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鸦片战争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鸦片战争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18: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鸦片战争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虎门销烟发生在( )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2.人民英雄纪念碑镶嵌的第一幅浮雕展现了“一群壮汉在海滩上倾倒鸦片,围观群众振臂欢呼”的场景。这幅浮雕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镇南关大捷 D.义和团运动
3.有学者描述鸦片战争:“中国禁烟触发战争,但战争非为保护鸦片,实则另有所图,”“另有所图”指( )
A.扩大资本输出 B.抗议中国禁烟
C.打开中国市场 D.促进友好往来
4.想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可以选择参观(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B.圆明园遗址公园
C.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D.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5.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遗迹——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鸦片战争中,在此以身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陈玉成 D.关天培
6.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与英国人签订了条约,标志着一场战争的终结。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7.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8.《南京条约》有关条款规定:英商在五个通商口岸应纳进出口货物,必须“秉公议定责例”,实际上就是确定中英双方协议订立税率的原则,而且中国必须听从英方的意见。这一规定使清政府丧失了( )
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地方管理权 D.司法管辖权
9.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里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0.“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列强从清政府手里获得了( )
A.领事裁判权 B.协商关税的权利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1.19世纪中期之前,清廷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到外敌入侵,只能从内地各省零星抽调部队,临时拼凑成军,千里赴援。该材料可用于了解鸦片战争( )
A.爆发的背景 B.交战的路线
C.战败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
12.在鸦片战争中,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战死。他们的行为( )
A.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D.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厦门和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请把材料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任选条约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说明其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3)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从这场战争中认识到,青年学生应怎样做?
1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清王朝晚期,八旗军已不是建军初期那样的生力军了,尤其是地方部队,大部分士兵成为无战斗力的"双枪兵"(长枪和烟枪)。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 烟毒问题是近代中国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禁烟禁毒与近代历史相伴始终,鸦片战争前后道光皇帝、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魏源等人都曾经主张禁毒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禁毒措施。
(2)在上述历史人物中,林则徐采取的最有成效的禁烟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材料四体现了林则徐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同年12月,第42届联大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呢。
材料六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中“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A D A C B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地是广东虎门,与福建、浙江、江苏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群壮汉在海滩上倾倒鸦片,围观群众振臂欢呼”和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题干中“壮汉在海滩上倾倒鸦片,围观群众振臂欢呼”的场景与虎门销烟的情形相符,A项正确;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反对清朝统治,和销毁鸦片没有关系,排除B项;1885年,冯子材率领清军在镇南关取得对法国侵略者的胜利,是中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并非关于销毁鸦片,排除C项;义和团主要是在19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抗击外国侵略势力,和销毁鸦片这一行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禁烟触发战争,但战争非为保护鸦片,实则另有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另有所图”是指打开中国市场,C项正确;扩大资本输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因此抗议中国禁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促进友好往来”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东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A项正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博物馆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联军都曾经攻占过大沽炮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1年,为抵抗英军进攻虎门炮台而壮烈牺牲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D项正确;林则徐没有在鸦片战争中牺牲,排除A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军事将领,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标志鸦片战争的终结。1840至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A项正确;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B项;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通过条约,美国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排除C项;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据题干“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C项正确;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与1840的鸦片战争无关,排除A项;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与1840年的鸦片战争无关,排除B项;1894年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与1840年的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据题干“英商在五个通商口岸应纳进出口货物,必须‘秉公议定责例’,实际上就是确定中英双方协议订立税率的原则,而且中国必须听从英方的意见。”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在通商口岸的进出口货物税率需“秉公议定”,实际上是由中英双方协议确定,且清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意见。这一条款剥夺了清政府自主制定关税税率的权力,即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项正确;领事裁判权和司法管辖权涉及司法领域,与题干无关,排除AD项;地方权利指的是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依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自治和管理权力,地方管理权未在条约中体现,排除C项。故选B项。
9.B
【详解】据题干“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里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因战败丧失领土,B项正确;广州是通商口岸而非割让地,排除A项;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发生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晚于道光时期,排除C项;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后来用三千万两赎回了,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j据材料“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可知,一国得到了,其他国家也可以享有,这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在国际贸易协定中,一国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不低于现实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与材料信息相符,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列强享有在近代中国进行领事裁判的特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南京条约》有关于协商关税的规定,体现了关税由双方商定,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与“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描述了19世纪中期之前清廷的军事方针和防御状况,“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说明清廷对内部稳定的重视远超过对外防御。沿海兵微将寡说明沿海防御薄弱,缺乏常备的军事力量。临时拼凑部队、千里赴援说明战争爆发时清军动员效率低下,指挥和协调能力差。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军事组织落后、防御体系松散的问题,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贸易冲突、鸦片走私等,仅描述清廷的军事状况,与“背景”不完全符合,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战争的具体进程或地理路线,排除B项;题干讨论的是战前的军事状态,而非战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据题干“在鸦片战争中,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战死”和所学知识可知,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战死,他们在面对英军侵略时,不顾自身安危,浴血奋战,这种行为充分展现出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D项正确;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是侵略者,而不是日本,所以他们的行为与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毫无关系,排除A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才出现的情况,鸦片战争时期列强还未开始瓜分中国,他们的行为无法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B项;虽然这些英雄们英勇奋战,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他们的英勇行为未能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排除C项。故选D项。
13.(1)事件:虎门销烟。观点:不同意。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虎门销烟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
(3)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指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观点:不同意。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虎门销烟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因此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2)内容: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知识可知,除了题干中涉及的内容外,还有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知识可知,其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
(3)原因:根据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等角度进行分析。
14.(1)使吸食鸦片烟者保受精神折磨,丧失人格和品德;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腐蚀统治机构,造成官场腐败;腐蚀人民体质,造成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下降;削弱军队战斗力。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答对其中两点)
(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爱国精神
(4)加强品德修养,凝练坚强意志;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主动宣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禁毒防毒知识;积极参加当地禁毒组织、学校开展的”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主题活动,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爱惜生命。(答对其中一点)
(5)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详解】(1)危害:根据材料一中“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可以得出,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使吸食鸦片烟者保受精神折磨,丧失人格和品德。根据材料二中“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可以得出,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腐蚀统治机构,造成官场腐败;腐蚀人民体质,造成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下降。根据材料二中“大部分士兵成为无战斗力的‘双枪兵’(长枪和烟枪)”,可以得出,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削弱军队战斗力。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禁烟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 110 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 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历史上称为“虎门销烟”。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优秀品质:材料四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体现了林则徐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爱国精神。
(4)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可以从洁身自好、提高自我认识、参加宣传吸毒危害等方面去努力,如加强品德修养,凝练坚强意志;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主动宣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禁毒防毒知识;积极参加当地禁毒组织、学校开展的“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主题活动,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爱惜生命。
(5)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六中“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一直都是入超,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可以得出,材料六中“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说明:根据材料六中“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