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春 和平区期末)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次会议就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2025 方城县四模)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3.(2025 定陶区二模)据以下时间轴及其相关事件的提示,我们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正面战场的抗战取得重大战果
D.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提高
4.(2025 寻甸县三模)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 )
A.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一二 九运动”,掀起反日爱国运动高潮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5.(2025 莱西市二模)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2年的报告——《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详尽记录并统计了自1938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发动扫荡的次数、天数、规模和战果。这份报告( )
A.反映抗日根据地军民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B.指出台儿庄战役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指责汪精卫等国民政府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
D.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地区的阴谋
6.(2025春 启东市校级月考)如图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学生蒋南翔为某运动而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局部),他在文章中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该运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7.(2024秋 南昌期末)“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是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的一段祭文,这段祭文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8.(2025 沅江市三模)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如图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团结一致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D.强烈争取国际正义援助的倡议
9.(2025 双阳区一模)193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上海租界合办《每日译报》,聘请英国人担任发行人,以英商大学图书(香港注册)名义出版发行。受《每日译报》悬挂“洋旗”成功的启发,爱国人士纷纷以英美旗帜为掩护办报。此举旨在( )
A.寻求英美帮助 B.掩护敌后活动
C.促进报业繁荣 D.进行抗战宣传
10.(2025 坪山区二模)以下为《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12.12)节选:“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此宣言反映当时( )
A.东北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化
D.中国共产党军事威胁加剧
11.(2025春 顺义区期末)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表明( )
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12.(2025 利辛县二模)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召开会议,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一举措旨在( )
A.重组工农苏维埃政府
B.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积极促成团结抗日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2024秋 交城县期末)“倭奴似虎狼,犯我台儿庄。燹戮燃仇愤,危亡挺脊梁。精诚赢大捷,忠勇固金汤。血海尸山上,旌旗猎猎扬。”该诗词歌颂的战役的历史地位是( )
A.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4.(2025 灌云县三模)如表所示的主题应是( )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 投笔从戎,热血报国
华侨和港澳同胞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回国参战
文艺界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提振士气
A.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B.敌后战场持久抗战
C.海外侨胞支援抗战 D.全民族坚持抗战
15.(2025 开封二模)这场学生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这场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6.(2025 武冈市校级模拟)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抗战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7.(2025 河东区二模)1937年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长沙。1938年,三校迁往昆明,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该事件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2025 邹城市校级模拟)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的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025 西山区模拟)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这表明( )
A.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春 和平区期末)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次会议就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1年的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2.(2025 方城县四模)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可知,这些主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B项正确;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C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意在建立一个联合的政府,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3.(2025 定陶区二模)据以下时间轴及其相关事件的提示,我们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正面战场的抗战取得重大战果
D.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提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积极领导抗日斗争,如派杨靖宇等组建东北抗联。“一二 九”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积极抗日。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这些事件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B正确;题干时间轴中的事件包含东北抗联、“一二 九”运动、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七大等。这些事件虽然有涉及敌后战场作战(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但仅从这些事件不能直接得出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这一结论。而且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主战场有所变化,前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题干未体现这种阶段性变化及强调敌后战场是主战场的足够信息,故A错误;题干时间轴中的事件主要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如东北抗联、八路军参与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等,没有体现正面战场抗战取得重大战果的相关事件,故C错误;题干时间轴所列举的事件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过程,没有涉及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提高的相关内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4.(2025 寻甸县三模)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 )
A.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一二 九运动”,掀起反日爱国运动高潮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所以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A项正确;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的相关史实。
5.(2025 莱西市二模)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2年的报告——《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详尽记录并统计了自1938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发动扫荡的次数、天数、规模和战果。这份报告( )
A.反映抗日根据地军民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B.指出台儿庄战役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指责汪精卫等国民政府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
D.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地区的阴谋
【分析】考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2年的报告——《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详尽记录并统计了自1938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发动扫荡的次数、天数、规模和战果”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了频繁而疯狂的扫荡,这份报告就直接反映出抗日根据地军民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A项正确。
B.材料记述的是“《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而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C.材料记述的是“《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未涉及指责汪精卫等国民政府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等内容,排除C项。
D.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的相关知识。
6.(2025春 启东市校级月考)如图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学生蒋南翔为某运动而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局部),他在文章中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该运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 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根据题干“‘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该运动”指的是一二 九运动。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7.(2024秋 南昌期末)“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是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的一段祭文,这段祭文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C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1941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日军的侵华暴行。
