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
课题 可能性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需要学生对随机现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分糖果这一情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进来,顺理成章地完成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物体的多少决定着可能性的大小,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更易接受。 2.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了一些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转换,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2.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习难点 综合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判断。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1个纸盒、4个红球、1个蓝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4分钟) 1.谈话:第一次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不用自我介绍,一眼便能看出我是一名女老师,一定是女老师吧,可能是男老师吗? 2.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属什么的? 3.刚才,同学们在认识老师的同时,用到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可能性的词语,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节课咱们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板书课题) 1.认真倾听,并回答不可能。 2.学生自由猜测。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涂一涂。 (1)摸出●的可能性大。 (2)摸出○的可能性大。 (3)摸出的一定是●。 答案:画图略。 2.填一填。 (1)把一个正方体的3个面涂成蓝色,2个面涂成黄色,1个面涂成黑色,任意抛一次,( )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小。 (2)袋子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方块,任意摸一个,要使摸出红方块的可能性最大,摸出蓝方块的可能性最小,袋子里至少应放( )个红方块,( )个黄方块,( )个蓝方块。 (3)小松手里有9张红桃,1张黑桃,任意抽出一张,可能是( ),也可能是( ),抽出( )的可能性大些。 答案:(1)蓝 黑 (2)3 2 1 (3)红桃 黑桃 红桃 3.下面是同学们做摸球游戏的记录,判断一下谁说得对。 亮亮:下次不可能摸到红球。 兰兰:下次一定能摸到黄球。 军军:下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答:军军说得对。 4.猜一猜。 有20张数字卡片,如下表。 任意抽出一张,抽出数字( )的可能性最大,抽出数字( )的可能性最小,有( )种可能。 答案:8 6 4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27分钟) 1.模拟演示,教学教材第45页例2,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1)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果让你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你认为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呢? (2)学生汇报。 (3)动手试验。 ①课件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放入4个红球,1个蓝球。各组同学依次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并记录它的颜色,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②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汇报试验结果。 ③从这些试验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④师生共同总结试验结论。 (4)如果让你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5)讨论:你觉得摸到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棋子的什么有关? (6)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当两种物品数量不同时,数量越多,抽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当数量相同时,可能性相差不多。 2.加深对事件发生规律的理解。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进行摸球实践活动。 (3)组织汇报,填写表格。 (4)观察表格;你能猜出盒子里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吗?说出你的理由。 (5)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6)探究其中的规律。 小结:物体的多少影响着可能性的大小,反过来,可能性的大小也能说明物体的多少。可能性大,说明这种物体多;可能性小,说明这种物体少。 1.(1)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2)小组交流汇报。 (3)①小组按要求试验,做好试验记录,并整理好试验记录。 ②交流试验结果,组长汇报。 ③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④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盒子里放了4个红球,1个蓝球,红球的个数多,摸出的次数就多,我们就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蓝球的个数少,摸出的次数就少,我们就说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小。 (4)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因为红球多一些。 (5)学生明确表示:与棋子的多少有关。 (6)学生认真倾听、反思。 2.(1)读题,获取信息,明确活动要求。 (2)小组进行摸球试验,做好记录。 (3)各组汇报摸球次数。 (4)观察表格,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红球多。 (5)打开盒子,验证确实红球多。 (6)小组之间交流,探究其中的规律,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6分钟) 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答案,说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灵活使用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知识,将其融入游戏的活动中。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和生机。
教师点评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