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17: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8,完成教科书P17“练习四”第2~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与反思,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东是个“小书迷”,昨天去逛书店,他看中了三本故事书。在他回家向妈妈要钱买书时,妈妈给了他100元。小东拿到钱后犹豫不决,因为他忘记三本书的具体价格了,只记得其中两本的价格是三十几元,另一本的价格是十几元,他不知道这些钱到底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100元够吗?每本书的具体价格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后会回答出100元买这三本书够了,虽然不知道每本书的具体价格,但可以通过估算来推测三本书的总价,三十几元加三十几元,结果不会超过80元,再加上另一本十几元,不会超过100元,所以够了。
师:感谢大家帮助小东解决了困惑。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计也是能够找出结果的。[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唤醒学生的估算意识。有意识地“绕开”具体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结果,体会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8。
师: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从题中知道: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kg肉,每千克26.5元。要求的是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以及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

教学提示

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当信息和数据较多时,借助表格来整理,可以使信息和数据更清晰、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才能一目了然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很多方法,教师提示由于题中的信息较多,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
学生分类整理,运用表格呈现信息后,教师出示课件。
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
【学情预设】预设1:笔算。30.6×2=61.2(元),26.5×0.8=21.2(元),100-61.2-21.2=17.6(元),17.6>10,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预设2:用计算器计算。
预设3:估算。
1袋米不到31元,2袋米不到62元;0.8kg肉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故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在肯定前两种方法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估算的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大家更欣赏哪一种?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后说出方法一需要精确计算,方法二需要使用计算工具,方法三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出结果,比较简便。
教师顺势指出:我们一般不会带上纸和笔去超市精确计算,即使我们带上纸和笔,假设购买的物品再多些,金额再大些,精确计算出错的概率相对估算也会更大些,所以估算的方法很实用。
师: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还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估算解决:
1袋米超过30元,2袋米超过60元;1 kg肉超过25元,0.8 kg肉超过2.5×0.8=20(元)。如果买20元的鸡蛋总共就超过100元,所以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3.回顾反思,体会价值。
师:对比一下,同样都是用估算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所用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总数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总数已经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的。
师小结:“估大”“估小”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板书)
(

教学提示

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看到,已知条件没有变化,但因为要解决的问题变化了,所以解题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解答方法的良好思维习惯。
)【设计意图】为避免造成学生一看到问题就动手列式计算的“解数学题”思维定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交流互动中,比较估算方法的异同,感受估算的价值,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估算策略。
三、运用拓展,完善认知
1.完成教科书P17“练习四”第5题。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这里可以把所有的价格估大:58.2元不超过60元;39.6元不超过40元;42.8元不超过45元,两箱不超过90元;总价不超过200元,因此200元够了。
师:如果题目要求“付给营业员200元后,应找回多少元?”现在你们又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说这次不能用估算了,需要精确计算才能求出应找回的钱数。
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科书P17“练习四”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集中交流。
师:这里求100块够吗,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后说出要解决“100块够吗”,就是要比较房间面积和100块地砖的面积的大小。先求出1块地砖的面积是0.36m2,100块就是36m2。再估算出房间面积超过了40m2,所以100块不够。
3.完成教科书P17“练习四”第2、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集中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估算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因此练习时注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梳理内化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新的收获?对于应用估算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经验想与大家分享?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估大”“估小”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体会选择正确的估算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来整理信息,从而直观、清晰地呈现数据信息,便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二是分析与解答。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一一呈现,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每种方法的思路,着重理解估算的方法,并认识到估算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价值。三是回顾与反思。重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回顾,在反思中总结提升。教学中设计了用估算和用精算解决问题的不同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数感,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一.爸爸带150元去超市购物。他买了2桶食用油,每桶50.8元;还买了2.5kg皇冠梨,每千克8.3元。
1.剩下的钱够买1瓶15元的酸奶吗
2.剩下的钱够买1瓶30元的酸奶吗
二、糖果每盒14.6元,饼干每盒29.8元。要买4盒糖果和2盒饼干,请你估一估,带120元够吗?
三、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2.5千米/时,行驶4.4小时到达目的地。沿原路返回时,速度加快到75千米/时,3.8小时能回到出发地吗
参考答案
一.1.102 27 102 27 15 144 够 2.100 20 100 20 30 150 不够
二、1盒糖果不到15元,4盒不到60元;1盒饼干不到30元,2盒不到60元。总共不超过60 +60=120(元),带 120元够。
三、62.5×4.4=275(km) 75×3.8=285(km)
275<285,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