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八上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教材八上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20: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By Yushen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题概括了这一阶段的特征,常考选择题)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团体不断涌现。1905年,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负责领导各地的革命活动。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他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大概念:变革与抗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学制度
时空观念
第9课 辛亥革命
2005
2017
2022
广义的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9世纪末
1911年
1912年3月
1.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课标解读
自学提纲
圈画、秒记以下内容
自学提纲
圈画、秒记以下内容
武昌起义
1.革命星火为什么在武昌爆发?
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下令将已准交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转而向外国银行借款修路。随后,又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南、湖北铁路公司。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损害了民间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同志会简章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黎元洪
WHY
武昌起义
2.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
3.为什么称为“辛亥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梳理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概况。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国旗
机构
纪元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公历,中华民国纪元(1912)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国旗:五色旗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公元年=民国年+1911
民国年=公元年-1911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知识拓展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学以致用: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民国11年生人,1949年他的实岁年龄是多大呢?
民国11年+1911=公元1922年
1949-1922=27(岁)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分析以上条文内容体现了哪些原则?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用宪法形式确定下来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原则,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殊之处?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袁兄,只要您能解决清帝退位的问题,宣布赞成共和,我即行辞职,推举袁兄继任总统之位!
此话可当真!?
那是必然!尽管放心!
您可瞧好啦!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奉命率军南下镇压革命,指挥清军先后攻陷汉口、汉阳。
湖北军政府迫于压力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孙中山被迫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背景?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威逼宣统皇帝退位。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清帝退位诏书
◎袁世凯几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清朝存在时间276年(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1912年)
清朝统治中国268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1912年)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8.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 唐绍仪 北洋系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外交总长 陆徵祥 北洋系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系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系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系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财政总长 熊希龄 立宪派 南京留守 黄兴 同盟会
第一届责任内阁成立后,袁世凯只将其视为手下的办事机构,对唐绍仪则“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因而常常无视责任内阁之责任,干预其权力的实行。……为了压制唐绍仪,袁世凯先是唆使内务总长赵秉钧和陆军总长段祺瑞对他进行抵制,使国务院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9.袁世凯如何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革命党人如何应对?
制造“宋教仁案”
1912年8月,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国民党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后身亡
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凯的亲信,并可能牵涉袁世凯本人
◎被刺杀后的宋教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9.袁世凯如何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革命党人如何应对?
◎二次革命形势图
导火索
时 间
领导人
结 果
经 过
“宋教仁案”
1913年
孙中山、黄兴
袁世凯积极进行军事部署,随后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密令北洋军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被迫发布讨袁宣言和通电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0.梳理二次革命的过程。
11.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二次革命是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2.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吗?还有什么遗憾?
遗憾: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 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
民族革命:反对民族压迫
民主革命:反对专制统治
对比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间
阶级派别
目的
性质
学习
积极影响
局限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下而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只学习技术没有变革
落后的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退让
对比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3.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1年10月10日
时间:
时间:
1912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
主力:
湖北新军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次革命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本课小结
1.下面内容直接表明( )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C
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辛亥革命有统一的组织 B.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C.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辛亥革命赢得民众支持
2.从1911年12月开始,上海某报纸连续刊登了下图所示广告。这则广告中所呈现的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播 B.引发了复古思潮的兴起
C.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D.促使租界权益全部收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