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共一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辛词特点,把握文本内容,明确文本主旨。
3、研读文本,把握本词的艺术手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辛词特点,把握文本内容,明确文本主旨。
3、研读文本,把握本词的艺术手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全词。
学习难点:研读文本,把握本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舞榭(
)巷陌(
)狼居胥(
)可堪回首(
)
找出活用此并解释。
⑴赢得仓皇北顾
活用词:
释义:
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活用词:
释义:
3、一词多义
斜阳草树
释义:
⑴阳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释义:
春日载阳
释义:
阳为缚其奴
释义:
气吞万里如虎
释义: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释义:
⑵如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释义: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释义:
王如至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释义:
赢得仓皇北顾
释义:
⑶顾
顾野有麦场
释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释义:
句式判断并翻译。
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句式类型:
译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⑵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句式类型:
译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⑶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句式类型:
译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5、填空:辛弃疾(1140
( http: / / www.21cnjy.com )-1207),
词人。字幼安,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现存
余手,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辛弃疾以词著称,其诗文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另外有奏疏《
》《
》,著有《
》。
6、名句填空。
⑴想当年:
,
。
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⑶凭谁问:
,
?
7、辛词创作风格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
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
其二是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三是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其四是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的创新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课堂学案
【新课导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想立一次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在此背景下辛弃疾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此时辛弃疾的内心情怀。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⑴、思路结构:研读并背诵全词,然后完成填空。
内容
人物
作用
主旨
京口
北伐雄图
北固
亭怀
古
⑵、“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具有什么深刻内涵?
答:
。
⑶、“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
。
⑷、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主题?
答:
。
2、写作特点感知
⑴、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作用?
答:
。
⑵、简析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答:
。
【思考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
1、 辛弃疾的创作方法。多用典故,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对这种说法,你怎么认为?
答:
。
2、词人写孙权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为什么写这两人一略一详?
答:
。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还酹江月(lèi)
元嘉草草(潦草)
B、佛狸祠下(fó)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C、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胡同、街道)
D、封狼居胥(分封)
英雄无觅(寻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简析本词上下两阙的思想内容。
答:上阙:
。
下阙:
。
4、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
6、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答:
。
延伸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阅读上面的词,填空。
《南乡子》是
。“登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北固亭有怀”是
。京口,今江苏省
市。北固亭即
,在北固山上。有怀,
的意思。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赞扬了哪位古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9、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你怎样理解词中的借古讽今?
答:
。
10、“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有何深刻含义?这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三、【语言运用】
11、
以“给人以鼓励”为开头扩展语句,要求以“鼓励”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答:
。
12、把“和谐”扩展为一幅对联,每句不少于7个字。
答:
。
13、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语40字。
答: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xiè
mò
xū
kān
2、⑴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⑵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⑴阳光,名词/山的南面,名词/温暖,形容词/佟“佯”,假装,动词⑵似,像。动词/往,到……去,动词/及,比得上,动词/仅、只,副词/假如,如果,连词⑶看,动词/回头看,环视,动词/看望,拜访,动词/反而,难道,表反问
4、⑴被动句。译文: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⑵倒装句。译文:(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⑶倒装句。译文: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5、南宋
稼轩
620
“苏辛”
《美芹十论》
《九议》
《稼轩长短句》
6、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⑵赢得仓皇北顾⑶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课堂学案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⑴思路结构
内容
人物
作用
主旨
孙权
京口
借古抒怀
北伐雄图
北固
刘裕
请缨无门
亭怀
刘义隆
壮志难酬
古
回溯历史
拓跋焘
汲取教训
廉颇
⑵、答: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患,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敬仰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⑶、答:上阕通过追慕古代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阕则从嘲讽古人着笔,汲取历史教训。南宋的不抵抗主义,造成令人目不忍睹的现实,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念,更无收复国土的雄才大略。谁可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呢?词人想起了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来。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使者,一顿吃了一斗米的面,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尚能领兵作战。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重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的心情。这几句意思是:我虽然老了,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心壮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字,含有无限辛酸,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哀。
⑷、答: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2、写作特点感知
⑴答:全词运用了六个典故:风流孙权,气吞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刘裕,仓皇败还的刘义隆,南犯遭痛击转攻扬州的金主完颜亮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建佛狸祠,老当益壮的廉颇。
作用:写孙权、刘裕,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写刘义隆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冒失出兵落得仓皇北顾,则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写金主完颜亮的典故,隐含着一个沉痛教训,金主完颜亮被杀,本是宋朝反攻复国的良机,可是被错过了,宋高宗赵构在完颜亮被杀后三天,就派使者去金国议和,错失良机。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建佛狸祠,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写廉颇,表达了自己因为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总之,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
⑵、答: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透过是个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露出来,而不破坏诗美。本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不满。最后,词人以廉颇自比,则是对内心独白。作者构建的意象,有借古讽今的,有规劝的,也有总结历代史经验和预示未来的,而这些都串联在创作主体思绪和感情的变化、升腾之上。也正因为事件的述说浸透了情,理又隐在事中,要读者去体会,故而体现了诗的本质。
【思考探究】
1、 答: 这是不准确的批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应该做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很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本词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他所用的故事,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词章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意思感情紧密相连,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
2、答: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选C。(A、草草:草率。B、佛:bì。D、封:封山,祝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2、选B(ACD都是名词作状语,B是名词作动词。)
二、【阅读检测】
3、答: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4、答: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5、答:这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抒发了作者人已老,志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6、答:(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7、答:词牌名
题目
镇江
北固楼
有所怀念
8、答: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9、答:这首词的题目是:《登京口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亭有怀》。所以词中写的是千古兴亡事,是对历史人物孙权的歌颂。其实作者怀的是“古”,喻的是“今”。作者一向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他对孙权的歌颂,称赞孙权能身经百战守住东南地区,实质上就是隐讽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以致丧失中原地区。词的开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就流露出这种感情。下阕所写的孙权的英勇战斗,那就更明显了,意在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而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便完全可以联系起原文而领会到:“若豚犬耳”指的就是南宋皇帝赵扩。这里,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曹操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形成了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显著特色。
10、答:“年少”,是指三国时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孙权。“兜鍪”,原是头盔,这里指士兵。“万兜鍪”,是说他统率强大军队的意思。“坐断”,作占据讲。这两句是说,孙权十九岁便继承他哥哥孙策统治吴国,充分显示出孙权的英勇和才能。一个青年人能够率领万夫,当然是不平凡的了,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孙权放眼全国,胸怀大志,用武力平定江东一带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东南地区,形成与蜀、魏鼎足而立的争雄局面。作者之所以把孙权当作英雄人物来肯定,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三、【语言运用】
11、答:给人以鼓励,就如隆冬的黑夜,点亮一盏路灯,既给他以温暖,也照亮自己的前路。
12、人人吃饱饭,家国平和;个个说真话,社会齐谐。
13、举头望,银河繁星闪烁;低头看,树影斑驳婆娑。耳边想起一片蛙声,心间漾起一阵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