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2025)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六节 大显神通的编码
教学目标
了解身份证编码的18位数字含义及其编码规则;理解校验码的作用和重要性,初步了解其验证原理;认识二维码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建立基本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通过解码身份证号码活动,培养信息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模拟制作二维码,体验图形化编码的过程;通过案例讨论,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感受编码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和各位数字含义;二维码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校验码的验证原理和作用;建立信息安全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身份证编码解析图示)、身份证号码示例卡片(若干组)、二维码制作方格纸(每人一份)、数据安全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 创设情境:展示课本P37情境:"我忘记带身份证了,怎么办啊?没法乘火车了。
2. 问题引导:为什么乘坐火车必须携带身份证?忘记带了有什么解决办法?
3. 揭示课题:身份证编码有着大神通,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1. 观看情境对话,思考问题
2.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身份证的重要性
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从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25分钟)
活动一:探秘身份证编码 (15分钟) 1. 讲解编码规则:用图示法详细讲解18位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 1-6位:地址码(省市区)
- 7-14位:出生日期码
- 15-17位:顺序码(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 18位:校验码(防伪验证)
2. 校验码作用:比喻为"身份证的防伪密码",通过复杂计算验证号码真伪
3. 解码实践:分发身份证号码卡片,组织"我是解码小高手"活动 1. 认真听讲,记录编码规则
2. 理解校验码的重要作用
3. 小组合作,解码身份证信息(地址、出生日期、性别)
4. 分享解码结果和方法 通过具体形象的讲解和动手解码活动,将抽象的编码规则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活动二:初识二维码 (10分钟) 1. 展示应用:出示各种二维码应用场景(支付、乘车、身份验证等)
2. 讲解特点:二维码是图形化的编码,具有唯一性、时效性等特点
3. 动手实践:指导完成课本P44-45"模拟制作二维码"任务,将"我是小学生"编码转化为图形
4. 安全提示:强调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 1. 观察二维码应用实例
2. 聆听讲解,了解二维码特性
3. 动手操作:按照编码在方格纸上涂色(1涂黑,0留白)
4. 交流制作体验和发现 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编码原理可视化,加深理解。安全提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
三、安全讨论 (8分钟) 1. 案例讨论:出示个人信息泄露、二维码诈骗等案例
2. 引导思考:为什么不能随意透露身份证信息?扫描陌生二维码有什么风险?
3. 总结提升: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自己,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1. 观看案例,小组讨论安全隐患
2. 分享讨论结果和安全建议
3. 总结个人信息保护注意事项 将技术学习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和。
四、巩固练习 (5分钟) 1. 分层练习:
- 基础题:解码给定的身份证号码
- 提高题:分析临时身份证二维码的特点(时效性、唯一性)
- 挑战题:设计一个简单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案
2. 个别指导: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 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任务
2. 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小结 (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编码的神通?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教师强调:编码技术让生活更便利,但也要注意安全使用,提升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
实践题: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使用二维码的场景,记录3个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大显神通的编码
身份证编码(18位)
1-6位:地址码 (省市区)
7-14位:出生日期码 (YYYYMMDD)
15-17位:顺序码 (奇男偶女)
18位:校验码 (防伪验证)
二维码
特点:图形化编码、唯一性、时效性
应用:支付、乘车、身份验证...
数据安全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不扫描陌生二维码
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特别是校验码的概念,需要通过生动比喻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解码身份证活动学生参与度高,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他人隐私,不要公开真实身份证号码
二维码制作环节虽然简单,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编码的图形化原理,教学效果良好
安全教育环节需要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重在培养防范意识
下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设计一个班级"身份编码"游戏,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