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3~14“练习三”第5、8、9、10、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简便、灵活地计算小数乘法及其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简便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
【
教学提示
】
除了教科书上提供的两道错题,教师也可呈现一定数量的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典型错例,让学生分析并改错。课后也可以布置同样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收集平时作业中的错题并进行交流、订正。
)
指名学生板演,全班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检查判断学生前段时间学习小数乘法的情况,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二、指导练习
1.改错练习。
完成教科书P14“练习三”第8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的计算过程,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每道题分别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后说出:第一小题容易见到1.9-1.8就算出结果,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小题在计算3.76×0.25时容易点错小数点,结果应该是0.94而不是0.094。
2.简便计算专项练习。
完成教科书P14“练习三”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请说出每道题分别运用什么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
3.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完成教科书P13~14“练习三”第5、10、11题。
师: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第5题和第11题都与环境保护有关,教师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回收废纸、植树造林都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集中交流,厘清解题思路。
师:第11题有同学用30×24.5×31解答,也有同学用30×31×24.5解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比较两种解法,说出它们都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但解题思路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24.5公顷的松柏林每天可以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再求31天可以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第二种解法是先求1公顷松柏林31天可以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再求24.5公顷松柏林31天可以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专项练习,加强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以题组的方式呈现习题,通过各种不同的环保问题情境,呈现与环保相关的数量关系,既提供小数乘法的练习,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数乘法计算要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计算出结果后要注意验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了“两化”。一是让练习层次化,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集体练习、集体讲评,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运算方法,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二是让练习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下面各题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1.25×(8+0.8) 改正:
=1.25×8+0.8
=10+0.8
=10.8( )
2. 3.6+2.4×0.06 改正:
=6×0.06
=0.36( )
参考答案
1.× 11 2.× 3.74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