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小宝整理出一些古诗文勉励同学正确面对困境,请你补充完整。
古诗 情感
① 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坚贞不屈
②海内存知己, 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乐观豁达
③水击三千里, 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 志向高远
④ ______ , ______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高洁傲岸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济世情怀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朱自清先生说:“读《经典常谈》,是帮助我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请运用《经典常谈》中的指导方法,结合所学,完成鉴赏任务。
《经典常谈》中的指导方法 经典诗文
初学人读诗,往往给典故难住,所以往往需要注释。用典故和用比喻往往是一个理,并无深奥可畏之处。广义的比喻连典故在内,是诗的生命素;诗的含蓄,诗的多义,诗的暗示力,主要的建筑在广义的比喻上。——《经典常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鉴赏任务:请从用典的角度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表达主旨的手法。
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 选段出自散文集《 ______ 》中的《 ______ 》。
(2) 作者在文中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 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阳春三月,同学们参加“打卡身边的美景”活动,小宝写了一段开场词,请你阅读并帮忙完善,完成问题。
宝安,那是一片能让心灵受到① zhèn hàn( )的土地。当你踏入这片土地,美妙的景致便如同灵动的音符,时刻②yíng rào( )心头。
这里有令人③____的自然风貌,青山绿水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凤凰山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脊梁,坚毅而雄伟;____,____。每一处景色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宝安的人文景观更是丰富多彩。北帝庙三月三的庙会上,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④____。 古老的传统技艺在这里发扬、传承、创新,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你沉浸其中,欢乐港湾的现代艺术建筑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时尚的气息。
宝安,⑤____的旅游胜地,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快来打卡宝安美景,开启一段难忘的探索之旅吧!
(1) 请你根据拼音,将开场词补充完整。
①zhèn hàn ______
②yíng rào ______
(2) 结合语境,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写到横线上。(填选项)
③ 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
A.川流不息
B.接踵而至
C.名副其实
D.叹为观止
(3) 请根据上下文,从你熟悉的宝安景点中任选一个,为横线处续写一句话。(备选:茅洲河湿地公园、西湾红树林公园、石岩湖湿地公园、铁岗水库等,不限于以上景点)
凤凰山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脊梁,坚毅而雄伟; ______ , ______ 。
(4) 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潮,就是“国”与“潮”的融合体——“国”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潮”则是指时尚潮流。“国潮”便是通过创新创意将二者结合起来。
取材自中国神话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年屡创票房纪录,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夜校”课程正在城市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茶饮、潮玩、零食等品牌联名款吸引年轻人买单……与其说是“血脉觉醒”,不如说是“国潮”的号召力被更彻底地释放出来。
“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愿景并不遥远。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的、静止的、留在过去的“盆景”,而是不断生长中的参天大树。
(选自“新华视点”,有改动)
【材料二】
新华网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十年间,国潮热度增长逾 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其中,90后、00后是绝对主力,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
在大学生高心悦眼中,购买国潮文创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它们几乎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博物馆联名的国货美妆、用非遗技艺制作的生活用品、遍布大街小巷的新中式茶饮和最近流行的新中式穿搭等等,不仅很实用,而且蕴含东方美学,独具文化韵味”。
(选自《半月谈》,有改动)
【材料三】
(选自《消费到构建:青年国潮消费的心理机制研究》,有改动)
【材料四】
国潮文创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历史文化与当代观念的结合,文化底蕴与创新是其第一要义。随着产业规模与日俱增,跨界联名大行其道与泛娱乐化倾向明显,一些经营者将文创变成一个“筐”,装着空有颜值却无内涵的产品。更有甚者,出现了张作霖“大帅币”交通卡、佛喜茶拿铁系列联名产品、痔疮膏与口红联名等让人大跌眼镜的产品。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资源,创新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情感的底线上进行。
除了一些打“擦边球”的联名引发争议,还有不少只存在于包装设计层面的联名也广受消费者诟病。“起初还会冲着精美的设计和新奇有趣的创意去消费,但买得多了就发现,一些联名只是重新设计了外包装、多了个 LOGO,产品本身和联名的文化毫无关联,品质也没有提升,于是就再也不愿意做‘花钱买包装’的事了。”正如网民“琉花”所说,联名只能是锦上添花,消费者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选自《半月谈》,有改动)
(1)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潮流融合,形成深受年轻人喜爱、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国潮”。
B. 据调查,十年间,国潮热度增长超过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
C. 影响青年国潮消费心理的社会价值因素,包含社会认同、家国情怀、社交支持和职业需求。
D. 国潮文创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历史文化与当代观念的结合,应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
(2)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青年群体成为国潮消费主力的原因。
(3) 班级同学争相购买一款薯片零食,此品牌与诗词联名,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以“真国潮还是伪国潮?”为话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小语发表了即席讲话,请根据材料四补全她的发言。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的观点是:①______。
首先,创新的底线是②______,杜甫诗的沉郁和薯片包装的基调违和;其次,③______,我们花钱究竟是为了买薯片还是买包装?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联名的新奇而盲目消费。
希望大家守护文化尊严,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仔细甄别,不盲目跟风!
