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上·沁阳期末)彩旗向北方飘,此时吹的是 风,人们通常把风力划分为 个等级。
【答案】南;13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彩旗向北方飘,说明风从南方吹来,故为南风。人们通常依据风力大小,将其划分为13个等级,0级为无风,12级及以上为台风(或飓风),等级越高表示风力越强。该划分标准能规范描述风的强度,应用于气象观测、日常生活等场景。
2.(2025三上·沁阳期末)我们敲锣时,锣声是因锣面 产生的。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说明 。
【答案】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我们敲锣时,锣声是因锣面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说明鼓面停止振动,声音不再产生。
3.(2025三上·沁阳期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摄氏度 来表示。
【答案】温度;℃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即为温度,它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基本物理量。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符号为℃,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为基准划分刻度。通过温度可量化比较物体冷热,如人体正常体温约37℃,冰水混合物为0℃等。
4.(2025三上·沁阳期末)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 地分布到水中。
【答案】均匀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5.(2025三上·沁阳期末)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热空气上升
【解析】【解答】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分析】本题考查热气球、孔明灯的原理。
6.(2025三上·沁阳期末) 是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 、颈、 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 呼吸,一般胎生 、哺乳。
【答案】老虎或马或海豚;头;躯干;肺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身体分部明确,头、颈、躯干、四肢的分化利于复杂活动。体表被毛可保温,结合体温恒定,使其适应多样环境。用肺呼吸能高效获取氧气。胎生使胚胎在母体内稳定发育,哺乳为幼体提供营养和免疫保护,大幅提高后代存活率,这些特征共同奠定了哺乳类的生存优势。
7.(2025三上·沁阳期末)沈括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在梦溪园完成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
【答案】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沈括生活于北宋时期,兼具科学探究与政治实践能力。《梦溪笔谈》是他晚年在润州梦溪园所撰,涵盖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磁偏角等重要科技发现,还涉及历史典故、民间技艺等,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与社会的珍贵文献。
8.(2025三上·沁阳期末)蜻蜓一生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是(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C
【知识点】蜻蜓
【解析】【分析】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一生发育过程为:卵→幼虫→成虫。雌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孵化出的幼虫在水中生活,通过多次蜕皮逐渐长大,最终爬出水面羽化为成虫。而“蛹”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特有的阶段,这类昆虫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蛹期是形态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过渡阶段。蜻蜓的发育无此阶段,故未经历蛹的过程。
9.(2025三上·沁阳期末)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
A.高处 B.低处
C.中间 D.在哪儿都一样
【答案】A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空气是上升的。
10.(2025三上·沁阳期末)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小鸟觅食
【答案】D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A.青蛙冬眠是因低温时代谢减慢,通过冬眠适应寒冷,与气温直接相关;
B.小狗无汗腺,气温升高时会通过加快呼吸散热,与气温有关;
C.兔子换毛是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冬季换厚毛保暖,夏季换薄毛降温,受气温影响;
D.小鸟觅食主要是为获取食物维持生存,与气温无必然关联,无论气温高低,小鸟都需觅食,其行为核心是获取能量,并非对气温的响应。
故答案为:D。
11.(2025三上·沁阳期末)在“100mL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可以发现( )。
A.有些物质能够无限溶解
B.有些物质能够更多的溶解在100mL水中
C.不同物质在100mL水中溶解的量是一样的
D.所有物质都易溶解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不存在能无限溶解的物质。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如100mL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36g氯化钠,却能溶解超过100g蔗糖,说明溶解量不一样。且很多物质难溶,如碳酸钙几乎不溶于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不同物质溶解量差异,部分物质溶解能力更强,故B正确。
12.(2025三上·沁阳期末)要想让琴弦发出音调更高的声音,可以( )。
A.使劲弹拨 B.使琴弦变松 C.拉紧琴弦 D.添加琴箱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拉紧琴弦可以使振动速度变快,声音的音调更高。故选C。
13.(2025三上·沁阳期末)降雨量以( )为单位。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D.米
【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故选B。
14.(2025三上·沁阳期末)在炎热的夏天,空调的冷风往下吹,才能使整个屋子快速凉爽起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热量在空气中是以对流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夏天用空调凉快时,吹出冷空气,为了让室内温度快速下降,应该让叶片向上吹,上面的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下方的热空气上升,从而形成对流。如果冷空气向下吹,下面的空气遇冷,冷空气下降,无法与上面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影响制冷效果。
15.(2025三上·沁阳期末)鲸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的体形巨大的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鲸鱼虽生活在海洋且体型巨大,但不属于鱼类。它是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且用肺呼吸。而鱼类的特征是卵生、用鳃呼吸、体表有鳞片等。二者分类本质不同,故该说法错误。
16.(2025三上·沁阳期末)将杯底塞了纸团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里,纸团不会湿。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会占据空间,将杯底塞了纸团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里,空气会占据被子里的空间,纸团不会湿。题目说法正确。
17.(2025三上·沁阳期末)奇奇朝着西边说话,在东边的同学也能听到,这说明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具有发散性,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奇奇朝西边说话时,声音并非仅向西方传播,而是向周围各个方向扩散,因此东边的同学也能接收到声音。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声音可以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特性,故该说法正确。
