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4.1《荷塘月色》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目标要求:
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提高欣赏散文美的能力。
2、品味语言,咀嚼语词,欣赏文章的遣词造句。
3、欣赏荷塘月色的意境美,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4、学会寻找题眼,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5、学会散文的写景。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提高欣赏散文美的能力。
2、品味语言,咀嚼语词,欣赏文章的遣词造句。
3、欣赏荷塘月色的意境美,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时间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明确学习要求,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总体把握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积累词语
1、注意读音:
蓊蓊郁郁
踱着
袅娜
颤动
脉脉
酣眠
倩影
梵婀玲
媛
鷁首
棹
敛裾
煤屑
wěng
duó
zhuì
( http: / / www.21cnjy.com )
niǎonuó
chàn
mò
hàn
qiàn
fàn
yuàn
yì
zhuó
jū
xiè
2、注意写法
幽僻
风致(可以写成“丰姿”)
一例(现在写成“一律”)
没精打采
阴阴的
辨得出
嬉游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理解运用
颇
弥望
田田
缕缕清香
凝碧
斑驳
朗照
艳歌
无福消受
三、指名朗读
四、带着目标,扫瞄快读,整体把握
(一)(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请划出作者带着情感的句子,并找出题眼的句子,咀嚼含义。
注意文后的背景提示。课文后面的附录:
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产生了朱自清所说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因而产生了被毁灭的恐惧:“……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干国民“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那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补充背景:朱自清曾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睹过“三 一八”惨案的全过程(军阀段琪瑞执政府镇压爱国青年),他那天也参加了请愿游行。他追求进步,痛恶黑暗的反动统治;他虽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在大革命高潮时,他很兴奋,时时关注着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国的统一和民主的实现。“四 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见陈竹隐《忆佩弦》)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笔是他寻求解脱的工具,《荷塘月色》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概括、浓缩他当时的心绪是十分准确的。)
第1题答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题眼,也是下文夜游荷塘的缘由。)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21cnjy.com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寻求宁静和得到宁静)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失去宁静,回到现实)
(2)从作者复杂的心绪看,在全文中他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全文的总感情基调是什么
第2题答案:(不宁静——寻找宁静——得到宁静——失去宁静)(淡淡哀愁中的淡淡喜悦)
(二)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分析散文结构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段意,再给课文划出几个块,并概括意思
(2)分析本文对荷塘月色描写的层次安排
第1题答案: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去荷塘。写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观荷塘。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显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应独立。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21教育网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第2题答案:
去荷塘的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树——荷塘上的联想。
六、整理笔记,朗读,进一步理解体悟。
第2教时
要点:欣赏景物描写及意境,咀嚼语词,分析特色,背诵课文4、5、6段。
过程:
一、朗读语段,分析鉴赏(先自由组合交流,再班级交流发言)
1、朗读第2段,找出有关词语,看看这里有怎样的色调和氛围?
2、朗读第4、5、6段,讨论问题
(1)找出描写的顺序或者角度
(2)划出用得好的词语并赏析
(3)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4)分析描写中心
(分三大组,每组领一个段落)
第1题答案:幽僻
寂寞
阴森森;冷色调和冷清的氛围。
第2答案:
第4段(1)找出描写的层次和角度:上——下,远——近,广镜头——特写镜头;叶——花——香——水;静态——动态。 21·cn·jy·com
(2)划出用得好的词语并赏析:田田
亭亭
点缀
袅娜
羞涩
缕缕
脉脉
风致,这些词语更表现出美妙动人的情态。 www.21-cn-jy.com
(3)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拟人、通感——“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羞涩地打着朵儿”“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茫的歌声似的”写出叶、花的美态和可爱;写出香气的细微、断断续续的幽微感觉。 2·1·c·n·j·y
(4)分析描写中心: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1)找出描写的顺序:月光——雾气——树影。
(2)划出用得好的词语并赏析: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浮
洗
笼
画
,这些词描摹出对象特有的美好情态,渗透着作者欣赏喜悦的情感,有的还前后呼应。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比喻——“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如流水一般”“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黑影……如鬼一般”;比喻加拟人——“酣眠(月光朗照)……小睡(淡月遮月)”;比喻加通感——“光与影……如……名曲”;效果——生动形象,突出感受,情景交融,意境美好。 21·世纪
教育网
(4)分析描写中心:荷塘中的月色。
第6段(1)找出描写的顺序:四周——树色——树稍——树缝——蝉声蛙声。
(2)划出用得好的词语并赏析:漏,有特意安排的情态。
(3)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树色……乍看像一团烟雾”“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拟人比喻——“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效果,描摹出一幅写意画。 www-2-1-cnjy-com
(4)描写中心:月色下荷塘四周的树。
二、欣赏讨论本文总体特色(先自由组合交流,再班级交流发言)
1、说说本文词语选用的特色和效果
2、说说本文在使用修辞上的特色
3、有人评论本文的结构是“圆形”的,你如何理解?
第1题答案:精心选用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形象,突出美妙情态,透现作者欣喜的情感。大量使用叠词——形成特有的韵味,形成朗读的音乐美。 2-1-c-n-j-y
第2题答案:连用比喻——博喻。拟人。通感。
第3题答案:《荷塘月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构,是圆型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型。 21
cnjy
com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 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来源:21cnj
y.co
m】
三、朗读背诵4、5、6段
四、学生总结本文的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作业:整理笔记,抄写词句,背诵默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