6.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探了解
百度百科介绍DeepSeek:
DeepSeek是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推出的AI助手,免费体验与全球领先AI模型的互动交流,于2025年1月15日正式上线。
DeepSeek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优势,在推理、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图像与视频分析、语音识别与合成、个性化推荐、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跨模态学习以及实时交互与响应等八大领域表现出色。它能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理解和生成高质量文本,精准分析图像和视频内容,准确识别和合成语音,根据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推荐,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并挖掘有价值信息,反复深度思考,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学习,以及通过智能助手和聊天机器人实现快速的自然语言交互。
DeepSeek介绍DeepSeek:
一群中国科学家像搭积木般把海量书籍、论文、新闻装进“数字大脑”,这个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助手DeepSeek就此诞生。它就像住在手机里的“学霸朋友”,能帮你查资料、改作文、解数学题,甚至能用莎士比亚风格写情诗。
DeepSeek的智能源自特殊的“记忆训练法”。工程师给它“喂”了相当于2000万本《新华字典》的文字资料,通过“问答闯关游戏”不断强化学习。就像人类用错题本进步那样,它用3000亿组对话练习,最终练就了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当你在对话框输入“宋朝经济”时,它瞬间就能从“记忆宫殿”里调取海外贸易、纸币交子等知识点,像拼图般组合成通俗易懂的答案。
【材料二】前人之见
学生:适当借助,可以让知识获取变得容易。
高二学生董同学告诉记者,他会借助DeepSeek来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阅读一篇长篇英语文章时,他会利用DeepSeek提取关键信息,帮助自己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DeepSeek是国产大模型的代表,可以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刘同学说,DeepSeek可以辅助自己进行一些代码的编写、测试样例的生成等专业学习,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专业领域,也可以把它当成搜索引擎使用。他表示,在写论文时,需要搜索大量文献,DeepSeek的搜索结果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它可以提供思路和框架,降低了寻找文献的难度,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容易了。
老师:_____
DeepSeek是学习工具,要发挥在学习中辅助、策划、创意支持等功能,成为提高学习质量的“帮手”;同时,要避免简单地获取答案,沦为阻碍提升学习能力的“枪手”。
兰州市第八中学的刘老师表示:“对于DeepSeek的使用,我们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等因进行导。在作业完成方面要防依赖症。遇到难题时,可以在家长监督下使用AI进行讲解、分析和辅导。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DeepSeek拓展知识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兰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讲师任老师在介绍DeepSeek时谈到,DeepSeek就像一本“新华字典”一样,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那些善于利用它的学生,能够借助搜索引擎的力量,如同插上了翅膀;反之,运用不当的学生,则可能陷入过度依赖的泥潭,难以自拔。
任老师还表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无疑成为我们必须精通的一项关键技能,也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它可以承担起批改作业、分析数据、设计课程等形式化繁琐的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与学生互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思维发展。未来的教师,更像是一名学习设计师,任务是设计学习路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从“讲授者”成为”引导者”。
而对于AI大模型DeepSeek提供的内容是否都准确无误,任老师认为,DeepSeek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并非万能的神器。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错误或偏差,学生应结合课堂所学和自身理解进行判断和验证,避免盲目相信AI的结果。
(节选自《兰州晨报》,有删改)
【材料三】网络妙招:DeepSeek的热门提问公式剖析和小安的尝试
现在,AI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有了DeepSeek后,如何真正用好它?“沟通”。和AI打交道的核心关键在于要精准提问,这样才能实现高效交互。和大模型交流,提问是个技术活。
初级公式:身份+任务
小安:我是一名初二学生(身份),我需要一份《简 爱》人生重大决定的思维导图(任务)
中级公式:身份+任务+要求
小安:我是一名初二学生(身份),我需要一份《简 爱》人生重大决定的思维导图(任务),请你从①_____(要求)