18.(2025三上·沁阳期末)风是一种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利用风而不能制造风。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我们既可以利用风,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制造风。
19.(2025三上·沁阳期末)沙子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上层水不再浑浊,说明沙子溶解到水中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沙子不能溶解到水中,溶液不是均匀透明的。
20.(2025三上·沁阳期末)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但空气没有重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既占据空间也有重量。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具有质量,因此空气整体有重量。例如,给气球充气后,气球会变重;托里拆利实验也能通过大气压间接证明空气有重量。而“空气占据空间”可通过“瓶中吹气球”实验验证 —— 瓶内空气占据空间,未倒水时气球难吹大。故该说法中“空气没有重量”错误。
21.(2025三上·沁阳期末)实验: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
如图,用细绳将乒乓球固定,细绳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将音叉放置在铁架台旁边,使音叉紧贴乒乓球,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并记录实验现象。
(1)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敲击力度 乒乓球弹开幅度的大小 音叉声音强弱
1 轻轻敲击 小
2 稍用力 稍强
3 用力 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
【答案】(1)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轻轻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小,乒乓球弹开幅度小,声音弱;稍用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乒乓球弹开幅度中等,声音稍强;用力敲击时,音叉振动幅度最大,乒乓球弹开幅度大,声音强。
(2)实验中敲击力度直接影响音叉振动幅度,而振动幅度通过乒乓球弹开幅度直观体现,声音强弱也随之变化,由此可发现: 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
(1)用细绳将乒乓球固定,细绳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将音叉放置在铁架台旁边,使音叉紧贴乒乓球,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第一次,轻轻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弱;第二次,稍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稍强;第三次,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2025三上·沁阳期末)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家里的暖气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说明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的温度快速上升的。
【答案】由于热空气会上升,把暖气片放到接近地面的位置,使低处的空气不断被加热,热空气不断地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不断地被挤压下来再被加热,形成循环,从而使房间的温度快速上升。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向上流动。将暖气片放低处,能先加热下方空气,热空气上升后,上方冷空气因比热空气重,会下沉,下沉的冷空气又被暖气片加热,如此形成持续的空气对流。通过这种对流,热量快速扩散到整个房间,让房间温度快速上升。若放高处,下方冷空气难被加热,对流弱,升温慢。
1 / 1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上·沁阳期末)彩旗向北方飘,此时吹的是 风,人们通常把风力划分为 个等级。
2.(2025三上·沁阳期末)我们敲锣时,锣声是因锣面 产生的。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说明 。
3.(2025三上·沁阳期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摄氏度 来表示。
4.(2025三上·沁阳期末)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 地分布到水中。
5.(2025三上·沁阳期末)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6.(2025三上·沁阳期末) 是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 、颈、 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 呼吸,一般胎生 、哺乳。
7.(2025三上·沁阳期末)沈括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在梦溪园完成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
8.(2025三上·沁阳期末)蜻蜓一生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是(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9.(2025三上·沁阳期末)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
A.高处 B.低处
C.中间 D.在哪儿都一样
10.(2025三上·沁阳期末)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小鸟觅食
11.(2025三上·沁阳期末)在“100mL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可以发现( )。
A.有些物质能够无限溶解
B.有些物质能够更多的溶解在100mL水中
C.不同物质在100mL水中溶解的量是一样的
D.所有物质都易溶解
12.(2025三上·沁阳期末)要想让琴弦发出音调更高的声音,可以( )。
A.使劲弹拨 B.使琴弦变松 C.拉紧琴弦 D.添加琴箱
13.(2025三上·沁阳期末)降雨量以( )为单位。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D.米
14.(2025三上·沁阳期末)在炎热的夏天,空调的冷风往下吹,才能使整个屋子快速凉爽起来。( )
15.(2025三上·沁阳期末)鲸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的体形巨大的鱼。( )
16.(2025三上·沁阳期末)将杯底塞了纸团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里,纸团不会湿。 ( )
17.(2025三上·沁阳期末)奇奇朝着西边说话,在东边的同学也能听到,这说明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
18.(2025三上·沁阳期末)风是一种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利用风而不能制造风。 ( )
19.(2025三上·沁阳期末)沙子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上层水不再浑浊,说明沙子溶解到水中了。(
)
20.(2025三上·沁阳期末)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但空气没有重量。( )
21.(2025三上·沁阳期末)实验: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
如图,用细绳将乒乓球固定,细绳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将音叉放置在铁架台旁边,使音叉紧贴乒乓球,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并记录实验现象。
(1)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敲击力度 乒乓球弹开幅度的大小 音叉声音强弱
1 轻轻敲击 小
2 稍用力 稍强
3 用力 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
22.(2025三上·沁阳期末)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家里的暖气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说明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的温度快速上升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南;13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彩旗向北方飘,说明风从南方吹来,故为南风。人们通常依据风力大小,将其划分为13个等级,0级为无风,12级及以上为台风(或飓风),等级越高表示风力越强。该划分标准能规范描述风的强度,应用于气象观测、日常生活等场景。
