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By Yushen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题概括了这一阶段的特征,常考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洋务运动几乎与当时中国出现的边疆危机相始终。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行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很快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遭到列强和清政府联合绞杀。《辛丑条约》 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概念:变革与抗争
地主阶级洋务派→学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制度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时空观念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课标解读
自学提纲
圈画、秒记以下内容
自学提纲
圈画、秒记以下内容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爆发在哪里?发展状况如何?
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带有什么色彩?
①根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②直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
把矛头指向谁?试推断义和团的性质?
口号是什么?
如何评价?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反帝爱国
“扶清灭洋”
口号、性质
义和团运动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迷信
扶清
灭洋
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口号、性质
义和团运动
1.请你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义和团运动初期,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对义和团采取剿杀政策。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 …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2.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运动?
时“剿”时“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
义和团运动
1.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义和团运动引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1)原因:
(2)爆发:时间+参加国+人物
1900年,俄、德、 法、 美、日、奥、意、英八国在西摩尔的率领下向北京进犯。
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廊坊狙击战: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殉国 天津失陷
①
②
④
③
2.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战争过程。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⑤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
北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狙击,狼狈逃回。
统帅:西摩尔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统帅:瓦德西)
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失败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殉国
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过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
庆亲王奕劻
1.签订时间:
1901年(农历辛丑年)9月
清同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西、荷、比11国
2.签订国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辛丑条约》
项目 内容 危害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惩办“首祸诸臣”,
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
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加重了人民负担,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丧失了军事自主权,
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打上屈辱烙印,便于列强侵略中国
项目 内容 危害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辛丑条约》
1900年底,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随后,她在上谕中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目的
国家
条约
影响
1840—1842
1894—1895
英国
1856—1860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法国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马关条约》
英法美俄
德意日奥
1900
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
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日本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两半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两半社会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直接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战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课小结
1.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肆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B
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D.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3.有学者在评论《辛丑条约》时指出:“这个条约是清朝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农民运动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开始遭到破坏
C.近代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