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国论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1《六国论》共3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弊、率、完、患、暴、判、速、再”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兵、得、事、犹、始、向”等多义词的义项。
3、学习本文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纠错
学生质疑
疏通文意
积累字词句
讨论:本文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结合《成才之路》)
研读第三节,思考如何论证第一分论点。
小结:
作业:巩固所学的字词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感悟主旨,探讨本文的写作目的
研读第四节,思考如何论证第二分论点。
朗读全文注意思考文章的写作特色
1、
2、
3、
4、
字词积累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一、复习
(1)輮以为轮
(2)吾从而师之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相与枕藉乎舟中
思考:
小结:
巩固:
(1)举以予人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二、复习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而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苏子与可泛舟由于赤壁之下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3、(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4、(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而今安在哉?
思考:
小结:
巩固:
(1)其势弱于秦
(2)赵尝五战于秦
(3)苟以天下之大
总结:
作业:翻译全文
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暴秦之欲无厌
2、词类活用
(1)日削月割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义不赂秦
(4)不能独完
(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一词多义
非兵不利
较秦之所得

而秦兵又至矣

此言得之
斯用兵之效也
然后得一夕安寝
有抱薪救火


以地事秦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并力西向
始、、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古今异义
(1)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
思厥先祖父
(3)
可谓智力孤危
(4)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
刺客不行
虚词

(1)
赂秦而力亏
(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之
(3)
故不战而轻弱胜负已判矣
(4)
燕虽小国而后亡
(5)
二败而三胜
(6)
战败而亡
(7)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
破灭之道也
(2)
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3)
子孙视之不甚惜
(4)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6)
苟以天下之大

(1)
不赂者以赂者丧
(2)
秦以攻取之外
(3)
以地事秦
(4)
洎牧以谗诛
(5)
苟以天下之大

(1)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2)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1)
与嬴而不助五国
(2)
与战胜而得者
(3)
六国与秦皆诸侯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2、
省略句
(1)
举以予人
(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3)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
倒装句
(1)
其势弱于秦
(2)
赵尝五战于秦
(3)
苟以天下之大
4、
被动句
(1)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3)
洎牧以谗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