2.【答案】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我们敲锣时,锣声是因锣面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说明鼓面停止振动,声音不再产生。
3.【答案】温度;℃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即为温度,它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基本物理量。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符号为℃,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为基准划分刻度。通过温度可量化比较物体冷热,如人体正常体温约37℃,冰水混合物为0℃等。
4.【答案】均匀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5.【答案】热空气上升
【解析】【解答】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分析】本题考查热气球、孔明灯的原理。
6.【答案】老虎或马或海豚;头;躯干;肺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身体分部明确,头、颈、躯干、四肢的分化利于复杂活动。体表被毛可保温,结合体温恒定,使其适应多样环境。用肺呼吸能高效获取氧气。胎生使胚胎在母体内稳定发育,哺乳为幼体提供营养和免疫保护,大幅提高后代存活率,这些特征共同奠定了哺乳类的生存优势。
7.【答案】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沈括生活于北宋时期,兼具科学探究与政治实践能力。《梦溪笔谈》是他晚年在润州梦溪园所撰,涵盖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磁偏角等重要科技发现,还涉及历史典故、民间技艺等,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与社会的珍贵文献。
8.【答案】C
【知识点】蜻蜓
【解析】【分析】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一生发育过程为:卵→幼虫→成虫。雌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孵化出的幼虫在水中生活,通过多次蜕皮逐渐长大,最终爬出水面羽化为成虫。而“蛹”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特有的阶段,这类昆虫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蛹期是形态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过渡阶段。蜻蜓的发育无此阶段,故未经历蛹的过程。
9.【答案】A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空气是上升的。
10.【答案】D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A.青蛙冬眠是因低温时代谢减慢,通过冬眠适应寒冷,与气温直接相关;
B.小狗无汗腺,气温升高时会通过加快呼吸散热,与气温有关;
C.兔子换毛是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冬季换厚毛保暖,夏季换薄毛降温,受气温影响;
D.小鸟觅食主要是为获取食物维持生存,与气温无必然关联,无论气温高低,小鸟都需觅食,其行为核心是获取能量,并非对气温的响应。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不存在能无限溶解的物质。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如100mL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36g氯化钠,却能溶解超过100g蔗糖,说明溶解量不一样。且很多物质难溶,如碳酸钙几乎不溶于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不同物质溶解量差异,部分物质溶解能力更强,故B正确。
1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拉紧琴弦可以使振动速度变快,声音的音调更高。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故选B。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热量在空气中是以对流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夏天用空调凉快时,吹出冷空气,为了让室内温度快速下降,应该让叶片向上吹,上面的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下方的热空气上升,从而形成对流。如果冷空气向下吹,下面的空气遇冷,冷空气下降,无法与上面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影响制冷效果。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鲸鱼虽生活在海洋且体型巨大,但不属于鱼类。它是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且用肺呼吸。而鱼类的特征是卵生、用鳃呼吸、体表有鳞片等。二者分类本质不同,故该说法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会占据空间,将杯底塞了纸团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里,空气会占据被子里的空间,纸团不会湿。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具有发散性,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奇奇朝西边说话时,声音并非仅向西方传播,而是向周围各个方向扩散,因此东边的同学也能接收到声音。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声音可以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特性,故该说法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我们既可以利用风,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制造风。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沙子不能溶解到水中,溶液不是均匀透明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既占据空间也有重量。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具有质量,因此空气整体有重量。例如,给气球充气后,气球会变重;托里拆利实验也能通过大气压间接证明空气有重量。而“空气占据空间”可通过“瓶中吹气球”实验验证 —— 瓶内空气占据空间,未倒水时气球难吹大。故该说法中“空气没有重量”错误。
21.【答案】(1)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轻轻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小,乒乓球弹开幅度小,声音弱;稍用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乒乓球弹开幅度中等,声音稍强;用力敲击时,音叉振动幅度最大,乒乓球弹开幅度大,声音强。
(2)实验中敲击力度直接影响音叉振动幅度,而振动幅度通过乒乓球弹开幅度直观体现,声音强弱也随之变化,由此可发现: 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
(1)用细绳将乒乓球固定,细绳一端悬挂在铁架台上。将音叉放置在铁架台旁边,使音叉紧贴乒乓球,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发出声音,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第一次,轻轻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弱;第二次,稍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稍强;第三次,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强,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也会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答案】由于热空气会上升,把暖气片放到接近地面的位置,使低处的空气不断被加热,热空气不断地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不断地被挤压下来再被加热,形成循环,从而使房间的温度快速上升。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向上流动。将暖气片放低处,能先加热下方空气,热空气上升后,上方冷空气因比热空气重,会下沉,下沉的冷空气又被暖气片加热,如此形成持续的空气对流。通过这种对流,热量快速扩散到整个房间,让房间温度快速上升。若放高处,下方冷空气难被加热,对流弱,升温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