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儿歌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智慧,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语言的魅力,增强对自然科学和汉语表达的热爱。
语言运用:认识“植、如”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指定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等动词的准确性。
思维能力:提取关键词语,梳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信息筛选与逻辑归纳能力,初步形成对事物特点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拟人化表达的趣味性,感受植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对自然的探索欲和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感知。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难点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请同学们轻轻翻到语文书第26页,小手指着文字,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起做动作(超级好玩,等再勇敢一点,上传视频哦。):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任务一:主题导入,走近植物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小蝌蚪会变成青蛙,水会有形态的变化……那么,作为大自然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它们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师:板书课题——植物。
生:跟着在课桌上书写,完成后手势示意。
任务二:通读全文,寻找植物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拐棍”(手指或铅笔),自由、大声地指读课文,并圈出文中提到的植物名称。
师板书:妈妈有办法。
生:指读全文,读完手势示意。
师:表扬小可爱,真会学习,一边读,一边圈,读完了,也圈完了。高效!
生:(其他学生)拿起铅笔圈植物名称。圈完手势示意。
师:表扬梓如,一把举起的小手,既告诉我们圈完了,也做到了不说话回答问题。
生:纷纷(效仿)竖起四根手指,大声回答说四种植物。
师:大家说慢一点,老师写字跟不上你们的速度哦。会学习的小朋友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师板书: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
生:小手跟着老师书空写词语。
任务三:植物有灵,智慧妈妈
活动1:聚焦“办法”,发现问题
师:一边用“﹏”在题目中画出“办法”两字,一边请学生思考:我们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办法”这个词?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遇到困难的时候!”“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不害怕困难的时候!”
师:没错。那么植物妈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通读全文,找一找。
生:朗读全文,有些迷茫。
师:提示:问题,往往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的哦。
生:恍然大悟,大声读出来:“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学习“旅”)
师:是的,就像大哥哥大姐姐长大了要离开家,小狮子长大了也要离开妈妈,柳树的孩子长大了,同样要告别母亲,四海为家。
“如果……就……”(学习“如”),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依次造句)“如果爸爸早点回来,就能陪我踢球了。”“如果妈妈按时吃药,病就会好起来。”“如果多喝水,嗓子就不会疼。”
师:每一个孩子离开妈妈的方式都不一样。比如——牛马?鸟?
生:有脚,有翅膀!
师板书:有脚、有翅膀。(学习“脚”)
那么,蒲公英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活动2:蒲公英妈妈的锦囊妙计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小节。
生:朗读第二小节,读完手势示意。
师:咦,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什么?
生:降落伞!(师板书:降落伞,板画: ,学习“准备”“送”)
师: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生: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你们读得像大风刮过,有点疼哦。再读一遍,试着轻柔一些。
生:(声音轻柔)“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对了!这样轻轻的,风吹过蒲公英,吹过二三班的教室,也吹进了阿星老师的心里,真舒服!!
(学习“轻”“发”)
师:“纷纷”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手指着第8页的插图——
生:(指着插图)
师:一阵风吹来,所有的小蒲公英是一下子全部飞走的吗?
生:不是,是一个接一个飞走的!
师:是的。就像下课了,大家不是一个劲儿冲出教室,而是一个接一个;放学时,也是一个班接一个班地走出校门。
那么,你能用“纷纷”说一个句子吗?(学习“纷”)
生:(钰姑娘)秋天到了,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
生:(礼貌王)我家的狗一叫,整个小区的狗纷纷跟着叫起来。
师:“纷纷”就是一个接一个。现在,请每一列一句一句依次接读第一、二小节。
生:分列接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植物妈妈们的智慧还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课后反思
其实在走进课堂之前,我从“大自然的秘密”过渡到“植物”还算顺畅,但从“植物”跳到“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一直没想好如何自然衔接。没想到,就在我写下课题的那一瞬间,衔接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课堂也因此流畅展开。
第二课时
任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位聪明的植物妈妈——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随机板书)。还记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吗?她给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风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其它植物妈妈的智慧。请大家齐读第3到第5节。
生:齐读课文,读完手势示意。
任务二:三种植物,三种智慧
活动一: 苍耳妈妈的铠甲之计
师:第三节,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生:接读。
师:读得真投入!我们一起来梳理: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它们又是怎么离开妈妈的?
