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2)》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2)》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2)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掌握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本课精心设计了“计算买一块三角形玻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之中,要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
学习目标 会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解决求三角形面积的实际生活问题。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列式解决较复杂三角形面积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新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用不同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列式计算: 一块三角形铁片,长是8cm,高是4cm,面积是多少? 3.这节课我们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板书课题) 1.小组交流,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知识,并由部分同学发言。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汇报结果。 3.明确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1.现有一块长10 m,宽1.5 m的长方形红绸布,把它做成两条直角边都是5 dm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可以做多少面? 5 dm=0.5 m 10×1.5÷(0.5×0.5÷2)=120(面) 答:可以做120面小旗。 2.王老师到玻璃店配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玻璃。这块玻璃有两条边相等,都是40厘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售价6元,配这块玻璃至少要用多少钱? 40×40÷2÷100×6=48(元) 答:配这块玻璃至少要用48元。 3.一块三角形地,底是50米,高是11米,如果一棵果树占地5平方米,那么这块地可栽果树多少棵? 50×11÷2÷5=55(棵) 答:可栽果树55棵。
二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25分钟) 1.出示教材第93页第5题:一块玻璃的形状是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12.5 dm,高是7.8 dm。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6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已知条件、要求问题分别是什么、如何计算和涉及哪些公式。 1.学生认真读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弄清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列式计算,老师巡视。 学生代表发言:先求这块三角形玻璃的面积,再求总价钱。涉及的公式有: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总价=单价×数量,这里的数量在此题中就是这块玻璃的面积。
三 巩固练习。(6分钟) 完成练习:一块三角形地,底长是150m,高是50m,共收油菜籽1762.5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是如何分析题意并解答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六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首先通过红领巾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真正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探究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己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达成教学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