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甜莫过槐花饼
艾里香
①故乡的槐树极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②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个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的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哪怕被浓郁的香气熏得头疼,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③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zhào)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鸡蛋和盐,我就围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儿,擀成薄饼。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起锅装盘,咬一口,外酥里嫩,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④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道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⑤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想起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对它们的印象随时间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根本。
(选自《四川政协报》,有删改)
1.【思维导图】槐花为“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请按文章记叙的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短文第①自然段“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中的“浸”字表现了( )
A.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 B.槐花浸泡在雨水里散发芬芳。
C.槐花开得茂盛,到处都是。 D.槐树特别多,遍及村庄四野。
3.下面的动词是从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录出来的,联系短文内容,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捋 洗 捞 晾 剁 揉 擀
这些动词描写出母亲的____,也表现了槐花饼对“我”的巨大____。
A.善良 诱惑力 B.勤劳 感染力
C.心灵手巧 诱惑力 D.慈祥 感染力
4.【阅读要素】关于本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像课文《白鹭》那样,寓情于物,表达喜爱与赞美之情。
B.像课文《落花生》那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引发我们思考:做人要勤奋,不要忘记生命的根本。
C.像课文《桂花雨》那样,描写童年的快乐回忆,寄托深情。
D.像课文《珍珠鸟》那样,写自己对槐花和槐花饼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5.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说的“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根本”这句话的。
【阅读链接】
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远,生命的根本永远植在故乡。——(选自《故乡吟》)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家乡味》)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 桂花 雨(节选)
琦 君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 炒 米(节选)
汪曾祺
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的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选自《草木春秋》,有删改)
6.【思维导图】桂花茶和柚子壳的制作很有讲究,阅读两篇选文,完成流程图。
7.人说,选文(一)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浸”字用得特别好,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观点: 。
理由: 。
8.【阅读要素】仔细品读后,同学们发现两篇选文有很多异同点,填一填。
篇 目 《桂花雨》(节选) 《炒米》(节选)
不同点 (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语言 (清新质朴 口语化)。 ②语言 (清新质朴 口语化)。
相同点 ③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桂花雨》(节选)提到了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而《炒米》(节选)则写了 和 。
④都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了 的情感。
9.琦君散文的结尾大多与回忆有关,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含蓄细腻的情感,仿照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设计《炒米》的结尾,下面最贴切的一项是( )
A.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的炒米,还有祖母制作的柚子壳。
B.炒米嚼在嘴巴里唇齿留香。
C.真好,我很想念祖母制作的柚子壳。
D.柚子壳已经破旧,但依然陪伴着我。
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其中,南京是中华虎凤蝶数量最多的地区。
材料一:
____
中华虎凤蝶雄蝶体长15—17毫米,平均16.2毫米,翅展58—64毫米,平均60.8毫米;雌蝶体长17—20毫米,平均18.6毫米,翅展59—65毫米,平均62.2毫米。翅黄色,间有黑色横条纹(黑带),酷似虎斑,亦称横纹蝶。除了翅外,整体黑色,密布黑色鳞片和细长的鳞毛。在各腹节的后缘侧面,有一道细长的白纹。
材料二:
____
中华虎凤蝶喜欢在光线较强且湿度不太大的林缘地带飞舞,它的飞翔能力不强,也没有其他凤蝶具有的那种沿着山坡飞越山顶的能力,因此只在特定的狭小地域内活动。日落前后就栖息于低洼沼泽地段的枯草丛中,体表的色彩和条纹形成的保护色,可以使其在错杂的枯草背景中难以被天敌发现。
材料三:
____
1982年,在牛首山上发现了南京的第一只中华虎凤蝶。2002年,在紫金山有30多只中华虎凤蝶,2004年,经统计,紫金山上仅剩余3只中华虎凤蝶。紫金山环保大队的志愿者将杜衡和蜜源植物移植牛首山,建立了近三亩的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至2005年保护地正式建成,同年,第一代中华虎凤蝶有7只在牛首山羽化。2006年,当牛首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恢复不久,调查就发现了203个中华虎凤蝶的卵和幼虫,而且出现了2个种群地。
10.上述材料显示,中华虎凤蝶由于其 和 ,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 是中华虎凤蝶数量最多的地区。
11.请你为每则材料拟写个小标题,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2.判断下列蝴蝶有没有可能是中华虎凤蝶,有可能的用“正确”表示,没有可能的用“错误”表示。
①这只雄蝶体长20毫米,翅展70毫米,翅膀呈黄褐色,上有小斑点。
②这只蝴蝶生活在黑暗的树林里,尤其喜欢将家安在山顶。
③这只蝴蝶白天在林缘地带飞舞,日落前后就栖息于低洼沼泽地段的枯草丛中。
13.根据材料三可知,为了保护中华虎凤蝶,南京的相关部门和志愿者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请你找出这些措施,并写一写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的措施: 。我们的措施:① ;② 。
饺子,舌尖上的故乡
李新宇
