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4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小说在历史上的影响。  
2、了解战争中人民的悲惨遭遇,理解并坚定和平愿望,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小说在历史上的影响。  
2、了解战争中人民的悲惨遭遇,理解并坚定和平愿望,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  
教学课时:1教时 
一、课前准备:
补充小说全文资料;观看小说改编的影象资料。
二、课堂导入: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有资格叫做一名男子汉?
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
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
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
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一座山峰被冲入大海前得坚持多少年?
一些人获得自由前要苦熬过多少岁月?
一个人假装没有看见罪恶要扭转多少次头?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美国乡村歌手鲍勃 迪伦在1963年和别人共同合作,写下了这首反战歌曲《答案飘在风中》,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愿望。
在2600多年前,我们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子也曾说“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处。”这句话是说战争是不吉利的,有德之人是不会去接近它的。
但是在我们蔚蓝色的星球上,总是时断时续地笼
( http: / / www.21cnjy.com )罩着战争的硝烟。无论是局部的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往往是伤残甚至死亡,废墟和绝望。一些有良知的作家,拿起了手中的笔,从各个角度记录了战争中发生的一幕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就是这些作品中优秀的一部。
三、简介作者:
从19世纪末期的俄国到20世纪初的苏联,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欧亚大陆西北部的这个古老的国家经历了国内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一战、二战……,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
肖洛霍夫,这位1905年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作家几乎经历了所有20世纪初的大战争。他于1926年开始构思巨著《静静的顿河》;1940年,巨著4卷本陆续完全发表。作家也因此获得1941年的斯大林奖金。1941年6月22日,前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投入了战斗。战争结束后,作家用了十年时间酝酿,完成了《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文本研读:
(一)熟悉课文前情梗概:
小说分三个部分,开头和结尾分别是“我”和索科洛夫的结识与分手,主体部分是索科洛夫的自述。在课文开始前,我们从前情梗概中可以看到:
索科洛夫的前半生: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了红军;
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1942年),受伤被俘,找到机会俘虏了德军上校,回到队伍。
(二)过渡:
今天我们接着来品读索科洛夫回到队伍后经历的一切。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前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在电台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们国家后,使许多读者泪飞如雨。听众、读者的眼泪是感动的泪,是激起了共鸣的泪。而在我们的小说节选部分,也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泪。
(三)文本研习(关于主人公的眼泪描写):
1、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讨论明确]
第一次:课文36页“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第二次:课文37页“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第三次:课文40页“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2、为什么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天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讨论明确]
丧子之痛:“我的心痛得那么厉害”“我的心仿佛有东西断裂了”
在失去儿子之前,已经失去了很多: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被饥荒夺去了生命的父母亲,比如被炸弹夺去生命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又比如那曾经的家园只留下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野草遍生……
儿子是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然而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敌人的枪弹再次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后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个又一个苦难,一个人的眼泪究竟有多少可以流啊!
(为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指导学生阅读35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第6、7自然段的相关部分,从索科洛夫盼望与儿子想见的喜悦中,体会反衬出的得知儿子牺牲消息时的悲。)
3、最后的亲人的失去,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而遇见凡尼亚为什么竟使索科洛夫又热泪盈眶?
[讨论明确]
先看一看凡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外貌穿着:脏——眼睛如雨后黑夜的星星
动作神态:活泼——已经学会叹气
语言内容:年幼丧失亲人——包含孩子的纯真
总结:凡尼亚是一个天真纯洁、又历经战乱、饱尝人世沧桑的惹人怜爱的战争孤儿。
[讨论明确]
遇见这样一个孩子,“我”为什么会流泪?
孩子的弱小——我的保护欲望
孩子的纯真——我的怜爱之心
孩子的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页,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
遇见凡尼亚,让我重新找到了做父亲的幸福感,凡尼亚使“我”的心灵得到慰藉,“我”的精神有了寄托。(朗读相关段落,体会索科洛夫的心情。)
着重把握39页“我的心就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要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曾经的打击使“我”心如坚石,再也没有眼泪,而这个小精灵终于又让那颗如死灰一般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我的心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4、凡尼亚遇见了索科洛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生活中重新充满了阳光,而主人公是否从此告别了眼泪,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思考为什么“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讨论明确]
忧虑:“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为凡尼亚的将来忧虑;
痛苦:“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丧失亲人之痛是难以抚平的。
因而“我”虽然白天很坚强,但是晚上还是会泪湿枕巾!
