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6: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了解孙中山2.阅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观看孙中山的画像,听老师介绍孙中山先生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并与同学交流2.和同学交流关于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的想法3自读课文
三、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放声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先生”是谁?(3)“戒尺”是什么?(4)什么是“私塾”?(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四、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 诵 例 圈 段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2.教师补充资料: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3.学生交流如下:(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 很快)4.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1)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2)围绕上面的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开放教育的不同。)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读词语,看课文插图,对比思考:同学们的表现和先生的态度提出质疑:孙中山先生向先生请教要挨打,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不懂就要问
五、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2.请两组同学汇报。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1)(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要读出反问的语气;(2)“……,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分角色读出先生、同学和孙中山的语气
六、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不懂 提问)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学生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体会
七、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板书:壮胆)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书写《硬笔习字册》本课的字词句,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2.提高题:1.连线。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2.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1)先生讲得很详细。(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3.选字填空。 厉 历(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板书设计 2.不懂就要问学问 学问孙中山
网络资源 https://basic./syncClassroom/classActivity activityId=c603f211-6d8a-4a52-b658-f14c1739d27e
教学反思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