①“三、二、一,过年啦!”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破皮,浓郁的汤汁一下子就喷出来了。酸菜的酸,猪肉的香,都被我一口吞下去。
②饺子的味道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
③面团静悄悄地躺在面盆中,等待着自己的华丽变身。此时,酸菜和猪肉已先剁好了,搅拌到一起就是猪肉酸菜馅儿了。一只手握着两根筷子,用力搅拌着,不时加入一些调料。这时,面团也开始行动了。一只大手握着一把菜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块。这块面被搓成一条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细长条,然后又被切成宽度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所有小块都被手掌摁成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面饼。小面饼和饺子馅儿都准备好了,“大战”一触即发。
④包饺子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擀皮的人手里拿着一根擀面杖,每擀一下,另一只手就带动小面饼转动一下,如此反复。不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溜溜圆的饺子皮就擀好了。其他负责包饺子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只手托着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起一团馅儿放在皮上,然后用手把饺子皮的两边捏在一起,再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左右开弓,速度奇快。
⑤饺子在锅里煮熟后,饺子皮变得柔软又筋道,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饺子皮还留存着些麦香。猪肉馅儿的油脂,激发了酸菜因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酸味儿。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饺子馅儿夹杂着富有油脂的汤汁充满整个口腔,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⑥一张由普通的面团变身的饺子皮,既可以包裹高档海参、鲍鱼、大虾,也可以包裹普通的白菜、大葱和猪肉。然而在我心中,饺子,永远是酸菜馅儿,永远是停留在我舌尖上的那份故乡的味道。
(有改动)
14.文章生动地再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每道看似常见的工序在作者眼里都变成了千变万化、富有情趣的奇特现象。请你梳理饺子的制作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5.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描写了吃饺子时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多选)
A.突出对饺子的喜爱之情。 B.结构上前后照应。
C.突出家人手艺的精湛。 D.突出自己的嘴馋。
16.语文要素作者通过对包饺子、吃饺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在作者心中,饺子是“故乡的味道”。在你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什么?请你写一写。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小鸟
王文杰
①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②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随浪漂流,姗姗而来,近了,近了!A.那银色的爪子、尖尖的嘴巴,像下凡的神仙,独乘木板,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③小鸟,那微小的躯体,面对广袤无边的大海,没有畏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
④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成了朋友。B.——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和鸭子一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窝”,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变得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⑤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对它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⑥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合影留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选自《作文与考试》,有删改)
18.【情境化命题】本文的标题是“可爱的小鸟”,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
小鸟无家可归,落到木板上,优雅漂流;小鸟面对大海,毫不畏缩。
19.【阅读要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小鸟的外形:A句描写了小鸟的 和 ,此时的小鸟给人的印象是 ;B句描写了小鸟的 、
和 ,此时的小鸟给人的印象是 。
20.默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先写一写水手们为小鸟做的三件事,再体会水手和小鸟之间的情感。
所做之事: ⑴ ; ⑵ ; ⑶ 。
体会情感:
21.假如你是一名画家,根据第⑥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绘一幅画,以什么为题,才能最好地概括出画的含义呢?请写出理由。
标题: ,理由: 。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泥土的微笑
栖云
①我在花园里种满了芬芳的玫瑰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晚霞,我想等朋友来做客的时候,让他们携带些玫瑰回家。我相信朋友捧着火红的玫瑰渐渐走远的背影,一定能点燃易感的情怀。想想,我就觉得欢喜不已。
②有一天,一位和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来探望我,我知道她平素最喜欢花花草草了,临别时我说:“采一束玫瑰点缀你的书房吧,保证十里飘香。”
③朋友轻轻跨进花园,东闻闻,西嗅嗅,神采飞扬,就是不肯采摘。我说:“没关系,多的是,我又不是花店的老板,不会靠玫瑰赚钱的。”说完我就举起剪刀准备献美。朋友急忙拦住,高声叫着:“不可,不可!这么美丽的玫瑰剪下来,让人心疼。”她抓紧我的袖子叮咛,“千万不能剪啊,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杀戮美得醉人的微笑 ”
④我的灵魂悚然一惊,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一笑。因为这一笑,让人爱惜非常。
⑤有一位朋友在拍卖会上有幸购得一个唐朝的花瓶,花瓶细颈大肚,碎花蓝白色调,流光溢彩。从造型到色彩,整个如唐朝盛世的化身,雍容华贵。朋友请我们观赏。每个参观者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坏这盛世的宝贝。其实这不过是一撮泥土,经过窑烧才千修百炼成瓷中经典。
⑥江南的紫砂壶玲珑有致,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不都是泥土的微笑吗 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弥足珍贵,让人肃然起敬。
⑦我懂得了,泥土因玫瑰而美丽,玫瑰因泥土而真实。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被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一定会叫人刮目相看。
(选自《读者》,有删改)
22.阅读短文,“泥土的微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A.玫瑰花、一撮泥土、花瓶、彩塑
B.玫瑰花、花瓶、紫砂壶、彩塑
C.玫瑰花、紫砂壶、一撮泥土、花瓶
D.花瓶、一撮泥土、彩塑、紫砂壶
23.【思维导图】请梳理“我”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契机。
