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练习课(第1~3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07~108“练习二十四”第3、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会应用模型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3.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

教学提示

课前让学生回顾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形,梳理知识点。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共同研究了植树问题,想一想植树问题存在几种情况,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后面的复习巩固奠定基础。
二、巩固练习
1.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树的问题。
(1)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这是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是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
(

教学提示

对于不同题型,先让学生审题后说一说属于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梳理出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可以先求出间隔数,已知公路全长1800 m,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6 m,1800÷6=300,即有300个间隔。根据棵数=间隔数+1,可求出一共需要准备的树苗数量为300+1=301(棵)。
 2.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栽树的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敲响5下有4个间隔,敲响12下有11个间隔。2.不封闭路线两端都不栽树的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这是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因为是在两棵大树之间补种39棵小树,所以是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根据间隔数比棵数多1,可以先求出间隔有39+1=40(个),然后根据“间距=路长÷间隔数”,可以知道每两棵小树之间的间距为160÷40=4(m)。
3.在一条线段上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的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这是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回答是不封闭路线中的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可以先求出间隔数有80÷5=16(个),然后根据棵数=间隔数,可以知道需要16面彩旗。
4.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1)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这是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这是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可以先求出间隔数有60÷5=12(个),然后根据棵数=间隔数,可以知道这条项链上共有12颗水晶。
(2)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这是哪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学习、吸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这是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只不过这里不是圆形而是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通过画图,从少的棋子研究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减去每边的重复数:19×4-4=72(枚)。
预设2:先算其中两边,再算另两边:19×2+17×2=72(枚)。
预设3:先把重复的棋子拿开,再放回去:17×4+4=72(枚)。
预设4:棋盘四边都看成是一端有棋子,另一端没有棋子:18×4=72(枚)。
三、达标检测
1.完成教科书P107~108“练习二十四”第3、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师:这是在长方形花园的四周栽树,它和植树问题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把长方形看成是封闭路线上植树的情况,也就是一条线段上植树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也可以看成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情况(四条线段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者两条线段两端都栽和另两条线段两端都不栽)。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指名学生板演,对于不同的解答方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小结
师:大家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谈谈各自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归纳之前所学内容,并利用合作交流的互动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一、工人叔叔测量公路长度时,先在起点立一根标杆,以后每隔50 m立一根。已经立了9根,第1根和第9根之间相距多少米?
二、在一条长480 m的公路两边,从始端到末端每隔8 m栽有一棵树。现在要在每相邻两棵树之间补种2棵,一共要补种多少棵树?
三、小红上楼时从一层走到三层用了36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小丽家居住的六层,还要走多少秒?
参考答案
一、(9 - 1) × 50=400(m)
二、480 ÷ 8 × 2 × 2=240(棵)
三、36 ÷ (3 - 1)=18(秒)
(6 - 1) × 18 - 36=54(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