8.(2025 沅江市三模)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如图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团结一致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D.强烈争取国际正义援助的倡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从图片中“第二期抗战 军民一起于,大家再努力,鬼子必命亡”可以看出,表达了军民团结一致,对争取抗战胜利充满信心,B正确;图片中未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重点强调的是军民一起抗战,排除A;图片主要体现的是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没有直接表明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排除C;图片中没有涉及争取国际正义援助的相关内容,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9.(2025 双阳区一模)193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上海租界合办《每日译报》,聘请英国人担任发行人,以英商大学图书(香港注册)名义出版发行。受《每日译报》悬挂“洋旗”成功的启发,爱国人士纷纷以英美旗帜为掩护办报。此举旨在( )
A.寻求英美帮助 B.掩护敌后活动
C.促进报业繁荣 D.进行抗战宣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中共利用外国报纸宣传抗战新闻,并非寻求英美帮助,排除A项;
B.报纸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新闻的宣传,对掩护中共敌后活动的作用较小,排除B项;
C.此时的行为是服务于战争的需要,并非促进报业的发展,排除C项;
D.依据题干时间是1938年,根据题干“受《每日译报》悬挂‘洋旗’成功得启发,爱国人士纷纷以英美旗帜为掩护办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租界被日军侵占的沦陷区所包围,史称“孤岛”时期,其间原在上海出版的许多报纸都因环境险恶而被迫搬迁、停刊。在这种险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利用外国报纸在租界的合法地位,创办一种纯翻译性的报纸,向人民群众继续宣传抗战,向当时被孤立且封闭的上海租界人民传递抗战消息,使租界人民在黑暗中看见一丝曙光,这些文章为上海人民开辟了一个认识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窗口,吸引了一批批民众到环境艰苦的边区,投身到敌后抗战的洪流中,故此举旨在进行抗战新闻宣传,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0.(2025 坪山区二模)以下为《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12.12)节选:“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此宣言反映当时( )
A.东北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化
D.中国共产党军事威胁加剧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12.12)”和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B项正确;东北军并未企图夺取中央政权,其诉求是抗日而非夺权,排除A项;虽然国民党内部存在分歧,但宣言核心是民族矛盾而非派系斗争,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共军事威胁,反而强调“联共抗日”的合作意愿,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25春 顺义区期末)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表明( )
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分析】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标志中国人民局部的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是在华北事变和一二 九运动之后,晚于九一八事变,排除B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C项。
D.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战争的相关知识。
12.(2025 利辛县二模)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召开会议,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一举措旨在( )
A.重组工农苏维埃政府
B.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积极促成团结抗日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召开会议,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和所学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题干中政府名称的变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这一举措旨在积极促成团结抗日,C项正确;重组工农苏维埃政府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国共合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3.(2024秋 交城县期末)“倭奴似虎狼,犯我台儿庄。燹戮燃仇愤,危亡挺脊梁。精诚赢大捷,忠勇固金汤。血海尸山上,旌旗猎猎扬。”该诗词歌颂的战役的历史地位是( )
A.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分析】本题以“倭奴似虎狼,犯我台儿庄。燹戮燃仇愤,危亡挺脊梁。精诚赢大捷,忠勇固金汤。血海尸山上,旌旗猎猎扬。”为依托,考查台儿庄战役。
【解答】“倭奴似虎狼,犯我台儿庄。燹戮燃仇愤,危亡挺脊梁。精诚赢大捷,忠勇固金汤。血海尸山上,旌旗猎猎扬。”该诗词歌颂的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4.(2025 灌云县三模)如表所示的主题应是( )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 投笔从戎,热血报国
华侨和港澳同胞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回国参战
文艺界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提振士气
A.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B.敌后战场持久抗战
C.海外侨胞支援抗战 D.全民族坚持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民族坚持抗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表格信息“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左权将军血洒疆场”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反映了我国全民族坚持抗战,D项正确;材料还涉及共产党和青年学生、文艺界等,并非仅体现正面战场浴血奋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材料还涉及国民党、文艺界等,对材料信息概述不全,排除B项;华侨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支援抗战体现了海外侨胞支援抗战,但材料还涉及青年学生和文艺界等,其并非海外侨胞,对材料信息概述不全,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民族坚持抗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5 开封二模)这场学生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这场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解答】根据“这场学生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可知,“一二 九运动”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第一个罢工高潮的最高峰,排除B;西安事变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二 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16.(2025 武冈市校级模拟)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抗战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虽然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推动了国内的社会变革,但真正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非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身,C符合题意;“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说法是准确的,抗日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全面战胜外来侵略者的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排除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事实,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排除B;强调“抗战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对抗战胜利意义的正确评价,抗战的胜利无疑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7.(2025 河东区二模)1937年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长沙。1938年,三校迁往昆明,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该事件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937年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长沙。1938年,三校迁往昆明,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该事件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是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确保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延续。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的高校纷纷内迁以避免战火,西南联大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故C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排除A。红军长征是1934﹣1936年,排除B;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排除D。
故选:C。
【点评】记忆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8.(2025 邹城市校级模拟)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的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据“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可知,这份宣言的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排除A项;毛泽东等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9.(2025 西山区模拟)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这表明( )
A.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全民族抗战强调国共合作、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民众支援等,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但题干仅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作战数据,未体现全民族各阶层的整体参与,A错误。题干数据显示,1937﹣1945年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自身伤亡61万余人,直接体现了中共武装在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这些数据印证了中共在抗战中通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长期牵制和打击日军,成为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B正确。中国在二战中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抗战胜利后国际地位确实有所提升,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题干未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或国际格局变化,仅列举中共武装的作战成果,C错误。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压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题干数据仅描述中国国内中共武装的抗战成果,未提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直接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