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知识积累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凝眸(móu)
斑斓(lán)
甲胄(kuì)
绚丽(xuàn)
B.号召(zhào)
颠簸(bǒ)
诅咒(zhòu)
痕迹(jì)
C.褪色(tuì)
吞噬(shì)
模样(mó)
惬意(qiè)
D.粗犷(kuàng)
油腻(nì)
铭文(míng)
玫瑰(gu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搪瓷
颤悠
冷寞
惟妙惟肖
B.喧闹
渲泄
疲惫
步履蹒跚
C.清淅
窗帷
震撼
百无聊赖
D.襁褓
隐秘
倒坍
穷兵黩武
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1)
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
,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凝眸远眺。
(2)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
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
(3)
这里有特别美、特别大、色彩特别
的老弗里茨像,他目光炯炯,身着天蓝色的军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
(4)
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
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
A.闪烁
震颤
绚丽
深沉
B.闪烁
颤抖
鲜艳
低沉
C.闪耀
震颤
鲜艳
深沉
D.闪耀
颤抖
绚丽
低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凯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活灵活现,深黄色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
随后见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识:色彩斑斓、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
C.当时,他们在盛怒之上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粉刷匠没有把颜色选对,整面墙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旧清晰可见。
D.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道——这里刷成玫瑰色的尽头,就是美术教室,教室大门上方悬挂着伟大的宙斯丑怪的脸像。
B.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
C.头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脏也发狂似的乱跳。
D.“该死的,”司机大声地回答道:“你们已经解除灯火管制了吗?”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
B.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善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
C.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D.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通知,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并明确购物券、代币券等都是违法行为。
(二)填空题
7.海因里希·伯尔,
(国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获1972年
文学奖。作品有《
》、《
》等。
8.《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篇小说都以
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
而战,一个为


阅读操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7至10题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回到了母校.我现在无论如何要把这一点弄清楚.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9.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反复写“炮声”,写“我”听“炮声”的感受?
答:
10.“我”极力赞美炮声的高雅,说明了什么?
答:
11.“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要表明什么意思?“我”当时的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答:
12.这篇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答: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13至17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3.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句子中的“尽是”和“几乎”有何表达作用?
答:
14.老妇人为何反复地数着“一、二、三”?
答:
15.文中突出地写了两个小姑娘的两次“笑”,有何用意?选出正确的一项(

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们天真无知,缺乏同情心。
B.
以悲衬喜,突出小姑娘们的天真幼稚,对老妇人举动的不理解。
C.悲喜对衬,以小姑娘们的嗤笑与老妇人病态之重相互衬托。
D.以喜衬悲,更加重了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的悲剧色彩。
16.对这篇小小说的主题思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展示战争残酷,告诫下一代同情受难者。
B.揭露战争的残酷性,控诉战争罪恶。
C.描写老兵一家悲剧,歌颂老兵献身精神。
D.描写战争灾难,表达老兵一家之同情。
17.对这篇小小说表现主题的方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实写,正面描写。
B.虚写,侧面描写。
C.虚实并举,正面、侧面描写共用。
D.虚写,侧面描写为主;实写,正面描写为辅。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B
6.C
7.德国
诺贝尔
《火车正点》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8.第二次世界大战
保卫祖国
法西斯卖命
9.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多么悦耳、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之深。
10.对“炮声”的赞美,表现了“我”对战争的糊涂认识,说明“我”受纳粹毒害之深。
11.这句话是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而“阵亡”。想当英雄,但又不知为什么而战,说明“我”的盲目、糊涂,只不过是希特勒的炮灰而已。
12.从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伤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上凸显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映战争的残酷;同时又从学校的布置暗示了灾难的根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巧妙而又深刻地提示了主题。
13.强调车内人的组成,暗示战争葬送了过多的参战“健壮”男子的生命,可见战争的残酷。
14.失去三个儿子精神受打击之大。
15.D.(A.B.C三项皆游离文章主旨)
16.B.
1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