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植树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5例2及“做一做”第2题,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四”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发现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读题、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的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老师听说同学们的植树问题学得很好,我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出示题目)
(
【
教学提示
】
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解答算式:21÷3+1=8(棵)。
师:同学们的解答是正确的。植树问题可是一门大学问,生活中根据需要有时要道路两端都栽,有时要道路两端都不栽,有时一端栽一端不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植树问题中的另外两种情况。[板书课题:植树问题(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道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探寻“两端都不栽”植树问题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例2。
指名学生读题。
师:从题中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两旁”“两端都不栽”等信息比较重要。
师:谁能说一说“两旁”“两端都不栽”的含义?
【学情预设】“两旁”指的是道路两边,“两端都不栽”指的是道路的一头一尾都不栽。
师: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例1,找一找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相讨论,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先画一个简单的线段图看看,以20m长的路为例,每隔5m栽一棵树,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需要栽5棵树。
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1
预设2:同样长的线段,每隔5m栽一棵树,在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只需要栽3棵树,“棵数=间隔数-1”,也就是说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师:运用这一模型,例2可以怎样解答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0÷3=20,20-1=19(棵),19×2=38(棵)。
(
【
教学提示
】
通过让学生在图中指一指“少的“
1
”
在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的理解。
)师:为什么要“×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今天研究的是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
师:少的“1”在哪呢?请你指一指。(出示课件)
师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题目的解答过程,通过与教科书P104例1中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相比较,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棵数=间隔数-1。
2.对比反思,提升认识。
师: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要栽的情况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例1中两端都要栽时,得出的数学模型为:棵数=间隔数+1;例2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为:棵数=间隔数-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3.探寻发现“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问题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做一做”第2题。
师:这道题与已经学过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同?(一端栽,一端不栽)先猜一猜结果,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学情预设】预设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得出一共要栽7棵树。
预设2:这种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应该是:棵数=间隔数,可直接得出:35÷5=7(棵)。
师小结:在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4.理解规律。
师:植树问题有哪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会回答有三种情况,分别为: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教师适时板书)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些结论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运用化繁为简的方法。
师:如果你忘记或者混淆了这些情况,可以怎样做?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及其解决方法。
三、巩固提高,强化认识
1.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完成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四”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2)
两端都要栽: 两端都不栽: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是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激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课件再现线段图,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 ”来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并与上一节课学习的两端都栽的情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一、两座楼房之间相距112m,每隔8m栽一棵松树(两端都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松树?
二、在一条笔直的跑道的一边插旗帜,每隔3m插一面(两端都不插),一共插了68面,这条跑道有多长?
参考答案
一、112÷8-1=13(棵)
二、(68+1)×3=207(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