高级公式:身份+任务+要求+例子
小安:我是一名初二学生(身份),我需要一份《简 爱》人生重大决定的思维导图(任务),请你从①_____(要求),比如②_____(例子)。
(来自网络,有删改)
【初游】
(1) 阅读以上材料,请指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 百度百科介绍更加专业细致,DeepSeek介绍更加生动活泼。
B. 兰州理工大学任老师介绍DeepSeek的语言格外生动,通俗易懂,因为他在说明的时候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和摹状貌等方法。
C. DeepSeek的运用要有度,可让其提供思路和框架,降低寻找文献的难度,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容易。
D. 要想运用好DeepSeek,核心关键在于要精准提问,这样才能实现高效交互。
(2) 结合材料二,补全老师对DeepSeek使用的看法。
【畅游】
(3) 结合材料一,阐述DeepSeek图标蕴含的深意。
(4) 小安阅读名著时需要整理简 爱人生中的重大决定,要求写出关键情节和对简 爱的人生影响和意义。学习【网络妙招】,补齐小安提问中①和②的内容。
①______
②______
【深游】
(5) 小宝并不赞同小安直接照搬DeepSeek来完成作业。结合材料二,帮助小宝说服小安。
(6) 有同学在阅读《儒林外史》时对“讽刺艺术”感到困惑,请你根据DeepSeek的回答任选“讽刺三原色”之一,分析情节中的“讽刺艺术”。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请你教教我什么是讽刺艺术?请结合生活学习中具体例子,尽量简洁生动些。
好的,用户是一名初二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是讽刺艺术。首先,我需要确定他的理解水平和可能接触过的例子,以便用适合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
讽刺艺术在文学中很常见,但初二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不太熟悉。所以,应该用简单明了的定义,结合他们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可能已经在语文课上学过,可以作为例子。
讽刺三原色(三种基本手法)
夸张红:放大 100倍
小明发文“今夜奋斗到天明”,事实是作业摆拍 5分钟。
对比蓝:美与丑并排放置。
朋友圈晒“爱护动物”宣言,配图却是动物皮草包包。
反语绿:正话反说的“文字毒苹果”。
清国留学生保留长辫陋习,鲁迅表扬:“实在标致极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7.班级举办“托物言志 品味高雅情操”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
(2) 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______。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甲、乙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托之物及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追逐远方的星辰,歌颂不凡的传奇。然而,生活的底色,却是由无数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织就。它可能是厨房里锅碗的轻响,是楼道里熟悉的脚步声,是课桌旁一块默默递来的橡皮……它们像空气般无处不在,像泥土般滋养万物。它们是生命最本真的质地,蕴藏着最坚韧的力量和最温暖的微光。
请以“平凡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零落成泥碾作尘,天涯若比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答案: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书写)
②天涯若比邻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示例:①“欲济无舟楫”:化用《尚书 说命上》中“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的典故,“济”指渡水,“舟楫”喻指引荐者,诗人借此表达想出仕却无途径、渴望被引荐的无奈。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说法,以“垂钓者”喻指为官者,“羡鱼情”表达对出仕的向往,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与重用。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评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了两处典故:
①“欲济无舟楫”一句运用了典故。这里的“济”意为渡水,“舟楫”即船只,暗用了《尚书 说命上》中殷高宗武丁以傅说为相时,曾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想要出仕,渴望得到引荐,却没有途径的无奈与遗憾。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也运用了典故,化用《淮南子 说林训》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说法。诗人以“垂钓者”喻指当时出仕为官之人,以“羡鱼情”表达自己对出仕的向往和希望得到张九龄援引的急切心情。
通过这些典故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积极用世、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主旨。
答案:
示例:①“欲济无舟楫”:化用《尚书 说命上》中“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的典故,“济”指渡水,“舟楫”喻指引荐者,诗人借此表达想出仕却无途径、渴望被引荐的无奈。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说法,以“垂钓者”喻指为官者,“羡鱼情”表达对出仕的向往,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与重用。
