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B)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B)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3 09: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培优卷(B)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语篇综合】在操场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尽情挥洒汗水,游戏的乐趣让校园生活更加精彩。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zǎo chen____,少男少女们穿上xiān yàn ____的fú zhuāng____,背(bèi bēi)着书包,dǎ bàn____得格外精神。他们摇头晃脑,尽情地在操场上kuáng huān,仿佛整 个世界都属于他们。他们高高地yáng qǐ____shǒu bì____,围成一个个圈(quān quàn),快活地跳起了kǒng què____舞,仿佛没有什么néng gòu____让他们tíng zhǐ____。
1.(5分)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2.(1分)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8分)“他们摇头晃脑”一句中的“摇头晃脑”是含有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请你将下列同类型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①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干   燥    红   赤    忙   乱
垂   丧    提   吊    张   舞   
②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小语和小熙正代表小组进行排球比赛。究竟谁能赢?大家看得   ,争得   。突然,小语一通“神操作”,逼得小熙   。小熙没能接住球,输掉了比赛,只好   地下场了。
二、选择题(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支  敬礼  糊里糊涂 B.荒野  好奇  一字不漏
C.狂欢  打扮  鸦鹊无声 D.粗壮  召引  口干舌躁
2.(2分)下列由新鲜词句展开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绚丽多彩(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一起绽放)
B.鸦雀无声(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复习,教室里很安静)
C.雷云拍着大手。(风吹得云朵在天上移动)
D.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朵在风中摇摆)
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词语都是少数民族的名称。
B.泰戈尔是英国著名诗人,《花的学校》一课选自他的诗集《新月集》。
C.《不懂就要问》一课的插图中,墙上挂的人物画像是孔子,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
D.在交流暑假生活时,我们应该选择有新鲜感的、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4.(2分)交流会中,同学们分享了假期生活中的一件新鲜事,我们一起看看吧!下列介绍顺序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小语:我准备借助妈妈拍的照片,按照做蛋糕的顺序讲述我学做蛋糕的经历。
B.小文:我准备带小兔子来让大家看看,再给大家看看我拍摄的在乡下养兔子的小视频,给大家讲讲我割草喂兔子的经过。
C.小之:我准备给大家看我旅游时拍的照片,告诉大家每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D.小江:我准备给大家看我学习游泳的视频,讲述我学习游泳的经历。
三、句子天地(12分)
1.(7分)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天上飘着云。
(蓝蓝的)天上飘着(洁白的)云。
(1)(2分)草地上开着花。
   草地上开着   花。
(2分)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3)(3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B.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①这两句话把东风、花当成   来写。
②照样子,在横线上补充表示人的动作、神态的短语,让句子更有情趣。
微风吹拂,教学楼旁的翠竹   。
夜空中的小星星   。
2.(5分)给句子排队。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每个都自由自在。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每个都满头大汗。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四、按所学课文内容填空(6分)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   不同、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那   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   。
(2)《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   。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这是清代诗人   的作品。
(4)读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孙中山的一句话“   。”我将保持这个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五、综合性学习(5分)
【情境运用】关注有画面感的句子,完成练习。
四川资阳,一群小学生背着背篓,拿着折叠桌、桶装水、大铁锅、蔬菜、汤锅等,甚至还有柴火,准备出门野炊。来到野外,他们有的挖坑开灶,有的围在一起削土豆、配菜……
1.(2分)想象画面,补全句子。
来到野外,同学们向小树打招呼,向   ,向   。
2.(3分)这些小学生的出游方式和你的出游方式一样吗? 你喜欢他们这种出游方式吗? 简单写写原因。
六、课内阅读(11分)
(11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吴 然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②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4分)【思维导图】边读边想象画面,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 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   。
   
同学们尽情玩耍,招引来   、   
2.(3分)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精读画线的句①和句②,完成练习。
句①的场景:上课时 句②的场景:   后
用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同学们   。 学校变得   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3.(4分)【情境运用】阅读下面的对话,在横线上完成填空。
我发现这段话除了写小学生,还写了许多   ,让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我发现这段话运用了到课文写得的修辞手法,让我感受到课文写得   。
七、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走路的奥秘
佚 名
