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认识余数的过程中,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难点:结合实际生活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20个圆片或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 根据每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 八九七十二 三六十八 四九三十六
2. 有16个蛋糕,如果每个盘子放8个,需要几个盘子?
3. 把9个苹果平均的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
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学生发言)
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大家仔细的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一些数学信息?
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 学生提问情况预设。
(1)9个面包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
(2)13个香蕉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
(3)15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
…………
4. 我们先来研究“9个面包分给4个人,怎么分啊?”这一个问题。
三、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 请学生读一读刚才的题目并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9÷4=
2. 请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题目。老师在巡视时,注意寻找分发具有代表性的同学,为后面的展示做准备。
3. 你认为这道题和我们以前遇到的除法算式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合作,在学生回答后归纳。)
4. 请同学们带上学具,到展台上展示一下刚才的摆法,边摆边用语言描述过程和结果。(学生回答问题)
5. 请同学们思考:
(1)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2)剩下的那一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6. 小结: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物体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下的情况。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
可以这样用算式表示:9÷4=2(个)……1(个)
强调:商和余数之间有省略号连接,商和余数都要带单位名称。
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7. 请学生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代表的意义。
(小组合作讨论后,有小组长代表回答问题。)
8.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个算式,同桌在互相读一读,以熟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9. 借助学具,尝试解决情景图中其他食品如何平均分的问题,用算是记下平均分的结果。
(学生各自拼摆,找到答案,在练习本上记录好算式后,准备交流回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相邻的同学讨论。)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留意学生的写法和读法是否规范,对不规范的加以纠正。
10. 以上面(2)、(3)小题为例,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为以后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完成2、3小题并交流。)
11. 课件出示教材第三页绿点、红点问题的两组算式,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道除法算式中的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后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等于除数,说明商小了,还能继续分。
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四页“自主练习”。)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些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说说本节学习的内容,学习到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