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体会辛词用典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难点:
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幅对联写道: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对联中写了谁?写了他的哪些事?
明确:辛弃疾,他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今天我们就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来感受一下其豪放风格。(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稼轩,济南历城人(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抚,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21cnjy.com
后来,韩侂胄不听辛弃疾劝告,于开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而归。次年,韩侂胄被杀。
21·cn·jy·com
三、朗读全词,梳理词意
1、播放词的录音,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词人感情。
3、学生齐读全词。
四、分析词的上片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1教育网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研习词的下片
词的下片谈到历史上哪些事、关系哪些人?作者运用这些典故有何用意?
⑴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⑵佛狸祠一幕景象,在金占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www.21-cn-jy.com
⑶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六、问题探讨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2·1·c·n·j·y
七、归纳词意
本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学生齐读全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作业:
1、细细揣摩其他诗词中使用典故的例子,体会它们的妙处。
2、对比揣摩诗词其他艺术手法,如移情入景,借景言情,烘托映衬等等,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和答题水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