言绝句
网络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https://basic./qualityCourse courseId=8ae7e492-7c85-b4fd-017c-863b21f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