《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答案】【小题1】朝花夕拾 狗 猫 鼠
【小题2】将“虫蛆和鸷禽猛兽”与“正人君子们”进行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之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小题3】选段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根据“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朝花夕拾》的《狗 猫 鼠》。
(2)本题考查名著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将人类与虫蛆等做对比,从而体现了人类的许文,目的在将所谓正人君子的罪行公诸于世,表现作者对这一类人的不屑与嘲讽。
(3)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此类题必须反复熟悉全文内容,因为文章主题是贯穿全篇的,它存在于全文总体之中。结合原文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赞美(批判)了什么,据此概括总结。作者把“正人君子们”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表达了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答案:
(1)朝花夕拾 狗 猫 鼠
(2)将“虫蛆和鸷禽猛兽”与“正人君子们”进行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之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选段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小题1】①震撼 ②萦绕
【小题2】③D ④B ⑤C
【小题3】西湾红树林公园的栈道像是海岸的项链,蜿蜒而柔美
【小题4】古老的传统技艺在这里传承、发扬、创新
【解析】答案:
(1)①震撼 ②萦绕
(2)③D ④B ⑤C
(3)西湾红树林公园的栈道像是海岸的项链,蜿蜒而柔美。
(4)古老的传统技艺在这里传承、发扬、创新。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zhèn hàn”写作“震撼”指心灵受到强烈冲击,符合“让心灵受到冲击的土地”这一语境,体现宝安景致的冲击力。
②“yíng rào”写作“萦绕”,意为盘旋往复、往复缠绕,与“美妙的景致如同灵动的音符,时刻在心头盘旋”的意境一致,表现景致对人的持续影响。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自然风貌宛如天然水墨画卷”的赞美语境契合,体现宝安自然景观的绝美;④“接踵而至”形容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与“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的连续性匹配,体现庙会上活动的丰富;⑤“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此处总结宝安“旅游胜地”的称号与实际美景一致,符合结尾对宝安的定位;
(3)本题考查句子续写。
句式上与前句“凤凰山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脊梁,坚毅而雄伟”保持一致(“景点+景观特征+比喻+特点”),选取西湾红树林公园的“栈道”为描写对象,用“项链”比喻,突出其“蜿蜒而柔美”的特点,与前文自然景观的描写呼应,展现宝安的美景。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原句语序不当,“传承”是“发扬”“创新”的基础,应按照逻辑顺序“传承→发扬→创新”排列,体现技艺发展的先后过程,使句子更通顺。
综合性实践题目需要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多背诵、多积累、多训练的习惯。
5.【答案】【小题1】C
【小题2】国潮产品实用性强,已融入日常生活;国潮产品蕴含东方美学,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通过国潮消费彰显个性;通过国潮消费表达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国潮消费能满足社会认同感和社交需求
【小题3】①这款联名薯片是“伪国潮”;②尊重历史、尊重情感;③薯片本身和联名的诗词毫无关联
【解析】(1)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三可知,影响青年国潮消费心理的社会价值因素,包含社会认同、家国情怀、社交支持。不包含职业需求。
故选:C。
(2)结合材料二“在大学生高心悦眼中,购买国潮文创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它们几乎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博物馆联名的国货美妆、用非遗技艺制作的生活用品、遍布大街小巷的新中式茶饮和最近流行的新中式穿搭等等,不仅很实用,而且蕴含东方美学,独具文化韵味’”可知,国潮产品实用性强,已融入日常生活;国潮产品蕴含东方美学,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结合材料三“青年群体国潮消费心理影响因素模型”图表可知,青年群体成为国潮消费主力的原因还有:通过国潮消费彰显个性;通过国潮消费表达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结合材料三“青年群体国潮消费心理影响因素模型”图表可知,青年群体成为国潮消费主力的原因还有:国潮消费能满足社会认同感和社交需求。
