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8月份考试(A)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监考员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2.汉初,非功臣列侯及其后代不能任相。汉武帝改变传统,任命平民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对武帝唯唯诺诺,“不肯面折廷争”。由此可知,当时( )
A.在选官中引入竞争机制 B.相权受到中朝的限制
C.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衰退 D.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
3.据《册府元龟》记载:唐玄宗时虽下令“自今已后,更不得违法买卖口分、永业田……无官者杖四十,有官者录奏取处分”,但效果甚微。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生产关系亟需变革 B.均田制已完全瓦解
C.政府监管政策宽松 D.中央权威急剧下降
4.清雍正九年,湖北省钟祥县因摊丁入亩发生“聚众抗粮”事件。湖北巡抚王士俊认为,钟祥县原本丁少粮重,原征丁银2400余两,摊丁入亩后加征丁银竟达3500多两……以至于此,将矛头直接对准丁银通省均摊的方式。据此可知,摊丁入亩政策( )
A.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 B.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激化了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5.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一方面描写市民走上新的经商致富道路,赞颂新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表现芸芸众生沿着传统的生活轨道,或投考中举身价大涨,或皓首穷经一无所获。歌颂皇恩浩荡,褒扬忠仆、节女、孝廉。这表明,当时( )
A.市民文化潜藏正统观念印记 B.小说成为社会教化的主渠道
C.贫富分化造成社会思想混乱 D.传统社会结构已经无法维持
6.在晚清的官督商办企业中,拨借官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1877年,开平矿务局在筹办过程中,清政府垫借官款10万两;1887年,漠河金矿在筹办时,清政府垫借银13万两。这一现象(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稳定发展
C.反映出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D.有效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7.学术界普遍认为秦朝时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文字字形与字体的统一。下列史料中能证明这一观点且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说文解字·序》称“(李斯、赵高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B.《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C.里耶秦简中发现了要求统一用词,改旧名,用新称,统一制度、法律用语的木牍
D.汉景帝时,孔子故居夹墙中发现的简牍文字,与小篆、隶书大相径庭
8.下表为1914—1922年,我国中央教育经费拖欠数(单位:万元)。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年份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拖欠数 0.2 0 1.8 13.7 0.6 23.9 17.3 42.2 263.7
A.世界大战阻碍了教育发展 B.北洋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C.新文化运动遭到官方压制 D.教育水平出现严重衰退
9.1942年12月,国民政府通电全国,规定各省市重要城市棉花、棉纱、布匹、粮食、煤炭、食油、食盐、纸张等八大类物资为主要限价商品,其他物品为议价商品,严厉推行限价政策。这一举措意在( )
A.稳定国统区社会秩序 B.打破日军以战养战政策
C.发展民族工商业经济 D.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
10.福建晋江是著名的侨乡,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的侨汇,当地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动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晋江很多公社在1979年派出党委成员到广交会接洽业务,共签订71份来料加工合同。很多侨属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一改过去“嫁侨吃侨,乐逍遥”的陋习。晋江的做法表明当地( )
A.实行包产到户成效显著 B.因地制宜解放发展生产力
C.利用特区优势谋求发展 D.政企分开的原则得到贯彻
1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严格规定附着兵役的田地、椰枣园和宅不得买卖(特殊者除外)、交换,只能父子相继,妻女无继承权;伊尔库公民兵在为国家服役期间失踪或被俘,应归还和保障其田、椰枣园和宅的所有权。这一规定( )
A.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B.强化了波斯帝国君主专制
C.意在保障国家统治基础稳定 D.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2.下面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许氏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唐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唐不识字,而罄家产为骧交当时秀彦。及延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
13.中世纪西欧长期遵循“骑士作战、教士祈祷、平民劳作”的原则,平民与战争无关且豁免于战争的侵害。但在百年战争中,英法国王通过招募步兵等方式把更多民众纳入战争,战争动员范围逐渐涵盖全体民众。这一变化( )
A.提升了平民阶层的政治地位 B.反映出殖民霸权的激烈争夺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D.折射出民族国家的动员能力
14.1944年前后,苏联积极推动欧洲国家组建联合政府。如呼吁比利时、法国等政府吸纳本国共产党人参与内阁;推动在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亲苏的民主政权;允许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人进入共产党掌权的新政府中。苏联的这些举措( )
A.表明苏联已放弃世界革命理想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封锁
C.标志美苏全球争霸序幕的开启 D.意在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
15.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连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经济结构的变动
16.谈起中国的“阴阳”学说,英国学者汤因比说,用来表示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这一宇宙韵律的各种符号当中,阴阳是最贴切的,因为它不是通过心理学、机械学或数学的某些暗喻方式,而是直接表现出了交替的韵律。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文化交流的创新性 B.中华文明的世界性
C.宇宙变化的多样性 D.阴阳学说的涵盖性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统内的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的通称,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协助官员。三司所掌稳定在二十案,其中度支司掌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斛斗、百官八案;盐铁司掌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户部司掌户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宋初两朝三司判官多专于上述二十案事务。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频繁参与本职外的体量安抚,即对灾伤区进行安抚、赈济;还出按刑狱、国家正旦使(外交使节)等临时性事务。司马光指出:“国初……晓钱谷者为三司判官,……近岁三司使、副使、判官,大率用文辞之士为之,以为进用之资涂,不复问其习与不习于钱谷也”。仁宗朝担任正旦使的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判官中,多带直集贤院、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崇文院检讨这类代表较高文学水平的贴职。
——摘编自邓森林《北宋三司判官的沿革及其差遣职能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三司判官职位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代三司判官职位变化的因素。(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巴黎公社的国家治理探索是在环境险恶的背景下展开的,但仍取得了“最光荣的业绩”。巴黎公社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的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立法机构。同时成立管理经济工作的机构,取消高级官员高额工资和额外津贴,提高低收入者工资,“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这一口号”。尽可能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颁布法令提高工人工资,由新成立的经济委员会接管逃亡资本家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此外,公社发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命令,强调教育事业应该由国家来办,并逐步接管学校,使受教育成为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哈战荣、李雪淙《历史的回顾与启示:世界各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50周年》
