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
八女投江
①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边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多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兵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部朝冷云她们扑过去。
⑥太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的耻辱,宁愿战死也决不苟活。”冷云说。
⑦“指导员说得对! 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⑧“对! 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互相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忙将冷云扶住,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射向女战士们。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互相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1.⑴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情节,补全下图。
① ②
⑵结合上图,文章详写了 和 两部分,其余略写,突出表现了八位女战士 的精神。
2.当时战斗非常残酷,下面哪一项不是造成八位女战士所处困境的因素?( )
A.敌众我寡 B.水势凶猛 C.缺少子弹 D.天气不佳
3.第⑧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女战士们的具体表现,也关注了她们过河的整体情形。请你找出一处描写“点”的句子,找一处描写“面”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为纪念八位女战士,人们在牡丹江市为女战士们立了雕像。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女战士们的事迹?
课外阅读。
向国旗致敬
今天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华灯倒映下的长安街已是人潮涌动。有欣赏沿街夜色的一家老小,有蹬着单车的小伙子,也有刚从北京站出站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
络绎不绝的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的海洋,月光、星光、灯光互相辉映,以“祝福祖国”花篮为中心的摆花将广场装点得喜庆美观。最引人瞩目的是广场上的群众,有全家总动员看升旗的,有学生集体前往的,也有来京旅游的旅行团。大家或坐或立,将广场面向国旗杆的那一区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人都热情洋溢,他们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的在脸上涂上国旗,用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
退休历史教师许雅娟带着全家人一起来看升旗,这是她连续三年观看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了。“我教了十多拨儿学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来到现场看升旗感受更加深刻真切。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之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她笑着说,“学生们应该都来看升旗仪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今年66岁了,头一次看升旗的她紧紧搀着老伴儿的胳膊,语气激动:“我们是在家种稻子的农民,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还有闲钱出来旅游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快到6时,天微微亮,太阳露出了红色的面庞。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瞅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等待已久的升旗仪式。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96名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
6时10分,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
“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
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上万只和平鸽被放飞,绕着广场盘旋,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向国旗致敬。这一刻,十几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人们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5.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这种记叙顺序的短语。
6.短文描写了很多场面,请你概括升旗仪式的场面,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7.短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面,各找出一句描写“点”和描写“面”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8.从1949年到2024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一大好局面,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你想说什么?
【甲】
材料一: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多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二:
时间 1934年10 月—1936年10月 途经省份 闽、赣、粤、湘、桂、黔、川、滇、甘、陕等
部队 红一、二、四方面军 历史意义 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目的 摆脱敌人“围剿”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9.填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于 ,结束于 。(填日期)
10.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四次军事“围剿”均被红军粉碎。
②长征的主要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③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并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
11.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请你就一个方面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蒙山, 峰高谷深, 如刀切斧削, 最高峰4000多米。1936年2月27日, 天寒地冻, 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 弹尽粮绝。这时, 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 一面尾追, 一面从南面侧击, 妄图将红军困死在乌蒙山内。
岷山全长约500千米, 有“千里岷山”之称, 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由于海拔高, 气压低, 空气稀薄, 战士们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 呼吸非常困难。再加上衣衫单薄, 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 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 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 就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材料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 这里指革命武装。本词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
【材料三】金沙江穿行于深山峡谷间, 江面宽阔, 水急浪大。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 戒备森严, 封锁各处渡口, 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1935年5月3日, 红军翻山越岭, 日夜兼程, 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 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对岸哨兵以为是探子回来了, 也不在意。
红军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敌军, 控制了两岸渡口。在百姓的帮助下, 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全部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
12.读了课文《七律·长征》和材料一后, 我认为: 五岭是 , 乌蒙山是 , 岷山是
A.
B.
C.