(3)第一空,结合材料四“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资源,创新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情感的底线上进行”“联名只能是锦上添花,消费者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可知,真正的国潮文创产品应尊重历史、尊重情感,注重产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结合题干“班级同学争相购买一款薯片零食,此品牌与诗词联名,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以‘真国潮还是伪国潮?’为话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可知,此薯片品牌与诗词联名,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真正的国潮文创产品的标准,故可补写发言为:这款联名薯片是“伪国潮”。
第二空,结合材料四“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资源,创新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情感的底线上进行”可知,创新的底线是尊重历史、尊重情感,故可补写发言为:尊重历史、尊重情感。
第三空,结合材料四“‘起初还会冲着精美的设计和新奇有趣的创意去消费,但买得多了就发现,一些联名只是重新设计了外包装、多了个LOGO,产品本身和联名的文化毫无关联,品质也没有提升,于是就再也不愿意做‘花钱买包装’的事了’正如网民‘琉花’所说,联名只能是锦上添花,消费者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可知,一些联名产品只是重新设计了外包装,产品本身和联名的文化毫无关联,品质也没有提升,消费者并不愿意“花钱买包装”,结合题干“班级同学争相购买一款薯片零食,此品牌与诗词联名,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可知,此薯片只是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薯片本身和联名的诗词毫无关联,故可补写发言为:薯片本身和联名的诗词毫无关联。
答案:
(1)C
(2)国潮产品实用性强,已融入日常生活;国潮产品蕴含东方美学,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通过国潮消费彰显个性;通过国潮消费表达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国潮消费能满足社会认同感和社交需求。
(3)①这款联名薯片是“伪国潮”;②尊重历史、尊重情感;③薯片本身和联名的诗词毫无关联。
这是一组关于国潮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补全发言。
对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想表达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分析。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根据文意推断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答案】【小题1】B
【小题2】DeepSeek是学习工具,要合理使用,发挥其辅助等功能,避免依赖,同时要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验证
【小题3】示例:DeepSeek图标以蓝鲸为主体,象征DeepSeek凭借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在多领域具备强大、全面的能力,暗示着它像一个智慧的容器,汇聚海量知识,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与用户高效智能的交互
【小题4】①关键情节和对简 爱的人生影响和意义方面梳理②比如简 爱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这一决定体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我独立人格的坚守
【小题5】示例:小安,DeepSeek虽然能提供思路和框架,但直接照搬完成作业会让你产生依赖,阻碍学习能力提升。老师也说要避免简单获取答案,沦为“枪手”。而且它提供的内容可能有错误,你应该自己思考,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作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呀。解析:结合材料二中老师提到的避免依赖、内容可能有误等方面说服小安
【小题6】示例:以“夸张红”为例,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作者将他的吝啬夸张放大,讽刺了他极度吝啬的性格,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种守财奴的可笑与可悲
【解析】(1)ACD.正确;
B.有误,兰州理工大学任老师介绍DeepSeek时运用了打比方(如“DeepSeek就像一本‘新华字典’一样”)、作比较(善于利用和运用不当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比),但未使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故选:B。
(2)材料二中老师们提到DeepSeek是学习工具,要发挥辅助等功能,避免沦为获取答案的“枪手”,要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验证等,综合这些内容可得出答案。
(3)DeepSeek图标以蓝鲸为主体,有这些深意:从技术与能力看,蓝鲸是海洋最大动物,象征DeepSeek凭借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在多领域(推理、文本生成等)具备强大、全面的能力,如蓝鲸统御海洋般,在AI领域发挥影响力;从知识储备角度,蓝鲸生活在广阔海洋,对应DeepSeek被“喂”海量文字资料,拥有庞大知识“海洋”,能像从海洋提取资源一样,从知识储备里为用户调取、整合信息;从用户体验讲,蓝鲸给人可靠、智慧感,如同DeepSeek作为“学霸朋友”,能可靠地帮用户查资料、解题等,提供优质交互体验。
(4)根据小安需求和高级公式,①处应写从关键情节和对简 爱的人生影响和意义方面梳理,②处结合简 爱相关情节举例说明。
(5)结合材料二中老师提到的避免依赖、内容可能有误等方面说服小安。
