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5课时《小数乘小数(3)》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5课时《小数乘小数(3)》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 小数乘小数(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例5,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和P9~10“练习二”第6、7、8、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小数倍”的含义,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与小数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验算小数乘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小数倍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提高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倍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5情境图。
(

教学提示

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可以了。
)
师: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也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自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教科书P7例5。
(

教学提示

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复习整数倍的含义,说一说“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
)(1)引导学生继续读题。
师:大家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找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可提出问题: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师:题中给出了一个倍数关系,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那么你们能画线段图表示这个倍数关系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倍的认识”和“小数的意义”,尝试画线段图:
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
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
师:1.3倍是什么意思?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线段图,说出“1.3倍”的意思是将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看作1份,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与它比较,除了相同的1份外,还多出一部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6×1.3。
(2)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用竖式计算出56×1.3的结果,全班练习。
2.教学验算方法。
师(指着黑板上学生列的竖式):怎样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学情预设】学生提出可以想办法验算一下。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有哪些方法可以验算呢?
【学情预设】小组讨论,说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可能有:(1)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2)用计算器验算;(3)用上节课所学的规律大致判断——积应该比56大。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并对比学生的板演和教科书上计算的对错。
师:这些验算方法都可以,其中用上节课所学的“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只能对结果进行估计和初步判断,不能准确知道结果到底对不对;计算器验算则需要带上相关的工具;而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与以前整数乘法相同,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验算方法的教学一方面强调验算的作用,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验算,汇报交流,再对这些方法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提升技能
(

教学提示

教科书
P7“做一做”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算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方面验证计算结果的对与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1.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
(1)观察算式中的因数和积,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2)计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完成教科书P9“练习二”第6题。
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难、最容易错的两小题进行练习,用竖式计算并写出验算过程。
(1)指名学生板演,全班练习。
(2)集中评价。
3.完成教科书P10“练习二”第13题。
引导学生逐一解决3个小题。
第(3)小题让学生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普通冰箱和节能冰箱一天共耗电多少千瓦时?普通冰箱和节能冰箱使用一天共用多少电费?普通冰箱比节能冰箱一天多耗电多少千瓦时?普通冰箱使用一天比节能冰箱多用多少电费?普通冰箱一天的耗电量(或电费)是节能冰箱的多少倍?只要是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学生可按照所用的方法进行分类,如:前两个问题都是用加法解决的;“比多少”的问题是用减法解决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用除法解决的。
(

教学提示

本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填空,答案不唯一。
)4.完成教科书P10“练习二”第14*题。
(1)学生独立填一填。
(2)汇报交流。
师:可以怎样填?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填得完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展示不同的填法,发现填不完。各自思考并表达填不完的原因。
5.完成教科书P9“练习二”第6题剩下的4个小题和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本环节既安排了基本的笔算和验算练习,也安排了针对小数点位置的难点辨析题,还安排了结合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验算乘法有多种方法,但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普遍适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科书P7例5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与理解题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验算的学习习惯。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关注小数乘法的难点——小数点位置,同时将验算作为运算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并固定下来,不时提醒学生注意验算,让验算成为计算结果正确的保证。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1.95×8.6= *7.05×0.24= 0.058×0.25= *0.48×1.25=
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参考答案
一、16.77 1.692 0.0145 0.6
二、× 9.1 × 8.5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