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目标
1.概述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归纳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涵养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说出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的主要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涵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研究考古遗址和遗物,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归纳华夏族形成的过程和特点,阐述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关系。
4.通过研读史料和观看视频,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
从何尊铭文看早期国家
(宅兹zī中国)
“国(國)”字,最初写作“或”,分开来看可以看作由“一”“口”“戈”三个字组成。
土地
人口
兵器
疆域
(城郭)
通过观看视频,概述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考古发现中中华文明的起源
叁
牛梁河遗址
地址:
时间:
发展情况: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贰
大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剩余产品的出现
贫富分化,社会分化加剧
人口增长并集中
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统治阶级
(从事管理)
被统治阶级(从事生产劳动)
早期国家形成
王:
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祭祀权力;
对内管理统治;
对外发动战争
标志1:
私有制
标志2:
阶级
标志3:
国家的产生
阅读教材p15,思考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过程?
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
早期国家与文明的起源
叁
长
江
流
域
良渚古城
黄
河
流
域
陶寺古城
牛河梁遗址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②红山文化出现了社会分化
反映了①出现了祭祀仪式
③手工业技术有所发展较为发达
1、良渚古城
北
南
西
东
长
江
流
域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1)、时间:
2)、地点: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姚
3)、概况:
(1)农业:
良渚博物院展示的现代稻谷(左)和良渚遗址出土炭化稻谷(右)
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发现了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良渚古城
(2)城市建筑:
①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②内城中有人工建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③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复原图
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良渚古城
(3)墓葬:
随葬品数量的差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遗址中的不同墓葬规格的随葬品
(根据出土文物和姜军《良渚文化综述》整理)
高等级的墓随葬大量玉礼器
第二等级以随葬少量玉礼器和部分陶器为代表。
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
低等级为无随葬品的殉葬墓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相关史事
良渚文化的很多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自主学习
陶寺古城
(1)完善下列信息:
(2)陶寺古城哪些考古发现已具备文明的要素?
地理位置:山西 ,距今时间 年。
襄汾
4300-4000
(2)陶寺古城具备文明的哪些要素?
陶寺古城平米图,规模宏大,城市功能完备、规划明显
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
贫民墓 贵族墓
地位差异显著
阶级分化严重
历史信息:
陶寺古城
陶寺观象台复原图,通过观测日出方位来确定季节和节气, 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天文学知识丰富,农业发展
二、陶寺古城——最初的中国
任务二:。(指向目标1)
朱书符号陶壶
早期文字的雏形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陶寺古城
(2)陶寺古城具备文明的哪些要素?
历史信息: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玉璧
玉兽面
鼉(tuó)鼓
彩绘陶盆
在(陶寺古城)大墓中,屡屡可见融汇四方之风的华美器具:玉琮和玉璧宛然可见黄河上游齐家文化的印记,镂空玉兽面散发着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神秘气息,鼉 (tuó) 鼓之上似能听到来自海岱地区礼乐文化的节拍,(彩绘陶盆)陶器上的彩绘图案,甚至依稀有东北地区文化的遗风……
——《何以中国》解说词
随葬品来源广泛,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它们之间不断交流和交融
历史信息:
陶寺古城的考古研究报告:
陶寺古城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天文学知识丰富,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
历史推论:
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黄帝
炎黄联盟
华夏族
炎帝
蚩尤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败
败
炎帝黄帝——人文初祖
世界华人——“炎黄子孙”
汉朝建立后
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阅读材料,总结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城。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错居杂处的各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尧舜禹的禅让
尧帝
舜帝
禹
黄帝
尧、舜、禹因为什么获得帝位?
贤德
禅让制
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大禹治水画像石拓片
传说的价值
怎么评价远古传说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历史传声筒小游戏
远古传说
虚构、夸张的部分
蕴含比较可靠的历史史实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不,传说无法证明,你们的文明五千年
课后活动
① 补充或印证文献史料,推动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
②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和灿烂成就;
③启迪了我们守护中华文脉,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三、远古的传说
1.时期
1.良渚古城
2.陶寺都城
3.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原始社会末期
2.炎黄 联盟
汉族
华夏族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国家和文明;
多元一体产生
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出现----国家机器出现----早期国家形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本课小结
2.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达标检测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
①城市②阶级③权力④私有制⑤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B
D
3.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
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