科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蚂蚁有六条腿。那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平平说:“先走左边三条腿,再走右边三条腿呗。”民民说:“才不是呢。应该是按腿的顺序,一对一对走。”大伙儿议论纷纷,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二天,我们捉来一只大蚂蚁,放在白纸上看它爬。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正当我们面面相觑(qù),不知该怎么办时,有人嘟囔了一句:“唉,要是有脚印就好了。”我连忙找来红墨水,提起蚂蚁蘸上红墨水,然后把它放在白纸上。可是除了两道红线,看不出有什么脚印。
“看,脚印!”不知是谁在惊喜地大叫。有个同学拿来了放大镜,在镜片下,我们发现了几个呈“品”字形排列着的小红印。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这,就是蚂蚁走路的奥秘。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1.(2分)第三自然段中“   ”说明“我们”爱观察,“   ”说明“我们”已经观察了很长时间。
2.(3分)下列对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议论纷纷(看法不一致,说法很多)
B.嘟囔(大声地叫喊)
C.面面相觑(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D.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3.(3分)【跨学科】如果平平的说法正确,脚印应该是   ;如果民民的说法正确,脚印应该是   ;但最终,“我们”实际观察到的脚印是   。
4.(4分)【思维导图】根据文中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分)蚂蚁是怎样走路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八、写作题(30分)
(30分)你最熟悉的同学是谁?他(她)的外貌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她)的性格有哪些特别之处?他(她)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两点写下来,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要求:①每一自然段开头空两格,书写整洁规范。②把这个同学的特点写清楚。③题目自拟。④尝试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⑤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答案】1.早晨、鲜艳、服装、打扮、狂欢、扬起、手臂、孔雀、能够、停止
2.bēi、quān
3.口;舌;面;耳;手;脚;头;气;心;胆;牙;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垂头丧气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补充成语;成语造句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掌握能力,看拼音写汉字是一个在中文学习、教学和考试中常见的练习或题型,其含义是通过给出的拼音(汉语拼音)来写出对应的汉字。这种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或学习者巩固对汉字发音和字形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汉字识别能力和书写能力。
(2)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本题考查补充成语、成语造句,成语的运用属于基础知识,在日常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考点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基本含义:能正确辨析成语的感彩等。成语的题型包括选词填空、改正句中运用不当的成语、词义理解等。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熟练使用成语。
1.zǎo chen——早晨; xiān yàn ——鲜艳; fú zhuāng——服装; dǎ bàn ——打扮; kuáng huān ——狂欢; yáng qǐ ——扬起; shǒu bì ——手臂; kǒng què ——孔雀; néng gòu ——能够; tíng zhǐ ——停止;书写时应注意“鲜、装、臂、雀”等字词的书写方式。
故答案为: 早晨;鲜艳;服装;打扮;狂欢;扬起;手臂;孔雀;能够;停止
2.背着的“背”正确读音为:bēi
圈的正确读音为:quān
故答案为: bēi;quān
3.①口干舌燥:形容说话太多,连口水唾液都来不及分泌,口唇干渴,十分难受。
面红耳赤: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垂头丧气:意思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样子。
②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小语和小熙正代表小组进行排球比赛。究竟谁能赢?大家看得提心吊胆,争得面红耳赤。突然,小语一通“神操作”,逼得小熙手忙脚乱。小熙没能接住球,输掉了比赛,只好垂头丧气地下场了。
故答案为:口;舌;面;耳;手;脚;头;气;心;胆;牙;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垂头丧气
二、选择题(8分)
1.【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项“树支”应写作“树枝”;
B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C项中“鸦鹊无声”应写作“鸦雀无声”;
D项中“召引”应写作“招引”;“口干舌躁”应写作“口干舌燥”;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2.【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ABD三项中描述的由词句展开的联想都是正确的,符合词语的意思;
C项中“雷云拍着大手”指雷雨时天上发出轰隆的雷声,这项对句子的理解和联想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结合语言环境判断各项的联想是否恰当,做出选择。
3.【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 A 、 C 、 D 正确。B 、有误,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文化与文学常识的考查是常见题型,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答案】B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A、C、D合理。B、不合理, 应该先讲讲喂兔子的经过,让大家脑补画面,再通过养兔子的小视频,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最后带小兔子来让大家看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句子天地(12分)
1.【答案】(1)青青的;五颜六色的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3)人;都跳起舞来;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例句,用描述性的词语把“草地”和“花”写具体,进行作答;
(2)题目中句子是反问句,可以改写成陈述句进行作答。改写时可以把“有”改成“没有”,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3)①这两句中把“东风”“花”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结合句子中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作答;