材料二 1921年至1927年,中共党员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巴黎公社的文章,分别从历史描述、理论分析等角度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介绍。这其中不仅包括政论性文章、中共中央宣言、史料性的介绍,还有以文艺作品的形式纪念巴黎公社的。中共党员关于巴黎公社的宣传纪念活动,同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探索正确道路以及动员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相联系。1926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广东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巴黎公社,毛泽东发表了题为《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的讲演,他指出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应注意公社出现的客观条件;二是应注意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三是应注意从人类进化史的高度来看待阶级斗争;四是务必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中汲取教训。
——摘编自房静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巴黎公社的宣传及其启示》
材料三 巴黎公社运动已过去150多年了,但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巴黎公社留下的基本原则和经验教训,对于包括新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来说,依旧具有深远的思想启迪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从巴黎公社中汲取经验智慧,带领民众进行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总之,巴黎公社未竞的事业经历了历史的考验,社会主义探索仍在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公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坚持公社原则,就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摘编自金民卿《巴黎公社运动的思想史价值及其当代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及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1—1927年中共党员对巴黎公社宣传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公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主要依据。(4分)
19.(12分)数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1902——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各项职能上支出所占比重变化表
年份 国防支出 邮政支出 教育支出 公路等支出 卫生和福利支出 行政和利息支出
1927 17.4 20.1 0.5 2.6 1.2 58.1
1932 19.2 18.6 0.6 5.6 1.2 57.6
1936 10.2 8.2 3.6 8.8 5.8 63.4
1940 15.8 8.0 3.4 7.9 7.1 57.7
1950 41,0 5.0 5.5 1.1 12.7 33.9
1960 50.3 3.8 1.1 3.1 16.1 24.9
1970 40.5 3.8 1.9 2.4 24.8 24.4
—[美]斯坦利. L.恩格尔曼、罗伯特. 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材料二
(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成因。(6分)
(2)请以材料一中某一数据(除国防支出外)的变化为例,说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轨迹。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喜与忧。(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安徽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安徽元素。某中学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安徽元素资料库”,特向该中学师生广泛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安徽元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党史中的安徽元素”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6届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考试历史试题(A卷)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A
6.A
7.C
8.B
9.A
10.B
11.C
12.C
13.C
14.D
15.D
16.D
17.(1)变化:临时性事务增多;任职者由通晓钱谷之人转向文辞之士。
(2)因素:崇文政策的深化;科举规模扩大,文士增多;国家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宋与周边民族对峙,民族关系的处理日益重要;加强专制集权的考虑。
18.(1)有益探索:建立议行合一政治体制;坚持廉洁政府原则;提高工人经济待遇;建立公有制经济;强制推行世俗教育,打击教会特权。(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专政性质;冲击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有助于提升工人群众的地位;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随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宣传形式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将巴黎公社宣传与中国革命动员相结合;重视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归纳与总结。(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国内外革命实践的关注与探索;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勃兴;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与指导。
(3)依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实践,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足国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吸取世界文明成果,提升社会主义政权的治理水平。(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变化趋势:1927-1940 年,国防开支呈上升趋势;1940-1970 年,国防开支呈下降趋势。
成因:1927-1940 年,世界局势紧张,法西斯势力崛起,美国加强国防建设;1940-1970 年,二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相对缓和,美国减少国防开支。
(2)示例:以教育支出为例。1927-1936 年,教育支出占比极低,说明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1936-1970 年,教育支出占比逐渐增加,说明美国政府逐渐重视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喜: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科技进步迅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福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市场活力不足;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20. 题目: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
阐述:安徽地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地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3 年,中共安庆支部成立,安徽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安徽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地区,新四军在安徽地区抗击日军,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安徽地区成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总之,安徽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