五、文本研习(关于“遭遇”
):
1、从解题入手,文章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他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讨论明确]
索科洛夫的遭遇并不是平直的,而是那么的曲折。从课文节选内容看:
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被炸死,家园被毁(穿心的痛)——得到儿子消息(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和希望)——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
在生命中索科洛夫也有过欢乐和期待,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次的欢乐总是被战争夺走,留给他的是无尽的伤悲,两个小时的对话,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一生,那是怎样的坎坷的一生啊!
2、在战争中,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而已吗?
[展示投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1918年11月):
军人857万人;平民83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39年9月——1945年8月):
军人1704万人;平民2453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动用军事力量:2200万人;伤亡约3000万人(一半以上为平民)。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
展示战争中的一些照片(或者利用课文中的组图60页——61页)
“一些人、一些集团的侵占欲望、掠夺欲望引发了罪恶的战争”
——查 埃利奥特
曾有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5000多年里,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战争,使得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腰带。战争让无辜的人民丧失生命或痛失亲人和家园,使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民不聊生。在卫国战争中,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沉重代价,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肖洛霍夫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普通士兵,一个普通人在战争后的伤痛回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遭遇,乃至全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
六、文本研习(关于眼泪):
所幸,在战争中并非所有的都扭曲了人性,泯灭了良知,当邪恶盛行时,良心也在蓬勃生长。在作品中我们还看到谁的眼泪,让我们心底感到震撼?
[讨论明确]
课文38页,女主人的眼泪:疼爱的眼泪、怜惜的眼泪
课文41页,我慌忙转过脸去:不要伤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
重点理解小说结尾的语言:
“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战争可以夺走一个人的肢体乃至生命,可以摧
( http: / / www.21cnjy.com )毁一个人的房子乃至家园。但是战争无法泯灭善良,无法摧毁坚韧,无法颠覆正义。“我”快流泪时及时转过脸去,不让孩子看见成人所受的战争之苦,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成人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呵护孩子就是呵护未来!
七、文本升华(作者的创作亮点):
没有庞大的数字记录,没有血腥的战场,作者用第一人称,为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了战争中的普通人的遭遇。
研读:作者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
作者塑造的人物——索科洛夫没有光彩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外表、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只是一个在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而已。战争带给他的是创伤。他的痛苦,他会直言相陈;情到深处,他会流泪。通读全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朴素而逼真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高不可攀的英雄。
探讨:作者创作的可贵之处?
[讨论明确]
详细确切地记录战争中的一切是历史;而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作家侧重描写战争中敌人的残暴与屠杀,这在战争时期固然重要,但在战后也只剩下了文献价值。反映战争中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才是真正的文学。
十月革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的文学作品更多对个人要求无私奉献与自我牺牲。我们觉得个人应该服从历史的总体需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具体的个人看作是毫无知觉的芸芸众生,漠视或忽视他们的感受。肖洛霍夫用自己的叙述,描绘出索科洛夫悲愁的眼神、坚忍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个人、小人物、普通人在战争中,在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中作出的牺牲和承担的痛苦,这种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共鸣!
八、课堂总结:
望着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远去的背影,我们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如果等待他们的是和平安宁,那么这位伟大的父亲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战胜心灵的创伤,而小小的孩子在这样的父亲身边也会茁壮成长,能够“经受一切”。
我们用改写的歌词来结束我们的课文:
一个人要流淌多少泪水才能看见家的方向?
母亲要在门口翘首多少次才能等到儿女归来?
人们要耗费多少砖木才能重建家园才能重建家园?
我的朋友,这答案在我们心中,这答案在我们心中……
阳光要透过硝烟,才能映进孩子明亮的眼睛?
炮声要回荡多少回,才能被鸟鸣替代?
狂风要搬运多少沙砾,才能掩盖荒原的尸骨?
我的朋友,这答案在我们心中,这答案在我们心中……
看看当今世界,局部战争仍然频繁,无辜的人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流血,为了“索科洛夫们”能和亲人共享天伦,为了“凡尼亚们”能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为了让我们的眼泪不再为战争而流。让我们共同为和平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