生: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师:对,“带刺的铠甲”要读得有力一点。再齐读第一句。
师:那孩子们怎么离开妈妈呢?
生:(纷纷举手)挂住动物的皮毛!
师:完整地说一遍。
生: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师:真棒!用上了“只要……就……”(学习“挂”)。它们还能去哪儿?
生:小树林、大草原、山岗上……
师:是呀,只要有动物经过,苍耳宝宝就有机会出发。谁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生:只要我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跳绳。
只要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
只要秋天到了,叶子就会变黄。
师:说得真好!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发现苍耳妈妈的智慧。再齐读第三节。
生:齐读,手势示意。
活动二.:石榴妈妈的“香甜陷阱”
师:你们吃过石榴吗?石榴籽是什么样的?
生:红色的!像小宝石!甜甜的!
师:是呀,新鲜多汁的石榴常常吸引谁呢?一起读第四小节。
生:齐读,读完手势。
师:石榴用美味的果实(板书)吸引了小鸟。那娃娃们怎么离开妈妈?
生:它们在鸟肚子里睡一觉,钻出来。
师:(板书“钻出来”,认识“钻”和“挺”)“睡一觉”可不是真的一动不动哦,它们其实是藏在鸟肚子里,去远方“落户安家”。
我还想起我家菜园里的苦瓜——它成熟后裂开,露出鲜红的、黏黏的种子,也能吸引小鸟来帮忙传播。
生:(听得入神)原来植物妈妈真有办法!
师:是呀,鲜艳的果皮、甜美的果肉,都是妈妈的智慧。再读第四小节,注意读得活泼一点——“胆大”读得响亮,“娃娃”读得可爱,“睡上一觉”读得轻。
师:(范读)再试试看?
生:再次朗读,更有味道了。
活动三: 豌豆妈妈的太阳妙计
师:豌豆妈妈也等不及啦,齐读第五节。
生:齐读,手势示意。
师:为什么说她“更有办法”?请看看书上第9页的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太阳!豆荚晒在阳光下!
师:是呀,比起风、动物、小鸟,太阳好像更常见、更可靠。男女生接读这一节。
生:接读。
师:豌豆妈妈的办法是?
生: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炸开!(学习“底”和“炸”)
师:孩子们心情怎样?
生:特别开心!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师:让我们带动作读最后一句:“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生:(加动作朗读,笑声朗朗)
任务三:习题巩固,探索出发
活动一:小测验,大收获
师:四种办法都学会了吗?来做课后习题:
1.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怎样传播种子?
生:(踊跃回答)蒲公英靠风,苍耳靠动物,石榴靠小鸟,豌豆靠太阳晒裂豆荚。
2.你能仿照课文说说柳树吗?
师:看第一幅图,柳枝为什么是斜的?
生:因为有风吹!
师:那可以像写蒲公英那样写柳树。一起来试试: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轻飘飘的绒衣)
把它送给自己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飞向远方。
师:真棒!那其它植物呢?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到处都是智慧。
活动二:细心观察,一路探索
师:齐读第六节。
生:齐读,手势示意。
师:怎样才能得到植物妈妈的智慧?
生:仔细观察!(板书)
师:对,只有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板书),才能发现这些有趣的秘密。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风、动物、小鸟和太阳,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大自然中到处都是智慧,只要我们愿意仔细观察、留心生活。
课后反思: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识字与写字是核心。这类结构相似、语言循环的文本,更需要教师备课时多一份琢磨,琢磨不同之处。多一份追问,追问:为什么这里用“更”?为什么是“小鸟”和“石榴”?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是备孩子、备生活。生活中的观察,能让教材中文字符号,变得更有生命、更有温度。
这四种植物,让我想起院子里的太阳花、凤仙花,它们也一样,靠弹射、靠裂开,送孩子远行;想起菜园里的杏树,果熟之时,鸟吃、人摘、地上母鸡啄食,甚至地下的小老鼠也来分享——大自然本就是一场辽阔的共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