13.下面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突出了红军对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
B.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 就一定能攀登上长城。
D.告诉我们不登上长城就战胜不了自己, 就不算真的好汉。
1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红军渡金沙江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却又巧妙化解。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补充思维导图。
15.读了三则材料, 下列最不符合红军战士特点的是( )
A.英勇无畏 B.足智多谋 C.活泼开朗 D.坚毅果敢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节选)
上午9时55分,中外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向广场观礼台上的各界代表挥手致意, 全场5.5万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10时整,纪念大会开始。70响礼炮响彻云霄,200名国旗护 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有力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国旗杆前。中国 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合唱团奏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0时18分,阅兵仪式开始,标兵就位,军乐团吹响《检阅号角》。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 队接受检阅。
10时41分,各方队开始展示。空中护旗方队率先亮相,两架直升机分别悬挂着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直升机群在空中组成“70”字样,教练机拉出7 道彩烟。接着是由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组成的方队。然后是徒步方队,由陆海空三军 仪仗队和10个英模部队方队组成。他们步伐整齐,英姿飒爽,尽显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值 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阅兵中,三军仪仗队首次由男女兵混合编成。之后是来自五大洲17个国家 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随后是装备方队。受阅的各型装备编成6个模块,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隆 隆驶来。11时25分,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编成的9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预警机、轰炸机、加油 机、歼击机、舰载机等183驾战机,以新颖的编队在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当70架直升机组成的 编队最后通过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时,7万只和平鸽展翅高飞,7万只气球腾空而 起,《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响彻整个广场,广场内外成为一片欢腾的海洋。
纪念大会历时1小时38分钟,于11时38分圆满结束。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排山倒海:
②经久不息:
17.短文按照 顺序,首先写阅兵仪式前的情景,接着写 ,然后写 ,最后写纪念大会圆满结束。
18.第3自然段运用了 的方法,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不同类别的受阅方 队。这样写的好处是 。
19.短文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热烈、庄严的气氛,请你从中选择一处,用横线画出来,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20.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场面激动人心。请你也试着把下面的一 段话补充完整,把场面描写得更加生动。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入场仪式开始了。 。这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⑦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21.同学们选取了上面两篇素材,请你一起品评完善。先读选文一。
①【思维导图】根据选文一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②发挥想象,请将第④自然段横线处补充完整,表现“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③对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草地行军的恶劣环境。
B.烘托了当时悲壮的氛围。
C.暗示革命事业尚未成功。
D.只体现了草地天气变化多。特约评论
22.【阅读要素】联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当好特约评论员。
①两篇选文在写作上各具特色,请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②【思辨探究】现在这个年代,还要读像选文这样的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可以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要突出阅读革命故事的意义,强调珍惜当下,传承奋斗精神。
23.【创意表达】青青文学社将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英雄”评选活动,请你为入选的狼牙山五壮士写一段颁奖词。
颁 奖 词
课外阅读(一)。
卢沟桥烽火(节选)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24.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短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25.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找出来。
26.短文在描写日寇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面”,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点”,各选择其中一处摘抄下来,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面:
点:
好处:
27.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抗击日寇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中国官兵怎样的精神。
描写的对象 相关语句 人物的精神
动作
语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大江保卫战
佚名
①1998 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解放军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更显出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立刻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两三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⑤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没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线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女孩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选自《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有删改)
28.【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把战士们保卫大江的过程补充完整。
29.对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洪水来临的危急情况。
B.直接突出了解放军战士迎难而上、英勇无畏的精神。
C.句子描写了当时暴雨的迅猛,长江瞬息万变的景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句子并没有具体描写战士们的英勇行为,而是强调了洪水的凶猛和形势的紧急。
30.[阅读要素]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31.第②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抗洪救灾的场面,用心读一读这些描写,说说你的体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时间;部队被围,女战士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弹尽粮绝,投江牺牲;掩护部队突围;投江牺牲;英勇不屈、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
2.D
3.点: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面: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互相搀扶着站起。好处:既突出了个体战士的英勇,又展现了八位女战士整体的顽强,使场面更真实、感人。
4.各位游客,眼前的雕像纪念的是1938年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而牺牲的八位女战士。她们在弹尽粮绝、身陷绝境时,拒绝被俘,毅然跳入湍急的乌斯浑河,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与不屈。她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答案】5.时间。凌晨4时、快到6时、6时5分、6时10分
6.群众兴奋地等待升旗仪式;护旗队员升国旗,群众唱国歌;升旗仪式结束,群众拍照留念
7.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装点得喜庆美观。退休历史教师……观看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了。这种写法既表现了天安门广场盛大的景象,烘托了节日气氛,又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
8.祖国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结果。因此,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母亲作贡献。
【答案】9.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0.正确;正确;错误
11.长征是“宣传队”,是因为长征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把革命真理传播到沿途的广大地区,起到了“宣传队”的作用。
【答案】12.B;C;A
13.A
14.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戒备森严, 封锁渡口,抢去渡船;日夜兼程;百姓的帮助
15.C
【答案】16.形容力量强,声势大。文中指受阅的各型装备部队声势巨大,不可阻挡。;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文中指全场响起的掌声持续很长时间,停不下来。
17.时间;阅兵仪式开始;各方队开始展示
18.点面结合;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使得阅兵方队检阅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这时,7万只和平鸽展翅高飞,7万只气球腾空而起,《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响彻整个广场;这句话写出阅兵仪式场面的热烈 、庄严,把当时的情况具体地呈现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0.各班同学组成整齐的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主席台上,彩旗飘扬,鼓乐喧天,观众们的热情如同火山一般喷发出来,欢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答案】21.①老兵冒雨背“我”向前走。老兵被草地泥潭夺去生命。心痛。满怀希望。
②如果让他背,他该有多累!但是不让他背,我们的进度恐怕要赶不上大部队了。
③D
22.①战士们作战的整体场面;每一位战士的战斗场面;既全面又有重点地展现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情景,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的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有必要读。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精彩和美好,努力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23.你们是伟大的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你们毫不畏惧,毅然选择了战斗到最后一刻。你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英雄赞歌。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答案】24.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偷袭欲夺桥;奋起反击守护桥;当天晚上;时间
25.1937年7月7日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 “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26.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 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点面结合可以使战斗场景既具有整体的宏大感,又能凸显个体的英雄形象。通过 “面” 的描写让读者了解战斗的全貌和紧张氛围,通过 “点” 的描写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7.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同仇敌忾;小鬼子,看刀!;对侵略者的愤怒和毫不畏惧的战斗精神。
【答案】28.紧急出动;堤坝塌陷;奋力抗洪;保住大堤
29.B
30.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英勇表现;动作、语言;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英勇表现;反复手法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环境的恶劣;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抗洪抢险的官兵们英勇顽强、不惧困难、奋勇前行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