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诗词鉴赏专项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诗词鉴赏专项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20: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诗词鉴赏专项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诗歌鉴赏
课外古诗阅读理解。
题金陵渡①
[唐]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②,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③里,两三星火④是瓜州⑤。
【注释】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②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④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⑤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1.解释字词。
①津:    
②宿:    
③行人:    
④可:   
2.这首诗的诗眼是   。
3.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 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请用波浪线画出本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捕捉夏夜特征的句子   。透过这些景物,我展开了想象,听到了   ,看到了   。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   (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法。下列诗句所采用的写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所描写的意境与下列诗句中的   极为相似。(将诗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7.将本词与《宿建德江》进行了比较联读,你会发现这描写的内容有相同点,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涵涵与畅畅进行了讨论,请补全对话。
涵涵:本词和《宿建德江》都描写了月夜景色,如果“江清月近人”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   ”字来表达,那“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   ”字,因为   。
畅畅:我认为这首词是围绕“   ”字来写的。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创作的。而且结合生活经验,只有心态   的人才能在平淡生活中挖掘出常见景物的美丽。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提炼信息概括画作,并挑一幅写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最喜欢 图,我仿佛“看”到了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
B.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从下雨到天阴又到天晴的天气变化。
C.这首诗第三句中的“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去的动态。
10.在望湖楼,小涵还能看到诗句(  )所描绘的景色。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稻田
[唐]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罢亚②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①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 ②罢亚:稻子的别称。
11.【情境化命题】下面是两名同学对这首诗的讨论,请你根据古诗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12.【阅读要素】这首描写稻田的诗非常生动优美,请感悟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13.【链接教材】请认真分析《稻田》和《宿建德江》两首古诗,完成下表。
篇 名 描绘的季节 诗中景物 修辞手法 表达的情感
《稻田》                
《宿建德江》                
读课内古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4.【思维导图】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夏季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土地庙附近的小树林旁边曾经见过的茅舍旅店。
16.【阅读要素】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夜晚的月色,它们表达的感情相同吗 结合背景资料,和小伙伴们讨论,并说明理由。
[背景资料]《宿建德江》:写这首诗时,孟浩然离开家乡去洛阳,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在江西闲居,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的乡村景色,写下此词。
课外古诗阅读。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7.解释词语:
飞桥:    尽日:   
18.这首诗通过对   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   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   ,追求   的心情。
19.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0.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诗歌鉴赏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
21.解释词语:
飞桥:    尽日:   
22.这首诗通过对   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   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   ,追求   的心情。
2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 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kēng然曳杖声。
【注】①东坡:地名。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正值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25.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东坡   、   的环境特点。
26.结合注释①,分析诗中“市人”和“野人”分别指什么。
27.说一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渡口;过夜;诗人自己;大约
2.愁
3.不能,“斜”字形象地描绘出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愁苦。
【答案】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议论与蛙声和鸣的声音;即将丰收的年景
6.以动衬静;C;B
7.愁;喜;这首词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词人的喜悦之情;闲;闲适
【答案】8.第一幅图;一朵朵像被打翻的墨水似的黑云从远处飘过来,但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大雨就来了
9.B
10.C
【答案】11.成片的肥壮的稻田;鹭鹚白鹭冲破烟云飞翔的样子,使得画面活跃起来,生动地表现了水田风光的盎然生机,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12.在绿色的稻浪中,无数的白鹭宛如千点雪花,穿过烟云,飞入如同画屏一般美丽的景色中。
13.春天;池塘、烟云、稻田、鹭兹;比喻;热爱自然;秋天;建德江、明月、树、舟;对偶、夸张、拟人;羁旅惆怅、思念故乡
【答案】14.夏天;夜晚;明月、别枝、惊鹊、星、雨、山、茅店、社林、溪桥;蝉鸣声、蛙声;稻花香
15.C
16.不相同。《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客居他乡、仕途失意、思念家乡的愁绪;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因“惊鹊”“茅店”突然出现和即将丰收而欢快喜悦的心情。
【答案】17.高桥;整日。
18.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19.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20.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答案】21.高桥;整日
2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2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2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答案】25.清幽;宁静
26.“市人”是指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们;“野人”此指诗人自己。
27.体会到东坡的清幽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旷达与乐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不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