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培优试题.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培优试题.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2 20: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齐齐哈尔)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该军事行动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2025 潘集区一模)“晴天霹雳一声响,布棚下面创辉煌。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3.(2024秋 栖霞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历史大单元复习时,搜集到了“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2024 东莞市一模)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B.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5.(2024秋 武威期末)1947年3月18日晚,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  )
A.挺进大别山 B.占领南京
C.攻占锦州 D.转战陕北
6.(2025 南昌县模拟)“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7.(2025 长春模拟)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8.(2025 玉林模拟)数百万获得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作战,这不仅决定了战争胜负大局,使战争成为“全民参与的战争”,而且从根基上动摇了外国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在国内统治的经济根基。材料所描述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影响
B.抗日战争的背景
C.平津战役的经过
D.解放区土地政策的成效
9.(2024秋 禅城区期末)“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该电报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10.(2025 东明县一模)如图是关于20世纪40年代某一运动的照片。这场运动(  )
A.为发动百团大战奠定基础
B.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带来曙光
C.为中共七大召开准备条件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11.(2025 蓝田县二模)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辛亥革命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新文化运动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 抗日战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 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A.A B.B C.C D.D
12.(2024 呼伦贝尔)“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解放了华北全境
13.(2025 登封市二模)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通过丰富请示报告内容规定,创新请示报告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请示报告监督执行等。这一制度的实施(  )
A.统一了思想行动 B.强化了军事指挥
C.推动了经济建设 D.规范了党内纪律
14.(2024秋 海口期末)广大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供应更是依靠无数民工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
A.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B.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装备水平
D.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15.(2025 河西区模拟)如图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大纲可以用来研究(  )
A.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16.(2024 苏州)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17.(2025 社旗县模拟)“布料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不分黑白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蒋军没处藏。”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18.(2024秋 宝安区期末)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截至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俘虏的415万国民党官兵中有280万人变成了解放军战士。据此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  )
A.推动解放战争胜利 B.促进战后经济恢复
C.调动人民生产热情 D.号召农民支援前线
19.(2025 绿园区一模)1947年,共产党在农村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口号是(  )
A.平均地权 B.打土豪、分田地
C.耕者有其田 D.地主减租、农民交租
20.(2025 江西)为了制定解放全中国的具体行动纲领,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目前形势”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齐齐哈尔)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该军事行动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刘邓大军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题干中的军事行动是千里跃进大别山,A项正确;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2.(2025 潘集区一模)“晴天霹雳一声响,布棚下面创辉煌。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个政策实施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的情况,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与题干材料“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2024秋 栖霞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历史大单元复习时,搜集到了“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因此他们复习的主题是解放战争,D项正确;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十年内战是第一次国共分裂造成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解放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4.(2024 东莞市一模)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B.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斗争需要进行调整;始终以围绕农民土地问题为核心;都促进了革命斗争发展。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政权,开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1947年开始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4秋 武威期末)1947年3月18日晚,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  )
A.挺进大别山 B.占领南京
C.攻占锦州 D.转战陕北
【分析】本题以1947年3月18日晚,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为依托,考查转战陕北。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7年3月18日晚,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以及意义。
6.(2025 南昌县模拟)“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可知“转折点”是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符合题意;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A;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万家岭大捷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000余人;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7.(2025 长春模拟)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知识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战略相持阶段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阶段划分,排除B项;1948年9月—1949年属于战略决战时期,包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及意义。
8.(2025 玉林模拟)数百万获得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作战,这不仅决定了战争胜负大局,使战争成为“全民参与的战争”,而且从根基上动摇了外国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在国内统治的经济根基。材料所描述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影响
B.抗日战争的背景
C.平津战役的经过
D.解放区土地政策的成效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D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A;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平津战役的经过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
9.(2024秋 禅城区期末)“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该电报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
【解答】A.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A。
B.平津战役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B。
C.辽沈战役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C。
D.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10.(2025 东明县一模)如图是关于20世纪40年代某一运动的照片。这场运动(  )
A.为发动百团大战奠定基础
B.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带来曙光
C.为中共七大召开准备条件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20世纪40年代”和图片中农民分得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他们积极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D项正确;百团大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农民交租交息,不符合材料中农民分得土地,排除A项;材料中土地改革属于经济政策,而实现民主统一政治方面,排除B项;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而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25 蓝田县二模)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辛亥革命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新文化运动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 抗日战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 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符合题意;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排除B;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2.(2024 呼伦贝尔)“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解放了华北全境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提到的“战略行动”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这一行动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被解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8﹣1949年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49年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5 登封市二模)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通过丰富请示报告内容规定,创新请示报告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请示报告监督执行等。这一制度的实施(  )
A.统一了思想行动 B.强化了军事指挥
C.推动了经济建设 D.规范了党内纪律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建立请示报告制度,丰富内容规定、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监督执行等,规范了党内信息传递、工作程序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党内纪律规范,D项正确;请示报告制度主要作用不是统一思想行动。统一思想行动更多依靠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等方式,该制度重点在规范党内工作流程和纪律,排除A项;请示报告制度与军事指挥没有直接关联,它是党内工作制度,不涉及军事指挥层面的强化,排除B项;这一制度主要围绕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等,并非直接针对经济建设,与推动经济建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4秋 海口期末)广大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供应更是依靠无数民工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
A.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B.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装备水平
D.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分析】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中强调了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而踊跃参军,同时民工通过小车和扁担为解放军提供后勤保障。这两点都直接支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表明土地改革在人力和物力上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D正确;虽然土地改革确实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但这一点并非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材料更多是在描述土地改革如何影响解放战争的胜利,而非仅仅土地占有的变化,排除A;题目明确提到的是“解放战争”,而非“抗日战争”,排除B;材料中提到的是民工的小车和扁担,这显然不是现代装备,而是传统的人力运输方式,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5 河西区模拟)如图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大纲可以用来研究(  )
A.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这有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此大纲可以用来研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于1945年,排除A;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是1949年,与《土地法大纲》无关,排除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4 苏州)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分析】考查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解答】A.打土豪,分田地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
B.根据材料“华中抗日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B项正确。
C.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
D.改革开放后实行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7.(2025 社旗县模拟)“布料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不分黑白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蒋军没处藏。”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谣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为解放军战士制作鞋子,为战士们作战提供物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解放军作战方针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先进科学理论对解放战争的指导,排除C项;材料主要突出人民群众的贡献,而非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2024秋 宝安区期末)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截至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俘虏的415万国民党官兵中有280万人变成了解放军战士。据此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  )
A.推动解放战争胜利 B.促进战后经济恢复
C.调动人民生产热情 D.号召农民支援前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截至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俘虏的415万国民党官兵中有280万人变成了解放军战士。”可知,土地改革调动了国民党官兵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热情,有利于推动解放战争胜利,A项正确;“战后经济恢复”在题干中未有涉及,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国民党官兵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热情,而不是人民的生产热情,也不是号召农民支援前线,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19.(2025 绿园区一模)1947年,共产党在农村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口号是(  )
A.平均地权 B.打土豪、分田地
C.耕者有其田 D.地主减租、农民交租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项正确;“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国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排除A项;国共对峙十年,中国共产党采取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做法,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2025 江西)为了制定解放全中国的具体行动纲领,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目前形势”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12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7年秋,经过一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为了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目前形势”是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B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排除A项;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是在1949年,排除C项;1948年—1949年进行的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