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跨学科主题活动:为四川省的城市绘制道路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编码、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技能;了解道路编码的基本规则(G/S高速,G/S/X国道/省道/县道)。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经历“分析需求→设计规则→绘制地图→统计分析→展示分享”的项目式学习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用信息科技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家乡认同感与国家版图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给定条件,为四川省市州设计合理的道路连接方案并编码。
难点: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地理、数学)解决复杂问题,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
教学准备
四川省行政区划图(空白或基础版)、彩色笔、直尺、人口数据表、计算机(安装电子表格软件)、项目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发布任务创设情境 (5分钟) 1. 展示四川省地图,介绍"为21个市州绘制道路图"的项目背景。
2. 出示项目总任务和要求(教材P78-79):
- 用绿色/黑色标记高速/普通路。
- 满足3个设计要求(人口>500万城市至少2高2普;三州至少1高连成都;任意两城可达)。
3. 激发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的角色。 1. 观察地图,了解项目背景。
2. 阅读任务要求,明确目标与约束条件。
3. 进入角色情境。 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情境,明确任务目标和规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责任感。
二、探索实践一:设计道路 (15分钟) 1. 指导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9-80的2022年各市州人口数据表,找出常住人口>500万的城市(成都、南充、达州、绵阳、凉山)。
2. 提供工具: 分发空白或基础版四川省地图、彩色笔(绿、黑)、直尺。
3. 巡视指导: 各小组根据规则讨论并绘制道路连接方案。重点关注方案是否满足所有要求。 1. 分析人口数据,找出关键城市。
2. 小组合作,讨论道路连接方案(先画高速,再画普路)。
3. 在地图上用绿笔/黑笔绘制道路,确保满足所有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理解并遵循规则、进行空间规划和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实践二:道路编码 (10分钟) 1. 讲解规则: 简介国家道路编码规则(教材P82):
- G/S:国家/省级高速
- G/S/X:国道/省道/县道
2. 提出任务: 请小组为自己设计的道路商定一套编码规则(可仿照国家规则),并为每条道路命名编码(如:G85成绵高速、S101成简快速路)。
3. 引导思考: "编码的目的是什么?"(便于管理和识别)。 1. 聆听理解国家编码规则。
2. 小组讨论,为自己的道路设计编码规则和具体名称。
3. 将编码标注在地图上。 将编码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深化对编码意义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和规则制定意识。
四、探索实践三: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0分钟) 1. 提出任务: 统计小组方案中"常住人口前10城市"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数量(参考P80数据)。
2. 指导方法: 引导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绘制表格)记录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图表(条形图/柱状图)进行可视化。
3. 提问引导: "从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如:人口多的城市道路是否更多?)。 1. 统计道路数据,填写统计表。
2. 使用电子表格制作图表(或在纸上绘制)。
3. 尝试从图表中分析发现。 整合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技能,完成项目的分析部分。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发现规律的能力。
五、交流分享总结评价 (5分钟) 1. 组织小组展示分享:重点介绍道路设计思路、编码规则和数据分析结果。
2. 引导听众提问和评价。
3. 教师总结: 表扬创意与合作,总结编码、数据、图表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综合应用价值。 1.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讲解设计思路。
2. 倾听其他小组分享,并进行评价。
3. 参与总结,反思提升。 提供展示舞台,锻炼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互评和师评,促进反思,升华项目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
跨学科主题活动:为四川省的城市绘制道路图
任务要求:
绿-高速 | 黑-普通路
人口>500万:≥2高+≥2普
三州:≥1高连成都
任意两城可达
道路编码规则:
- 高速:G(国家)/S(省级)+数字
- 普通路:G(国道)/S(省道)/X(县道)+数字
项目流程:
分析数据 → 设计道路 → 制定编码 → 统计可视化 → 分享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