(6)任选“讽刺三原色”之一,结合《儒林外史》情节分析,这里以“夸张红”为例,分析严监生情节体现的讽刺艺术。
答案:
(1)B
(2)DeepSeek是学习工具,要合理使用,发挥其辅助等功能,避免依赖,同时要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验证。
(3)示例:DeepSeek图标以蓝鲸为主体,象征DeepSeek凭借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在多领域具备强大、全面的能力,暗示着它像一个智慧的容器,汇聚海量知识,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与用户高效智能的交互。
(4)①关键情节和对简 爱的人生影响和意义方面梳理②比如简 爱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这一决定体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我独立人格的坚守。
(5)示例:小安,DeepSeek虽然能提供思路和框架,但直接照搬完成作业会让你产生依赖,阻碍学习能力提升。老师也说要避免简单获取答案,沦为“枪手”。而且它提供的内容可能有错误,你应该自己思考,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作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呀。解析:结合材料二中老师提到的避免依赖、内容可能有误等方面说服小安。
(6)示例:以“夸张红”为例,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作者将他的吝啬夸张放大,讽刺了他极度吝啬的性格,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种守财奴的可笑与可悲。
本文是以“DeepSeek”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阅读看法,第三题考查图文转换,第四题考查机智补写,第五题考查阅读拓展,第六题考查阅读拓展。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①出名,有名 ②竖立
【小题2】①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小题3】《陋室铭》以“陋室”为托物对象。陋室本是简陋的居所,但作者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描写,赋予其清幽雅致的意境,并以“惟吾德馨”点明陋室不陋的根源在于主人的品德。《爱莲说》:以“莲”为托物对象。莲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外在形态与内在品格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作者寄寓理想的象征。所言之志不同
《陋室铭》通过陋室表达“安贫乐道”的志趣。《爱莲说》借莲喻“君子”之德,赞扬正直不苟的品格,鄙弃趋炎附势者,批判世人追逐富贵(牡丹)的庸俗,倡导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人格与道德操守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丝竹,这里指音乐;劳,使……劳累。句意为: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中重点词语有:出,长出;濯,洗涤。句意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陋室铭》用陋室来比喻自己,虽然房子简陋,但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而显得不陋。作者通过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坚守高洁情操的志向,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保持内心的高雅。《爱莲说》详细描述了莲的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作者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正直、不随波逐流,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坚持君子之道的志向,同时也批判了追求富贵的社会风气。
答案:
(1)①出名,有名 ②竖立
(2)①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陋室铭》以“陋室”为托物对象。陋室本是简陋的居所,但作者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描写,赋予其清幽雅致的意境,并以“惟吾德馨”点明陋室不陋的根源在于主人的品德。《爱莲说》:以“莲”为托物对象。莲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外在形态与内在品格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作者寄寓理想的象征。所言之志不同
《陋室铭》通过陋室表达“安贫乐道”的志趣。《爱莲说》借莲喻“君子”之德,赞扬正直不苟的品格,鄙弃趋炎附势者,批判世人追逐富贵(牡丹)的庸俗,倡导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人格与道德操守。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例文:
平凡的温暖
黄昏姗姗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已亮,灿然耀眼却依旧安稳地依偎在那黛青色的山的怀抱里,等待安眠。在山的上面,临近夜晚的天空沉浸在奇异的蓝紫色中,初冬时天空特有的高远和澄澈将这奇异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冬特有的寒冷也快要在我手上结出一层薄薄的霜来。
我无心再留恋这美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不禁加快步伐,落叶被踩出喀拉喀拉的声响一一我只想快点回家。
记忆中,不愿去碰兜里冷冰冰的钥匙,而是伸手去敲那扇透着温暖的门。一开门迎接我的就是一室暖黄色的灯光和微微笑着的母亲,她侧身将我让进来,再挂好我散发着寒冷的衣物,她又忙着从茶壶里倒出杯茶来,紫砂壶流线一般的壶嘴里倾出淡黄色的透明的茶水,缓缓流着直到全部流进下方白色的瓷杯里。
