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了解人物的心灵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1、增强学生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认识。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讨论探究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材料,让同学们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去珍视和平环境。
2、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特别在近代,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鬼子侵华的破坏情况(一组人员、财产损失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与危害,纠正战争题材文艺作品中片面宣扬革命英雄主义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学会理智冷静的看待战争。
3、在现阶段,各国的发展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和平环境,青年一代需要对战争有理性的思考。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成的苦难都要由人民来承受。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二、作者介绍:
肖洛霍夫(1905—1985)前苏联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生于俄罗斯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胎记》。1926年后的14年间发表了《静静的顿河》和《未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二部,小说的成功使他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短篇小说《憎恨的科学》(1942)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写战争创伤而不是写战争),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他本人自始至终参加了卫国战争,饱览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他的母亲就是在家门口被敌机炸死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间,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着陆时坠毁,他幸免于难,但是受了重伤,导致脑震荡和内脏错位。
这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战争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了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本文是小说的部分节选。
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我作为一个作家,无论过去和现在都认为自己的天职在于,用我过去和将来的一切作品,向劳动的人民、建设的人民、英雄的人民表示敬意……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三、词语整理:
邂逅(hòu):偶然遇见(久别的亲友)。
狙(jū)击: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瓦砾(lì):破碎的砖头瓦片。
嗜(shì)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雏(chú)儿:比喻年纪轻、阅历少的人。
喃喃(nán):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腮(sāi)帮:两颊的下半部。
狼吞虎咽(yàn):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细嚼慢咽、咽气)
(yān——咽喉、咽头)(yè——哽咽)
撮(zuǒ):用于成丛的毛发。(一撮胡子)
(cuō——撮合、撮弄、撮要、撮药、一撮盐、一小撮)
唧唧喳喳(jī
zhā):拟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也作叽叽喳喳。
胡诌(zhōu):胡乱编造(言辞)。
翘翘(qiào)尾巴:翘起尾巴。(翘尾巴——骄傲自大,翘辫子——死)
(qiáo——翘首、翘望、翘盼)
绞(jiǎo)痛:挤压的痛。
四、小说情节:
1、请同学概述小说情节,目的在于在整体中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情节:索科洛夫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本文重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
2、请同学叙述本文情节,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时注意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课前已布置,目的在于同主人公一起感受战争的残酷,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
接着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解疲劳,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
第三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
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情节波澜起伏,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要让学生在叙述情节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如上面的引号部分),同时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提请学生以后写作中注意运用。]
主要遭遇:逃出集中营→→妻女被炸死→→找到儿子→→儿子牺牲→→收养凡尼亚→→出车祸、失执照→→去卡沙里
第一部分:家庭毁灭——失去家庭、失去儿子
一个人的遭遇
第二部分:领养孩子——领养过程、相依为命的生活
第三部分:“我”和父子分手的情景
五、文本研习:
1、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明确: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感伤的,然而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经受住了一系列打击(他对自己说:“你既然是男人,既然是个军人,就得忍受一切,应付一切。”),而绝不是麻木,漠不在乎。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他的形象揭示了普通俄罗斯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果敢精神、英雄主义以及伟大的、慷慨无私的胸怀。
2、阅读文本,划出索科洛夫叙述自己遭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②妻女被炸死——“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之前刚逃出来给妻子写信时的心情是激动、高兴的(从“立刻”、“吹起牛”、“忍不住”等词可以看出),可是两个星期没有等到回信时,索科洛夫就开始担心、焦虑起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当得知妻女被敌机炸死时,他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世上还有什么比失去亲人更加痛苦的事呢?!回家后,已是物是人非,只见到“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因此,他“实在难受极了”,“感到穿心的悲痛”,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③儿子牺牲——心“痛得那么厉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索科洛夫在之前找到儿子时的心情是“喜气洋洋”,“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可是,儿子却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了,他失去了唯一的希望,真正的家破人亡了,因此,他的心里很痛苦、悲伤,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3、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战争就是这样带给一个普通人如此不幸的遭遇,而在前苏联,在全世界,这样的家庭又有多少呢!他们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不幸遭遇中的一个!(提请学生注意索科洛夫不但在战俘营坚持斗争,而且机智地俘获了德军少校,押送他回到自己一方。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也是个幸运的人。)
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情和爱,同时也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5、收养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真的开心起来了吗?
明确:收养了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曾经一度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心,当他决定收养凡尼亚时,他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每次醒来,看到身边睡着的凡尼亚,他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可是,“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他“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亲人的失去是他永远的痛,战争所带给人的精神创伤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6、“收养凡尼亚”部分,究竟是在写谁的遭遇?
明确:明写索科洛夫,暗写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
7、凡尼亚的遭遇如何呢?为什么写凡尼亚的遭遇?
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凡尼亚成了流浪儿!)
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象粘住了一样。”(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凡尼亚年纪还小,本来应该生活在父母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和呵护中,可是战争先后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现在只能过着流浪儿的生活,这就反衬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它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们,尤其是下一代带来伤害,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不仅仅是战争中一个人的遭遇,而是战争中所有人的遭遇,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
8、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明确: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之人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同时,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尾,是暗示这位伟大的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终将战胜心灵上的创伤,而小凡尼亚在这样的父亲身边生活,长大后也能“经受一切”。小说催人流下的眼泪既是辛酸的,又是欣慰的,它的审美效应是积极进取的。肖洛霍夫不是用战争中的悲剧来换取读者廉价的眼泪,他是用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而唱响了一曲人的赞歌。
六、写作特点: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如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等,突出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幸。
七、相关资料: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口损失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死亡(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损失情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选自新华网《新华资料》)
(三)苏联卫国战争:
第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到1941年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德国法西斯已先后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这时,希特勒把苏联看作为实现征服欧洲计划的主要对手,纠集了他的盟友和仆从准备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按照早在一年前就已拟订、演习、修改审定的代号为“巴巴洛萨”的侵略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拂晓,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企图用“闪电战”,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开始了。二次大战进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阶段。战争初期,由于德军的暂时优势,迅速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大片土地。苏联军民在政府领导下迅速动员,武装起来。苏联军队在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统帅下,积极防御,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941年10月──1942年1月苏军歼敌50多万,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希特勒“闪电战”遭到破产。同年夏,德军又在西南战线发动攻势,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8月23日德军渡过顿河开始全面进攻。11月19日苏军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从而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战局。1943年夏天苏军又粉碎敌人进攻库尔斯克的“夏季攻势”并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对德军发起总反攻,取得了对德军10次打击的重大胜利,将德军逐出苏联国土。苏军进入东欧,迫使保、匈、罗、芬等国退出战争。1945年初,苏军调动了150个师的兵力,在1,2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攻势,在波、捷人民武装的配合下,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与英美军在易北河会师。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9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等在柏林向苏、英、美签署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书。5月9日这一天成为粉碎法西斯德国的胜利日。
战争初期,红军遭到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1年下半年,因战斗牺牲、受伤死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几近646万,其中有390万人被俘。至1942年2月前,德国集中营生活着的苏军战俘仅剩下110万人。
【作业布置】
1、完成《学习与评价》“遭遇战争”板块相应的内容。
2、写一段有关战争感受的文字。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