24.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我”悚然一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园里种满了玫瑰花,让“我”惊喜。
B.朋友拒绝“我”的献美,“我”有些惊讶。
C.朋友的回答使“我”突然对泥土产生了敬意。
D.“我”第一次知道泥土会微笑。
25.【阅读要素】联系上下文,针对“我”对泥土肃然起敬的原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玫瑰、精致的花瓶等美妙的东西都出自平凡的泥土。
B.泥土虽然丑陋、卑微、朴素,但它的“微笑”美丽、华贵、流光溢彩。
C.“我”平时熟悉的泥土竟然藏着这么大能量,能把一切事物变得美好。
D.丑陋、卑微、朴素的泥土,养育了玫瑰,玫瑰的开放,使泥土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26.【情境化命题】读了选文,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完成对话。
落花生”带给许地山人生启示,“泥土的微笑”又给予我启示 。
联系生活,我想到了 (哪种人),因为 。
27.【链接教材】联读《落花生》和《泥土的微笑》第⑦自然段,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篇 目 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好 处
《落花生》 ① ②
《泥土的微笑》第⑦自然段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红枣
赵森林
①“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②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③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难道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④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吸引。几年没见,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仍然枝繁叶茂。
⑤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
⑥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看你们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长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
⑦我的心却被深深地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坚强的本性,包容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⑧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一篮红枣回家,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水的灵气带回家。
[选自《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有删改]
28.【思维导图】短文围绕“枣树”写了哪几件事?枣树又带给“我”怎样的感受?请补充完整。
29.“我”要阻止老姨敲打枣树,是因为( )
A.“我”觉得老姨的孙子一阵猛打是在搞破坏。
B.敲击使枣树枝枝叶叶纷纷折落,“我”很心疼。
C.打下的枣子已经很多了,足够吃了。
D.“我”也想试一下敲击枣树的感觉。
30.【情境化命题】读画横线的句子,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语:老姨认为这树“贱”是因为 。
小文:“我”认为这树“贱”是因为 。
31.“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长得也就越旺盛。’”这是对老姨和父母的 描写、 描写。请联系上下文,“我”听了他们的话后的想法是 。
32.联系文章内容,本文结尾的特点是( )
A.点明主题 B.呼应开头 C.引发思考 D.借景抒情
33.【阅读要素】作者借家乡的红枣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写写你的读后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槐花开放的时节,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每天放学后,“我”拿着香甜的槐花饼,爬上老槐树,感到无比幸福。
2.A
3.C
4.C
5.“它”指的是故乡的槐花与槐花饼,“生命的根本”指的是故乡。游子走得再远,也永远忘不了生育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还有那浓浓的家乡味道。作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答案】6.晒上几天太阳;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
7.同意。;“浸”字用得好,写出桂花香气的浓郁,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8.清新质朴;口语化;对比;家乡(高邮)的炒米;四川的炒米;思念家乡
9.A
【答案】10.独特性;珍贵性;南京
11.中华虎凤蝶的体形特征;中华虎凤蝶的生活习性|对中华虎凤蝶的保护
12.错误;错误;正确
13.将杜衡和蜜源植物移植牛首山,建立了近三亩的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①不私自抓捕中华虎凤蝶;②不破坏杜衡等植物
【答案】14.①醒面;②拌馅儿;③制作小面饼;④擀皮;⑤包饺子;⑥煮饺子
15.A;B
16.表达了对饺子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7.在我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美味的郑州烩面。看到郑州烩面的招牌,我就仿佛闻到了家乡郑州烩面那浓浓的香味,就想到了郑州的一草一木和乡人乡情……这些都让我回味无穷。
【答案】18.小鸟和水手们成了朋友,给水手们唱歌;人们想把它带到异乡时,它不喝水不吃食,像人类一样恋乡
19.爪子;嘴巴;优雅;小嘴;羽毛;扁脚;美丽
20.给小鸟“搭窝”;匀水给小鸟喝;喂小鸟吃鱼肉;水手对小鸟精心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得到了小鸟的信赖,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1.信任;正是小鸟和人相互信任,才能形成这一幕和谐的画面。
【答案】22.B
23.当朋友不肯采摘,认真叮咛“我”时;欢喜不已;肃然起敬
24.C
25.C
26.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再平凡的人,只要努力奋斗,活出精彩,就一定会叫人刮目相看;环卫工人;他们每天干着很辛苦的活,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整洁美丽,我觉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值得我们敬佩。
27.都借助了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这样表达不空洞,可以使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依托,生动具体,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28.品尝枣子;心疼枣树;枝繁叶茂;枝叶折落;坚强
29.B
30.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长得越旺盛。;它不择地而生,坚强不屈,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31.神态;语言;感到奇怪。
32.A
33.作者说枣树“贱”是为了突出它不择地而生的特点和坚强的品质,以枣树赞扬乡亲们容忍一切,默默奉献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生活的态度,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乡亲的喜爱和赞美。枣树的精神感动着我,家乡人默默奉献的精神,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鼓舞着我,让我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