母亲用手捏着瓷杯的底部,小心地挪动着到我面前,一滴不落。我听着瓷杯和玻璃桌面发出一点细微的清脆响声,才慵懒地伸手重新端起那杯茶来。
触手生温,这一杯茶的温暖使身体快速复苏。
吹开浮叶,轻轻地嘬饮一口,甘甜与苦涩同时流淌,芳香与热气在眼前缠绕。
握住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室是春回大地。
还记得去年窗外飘洒着初雪的时候,我静静地泡了一壶茶。在阳台上看见刚购物回来的母亲的脚印在雪中深浅不一,听着水在火上微微铮鸣,凝视着干枯的茶叶在温热的水中慢慢舒展身体,宛如伶人抛出的流云袖,宛如午夜里沉默开放的昙花,宛如在母亲怀里孩童展露笑颜。我站在门口,听见三声轻轻地叩门声响,就急忙跑过去开门,用微笑和一室温暖来迎接母亲,帮她挂好沾着雪花的衣物,又赶着去倒茶。看见淡黄的茶水从紫色的壶口流出,进到白色的杯底,我握着杯子送到母亲面前。母亲接过去,浅浅嘬饮一口,眼里全是微笑与暖意。缓缓升腾的茶香与温热晕染了目光,水一样的温暖在我和母亲的心上缓缓流淌。
我知道,在我送出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方的天空定是朝阳正好。
无论走在多么寒冷的归途,看着眼前一片灯火阑珊,我知道有一盏是为我而亮,为了温暖我而长明不灭。
想到这里,我只想加快步伐,去端起那一杯温热的茶,去感受那一抹温暖的光。
【解析】例文:
平凡的温暖
黄昏姗姗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已亮,灿然耀眼却依旧安稳地依偎在那黛青色的山的怀抱里,等待安眠。在山的上面,临近夜晚的天空沉浸在奇异的蓝紫色中,初冬时天空特有的高远和澄澈将这奇异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冬特有的寒冷也快要在我手上结出一层薄薄的霜来。
我无心再留恋这美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不禁加快步伐,落叶被踩出喀拉喀拉的声响一一我只想快点回家。
记忆中,不愿去碰兜里冷冰冰的钥匙,而是伸手去敲那扇透着温暖的门。一开门迎接我的就是一室暖黄色的灯光和微微笑着的母亲,她侧身将我让进来,再挂好我散发着寒冷的衣物,她又忙着从茶壶里倒出杯茶来,紫砂壶流线一般的壶嘴里倾出淡黄色的透明的茶水,缓缓流着直到全部流进下方白色的瓷杯里。
母亲用手捏着瓷杯的底部,小心地挪动着到我面前,一滴不落。我听着瓷杯和玻璃桌面发出一点细微的清脆响声,才慵懒地伸手重新端起那杯茶来。
触手生温,这一杯茶的温暖使身体快速复苏。
吹开浮叶,轻轻地嘬饮一口,甘甜与苦涩同时流淌,芳香与热气在眼前缠绕。
握住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室是春回大地。
还记得去年窗外飘洒着初雪的时候,我静静地泡了一壶茶。在阳台上看见刚购物回来的母亲的脚印在雪中深浅不一,听着水在火上微微铮鸣,凝视着干枯的茶叶在温热的水中慢慢舒展身体,宛如伶人抛出的流云袖,宛如午夜里沉默开放的昙花,宛如在母亲怀里孩童展露笑颜。我站在门口,听见三声轻轻地叩门声响,就急忙跑过去开门,用微笑和一室温暖来迎接母亲,帮她挂好沾着雪花的衣物,又赶着去倒茶。看见淡黄的茶水从紫色的壶口流出,进到白色的杯底,我握着杯子送到母亲面前。母亲接过去,浅浅嘬饮一口,眼里全是微笑与暖意。缓缓升腾的茶香与温热晕染了目光,水一样的温暖在我和母亲的心上缓缓流淌。
我知道,在我送出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方的天空定是朝阳正好。
无论走在多么寒冷的归途,看着眼前一片灯火阑珊,我知道有一盏是为我而亮,为了温暖我而长明不灭。
想到这里,我只想加快步伐,去端起那一杯温热的茶,去感受那一抹温暖的光。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理解“温暖”的含义。“温暖”可以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以是动词,“温暖”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的生命。“温暖”指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身体上感觉到的温暖,更多的应是心灵上感受到的温暖。“平凡”强调这份温暖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可以是这份温暖的直接承受者,也可以是这份温暖的直接见证者。自己产生的温暖的原因是写作内容的重点,自己内心的温暖与感动是文章需要表现的主旨。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那么,先要搜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平凡的温暖”的情景,这种感到“平凡的温暖”的情景,是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片断,是与老师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与同学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在社会上?这种温暖是你自己感受到的爱的温暖,还是你看到别人的幸福与温暖?这两种都是可以选的。或者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暖切近的?总之是被人关怀的,给人感染的材料。“平凡的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平凡的温暖”必定是由某种真情带来,而这种真情必定来源于某人某物。如,公交车上,自己身边的某位乘客主动掏出钱来替忘了带零钱的老人买车票;教室里,自己座位旁边的窗台上一株本来已经枯萎的小花在春天里重新焕发了生机……文体适合写一篇记叙文,表达方式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再以议论或抒情点明文章主旨。
两个片段,两幅画面,母女情深,温馨无限。小作者将笔墨关注在细节的描摹和情感的细腻体味上,并用“无论走在多么寒冷的归途,看着眼前一片灯火阑珊,我知道有一盏是为我而亮,为了温暖我而长明不灭”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耀人眼目。小作者的文笔功底可见深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