故答案为:(1)青青的;五颜六色的(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3)人;都跳起舞来;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答案】2;5;1;3;4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每个都满头大汗。”这是第一句,讲夏天蚂蚁非常辛苦地运粮食;“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每个都自由自在。”这是第二句,讲蝈蝈们笑话蚂蚁;“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这是第三句,讲天气冷了;“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这是第四句,讲蚂蚁们在洞里过冬,有很多粮食;“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是第五句,讲蝈蝈们又冷又饿;
故答案为:25134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作答时要读懂每个句子根据每个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理清表达的思路,然后再确定正确的表达顺利,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和认知,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看语段会是否通顺,即可顺利作答。
四、按所学课文内容填空(6分)
【答案】(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
(2)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根据“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等语句可知,该选自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根据原文“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填上所缺的内容即可。
(2)《大青树下的小学》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通过阅读可知,《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不懂就要问》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文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表现了孙中山敢于质疑的品格。
故答案为:(1)民族;穿戴;好朋友;鲜艳;绚丽多彩;(2)友爱和团结;(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4)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点评】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五、综合性学习(5分)
【答案】1.太阳公公问好;花儿点头
2.不一样。我喜欢这种出游方式。这种出游方式不仅能让我们亲近大自然,还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对于句子内容的理解,都是基于读懂句子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句子内容即可完成。
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由题干“同学们向小树打招呼”可以想到野外的其它事物,如:太阳、花草树木等。所以,可补充为:来到野外,同学们向小树打招呼,向太阳公公问好 ,向花儿点头。
故答案为:太阳公公问好;花儿点头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可解答。如:不一样。我喜欢这种出游方式。这种出游方式不仅能让我们亲近大自然,还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
故答案为:不一样。我喜欢这种出游方式。这种出游方式不仅能让我们亲近大自然,还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
六、课内阅读(11分)
【答案】1.好听;下课;小鸟;松鼠
2.读书、学习十分认真;下课;热闹
3.小动物;同学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拟人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现代文阅读(14分)
【答案】1.放在白纸上看它爬;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
2.B
3.B;C;A
4.蚂蚁蘸上红墨水;脚印呈“品”字形排列
5.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第二自然段中“ 第二天,我们捉来一只大蚂蚁,放在白纸上看它爬。 ”可知“我们”爱观察,“ 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 ”可知“我们”已经观察了很长时间。
故答案为:放在白纸上看它爬、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
2.A、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大伙儿议论纷纷,谁也说服不了谁"可知,"议论纷纷"的意思是看法不一致,说法很多;
B 、结合第三自然段中"正当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时,有人嘟囔了一句:'唉,要是有脚印就好了。"可知,"嘟囔"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C 、结合第三自然段中"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正当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时"可知,"面面相觑"的意思是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D 、联系全文,结合第五自然段中"这,就是蚂蚁走路的奥秘"可知,"奥秘"的意思是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故答案为:B
3.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平平说:"先走左边三条腿,再走右边三条腿呗。"可知,按平平说的脚印应该是左边有三个点在前,右边有三个点在后,故选 B 。结合第二自然段中"民民说:'才不是呢。应该是按腿的顺序,一对一对走。"可知,按民民说的脚印应该是左右两边三个点平行,故选 C 。结合第四自然段中"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可知,按"我们"实际观察到的脚印应该像一个"三脚架"。
故答案为:B、C、A
4.结合第二自然段,“ 第二天,我们捉来一只大蚂蚁,放在白纸上看它爬。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 ”可知“我们”把 蚂蚁 放在白纸上 ,没看出究竟,“我连忙找来红墨水,提起蚂蚁蘸上红墨水,然后把它放在白纸上。可是除了两道红线,看不出有什么脚印。”可知“我们”把蚂蚁蘸上红墨水,看不出脚印,“有个同学拿来了放大镜,在镜片下,我们发现了几个呈“品”字形排列着的小红印。”可知,“我们”借助放大镜,发现了蚂蚁脚印呈“品”字形排列。
故答案为:蚂蚁蘸上红墨水;脚印呈“品”字形排列
5.结合第四自然段,“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可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故答案为: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脚架”。
八、写作题(30分)
【答案】 略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要结合人物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最熟悉的同学”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描写自己的同学李晓明乐于助人、性格开朗、热爱学习的特点,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